- 年份
- 2024(11053)
- 2023(15276)
- 2022(12241)
- 2021(10826)
- 2020(8517)
- 2019(19039)
- 2018(18618)
- 2017(34104)
- 2016(18610)
- 2015(20842)
- 2014(20756)
- 2013(20138)
- 2012(19347)
- 2011(17943)
- 2010(18359)
- 2009(17160)
- 2008(16865)
- 2007(15389)
- 2006(14032)
- 2005(13156)
- 学科
- 济(99283)
- 经济(99191)
- 管理(56885)
- 业(53145)
- 企(42737)
- 企业(42737)
- 方法(29496)
- 中国(29214)
- 地方(27512)
- 业经(24638)
- 数学(24150)
- 农(24026)
- 数学方法(23952)
- 学(19281)
- 财(18679)
- 技术(17865)
- 制(17432)
- 农业(16675)
- 融(16648)
- 金融(16641)
- 地方经济(16525)
- 银(16505)
- 银行(16474)
- 行(16121)
- 理论(15299)
- 发(14523)
- 贸(14499)
- 贸易(14482)
- 环境(14068)
- 产业(13902)
- 机构
- 学院(276445)
- 大学(274614)
- 济(123790)
- 经济(121274)
- 研究(104006)
- 管理(101252)
- 理学(85094)
- 理学院(84097)
- 管理学(82858)
- 管理学院(82320)
- 中国(79133)
- 科学(60002)
- 京(59900)
- 财(56232)
- 所(52871)
- 研究所(47403)
- 中心(45903)
- 农(45854)
- 江(44346)
- 财经(43087)
- 经(38938)
- 经济学(38900)
- 北京(38536)
- 范(38367)
- 师范(37976)
- 院(37625)
- 业大(37501)
- 州(35466)
- 农业(35392)
- 经济学院(34584)
- 基金
- 项目(175095)
- 科学(138477)
- 研究(132743)
- 基金(124539)
- 家(108388)
- 国家(107426)
- 科学基金(91707)
- 社会(86496)
- 社会科(82131)
- 社会科学(82115)
- 省(70196)
- 基金项目(64043)
- 教育(59907)
- 划(57749)
- 自然(54522)
- 编号(53385)
- 自然科(53252)
- 自然科学(53239)
- 自然科学基金(52276)
- 资助(49854)
- 成果(44659)
- 发(44163)
- 重点(40163)
- 课题(38996)
- 创(38515)
- 部(37928)
- 国家社会(36740)
- 发展(36277)
- 创新(36214)
- 展(35706)
- 期刊
- 济(152021)
- 经济(152021)
- 研究(92545)
- 中国(66578)
- 农(43483)
- 财(42775)
- 管理(42100)
- 学报(40826)
- 科学(38037)
- 教育(37108)
- 大学(31576)
- 农业(29727)
- 学学(29293)
- 融(29210)
- 金融(29210)
- 技术(26869)
- 经济研究(25482)
- 业经(24127)
- 财经(22748)
- 经(20021)
- 问题(19168)
- 业(16520)
- 技术经济(15867)
- 世界(14837)
- 图书(14702)
- 贸(14694)
- 坛(13506)
- 论坛(13506)
- 科技(13438)
- 商业(13285)
共检索到449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伟
基于2014-202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优序图分析相结合方式测算数字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研究得出,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创新要素配置承担着重要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对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亦可对相邻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相较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较大。论文实证结果有助于厘清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红 陈云贤 常远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立足于中观经济学的区域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生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新”与“质”的蜕变,是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区域资源生成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资源生成领域的“三类资源”能催生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资源生成领域的“三个层面”可以突破关键技术、保证基本民生、推动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资源生成领域的供给侧“三驾马车”从要素供给、环境供给、市场供给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成为区域资源生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超前引领作用,以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志星 郭茜
<正>在这个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发展特征的新时代,培育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尤为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这一部署突出显示了人才培养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为依靠高素质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曦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创新变革新范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渠道,健全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金伟 陆林 王兆峰 魏敏 宋瑞 杨勇 白凯 林明水 虞虎 朱鹤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是建设旅游强国的战略支撑。为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战略路径,特邀请区域经济、数字经济、旅游管理、旅游地理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基于“问题导向—创新思维—路径机制”的逻辑思路,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机遇与挑战、核心内涵、动力机制、创新路径等内容展开。主要结论如下:(1)科技革命下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业的生产效率和增长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催生出旅游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并不断释放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旅游创新软硬环境缺乏系统化建设、旅游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传统旅游业的复杂性带来的创新发展阻力以及新技术新动能转化带来的“阵痛”等问题值得关注。未来开拓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重点关注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培育旅游业新质劳动者,优化整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代表的生产力要素,全面提升旅游业全要素生产力率。(2)新发展理念下创新成果向现实旅游生产力转化的核心标志与动力机制。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具体特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现代化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素整合和供需匹配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3)国家战略导向下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与科学图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已成为旅游产业的关键生产要素,与此同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旅游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也日益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资源流通不畅、旅游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能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深化旅游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旅游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专业化人才培养质量。上述观点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理解,同时也能为推动旅游强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玉山 代栓平 杨秉瑜 程娜 王璐 黄晓野 汪苗苗 苏美文 张成甦 王云凤 刘美平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党对经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更是把这种认识推向了全新的高度。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指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课题,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岷峰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金融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金融通过为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快了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推动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动力。文章基于传统经典理论,探讨科技金融、实体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突出了资金支持、信息中介、风险分散和市场链接等机制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是要: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支持,推行行业定制化的数字科技金融解决方案,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框架,加强科技金融知识普及和人才培养,优化科技金融发展政策环境,构建科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绮琪
实体经济和金融协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在不断得到改善。现阶段,实体经济处于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爬坡阶段,整体环境更有利于金融更好地发挥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有与实体经济需求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发展策略。深圳目前正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圳金融业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引导生产方式和发展动力变革、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面对金融机构运营模式带来的产品服务供给不足、金融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金融业需抓住实体经济质量型发展特征,不断提升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协调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地方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