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1)
2023(12893)
2022(10371)
2021(9006)
2020(7003)
2019(15733)
2018(15289)
2017(28304)
2016(15049)
2015(16870)
2014(16567)
2013(16500)
2012(16000)
2011(14949)
2010(15381)
2009(14396)
2008(13977)
2007(12674)
2006(11716)
2005(11021)
作者
(45302)
(37889)
(37499)
(35657)
(24187)
(17935)
(16872)
(14476)
(14300)
(13458)
(13024)
(12480)
(12368)
(12273)
(11741)
(11644)
(11126)
(10988)
(10827)
(10537)
(9790)
(9160)
(8992)
(8786)
(8653)
(8535)
(8340)
(8332)
(7675)
(7460)
学科
(89409)
经济(89347)
管理(45297)
(43683)
(34002)
企业(34002)
地方(26101)
中国(25761)
方法(24872)
业经(21623)
数学(20706)
数学方法(20572)
(20210)
技术(16664)
地方经济(16039)
(15509)
金融(15509)
(14839)
贸易(14823)
(14564)
(14400)
银行(14377)
(14257)
农业(14256)
(14103)
(13661)
(13440)
(13410)
产业(13099)
环境(12594)
机构
学院(227095)
大学(225130)
(108833)
经济(106834)
研究(87658)
管理(83683)
理学(69876)
理学院(69050)
管理学(68211)
管理学院(67760)
中国(67431)
(49120)
科学(48844)
(46573)
(44215)
研究所(39521)
中心(38406)
(36116)
财经(35740)
(35368)
经济学(34544)
(32269)
北京(32012)
(31537)
(31143)
师范(30882)
经济学院(30730)
(29353)
业大(29033)
农业(27118)
基金
项目(140902)
科学(111795)
研究(107976)
基金(100239)
(86689)
国家(85944)
科学基金(73430)
社会(71479)
社会科(68146)
社会科学(68133)
(56070)
基金项目(51508)
教育(47645)
(45965)
编号(42992)
自然(42456)
自然科(41482)
自然科学(41474)
自然科学基金(40717)
资助(40115)
(37888)
成果(35613)
重点(32246)
(31755)
发展(31497)
课题(31169)
(30975)
国家社会(30675)
(30501)
创新(29987)
期刊
(133953)
经济(133953)
研究(78920)
中国(54288)
管理(35366)
(33868)
(33493)
学报(29803)
科学(29626)
教育(27805)
(26353)
金融(26353)
大学(23375)
农业(23323)
经济研究(22945)
技术(22251)
学学(21523)
业经(20868)
财经(18435)
问题(17083)
(16263)
(14946)
国际(14927)
技术经济(14237)
世界(13746)
(13661)
图书(12255)
商业(11705)
(11465)
论坛(11465)
共检索到377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曦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创新变革新范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渠道,健全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汉辉  申杰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而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忽略了这一过程背后的双循环机制。本文基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渠道视角,利用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双循环机制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的双循环机制包括撬动消费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贸易规模畅通国际大循环。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打通双循环畅通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对于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共同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共同富裕影响效应更显著。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经济内循环及经济外循环渠道间接赋能共同富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任政亮  代丹丹  
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匹配中国工企—海关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保护主义阻断了国际循环的技术扩散机制,促使中国数字贸易企业走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双循环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发中国数字贸易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对一般贸易、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玉山   代栓平   杨秉瑜   程娜   王璐   黄晓野   汪苗苗   苏美文   张成甦   王云凤   刘美平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党对经济工作规律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更是把这种认识推向了全新的高度。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指出“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课题,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伟  
基于2014-202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优序图分析相结合方式测算数字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研究得出,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创新要素配置承担着重要作用。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对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的同时,亦可对相邻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相较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较大。论文实证结果有助于厘清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超   刘相波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首先要厘清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孕育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角度指明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路径。论文以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通过构建包含干中学的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以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负向增长效应时的重要作用。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预期寿命延长通过鼓励生命周期储蓄增加了人工智能密度,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生育率下降虽然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人工智能密度,但其直接负向增长效应大于间接正向劳动生产率效应,经济增长随生育率下降而放缓。论文进一步考察了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从人口发展视角阐释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钢   郭文旌  
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实体性和渗透性两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时序演变方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水平及其构成要素的分项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方面,中国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在因果关系方面,新质生产力能显著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存在直接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和路径,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开年以来,甘坑社区作为深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更因其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之路、大力构建新型社区关系,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甘坑社区以中华文化与国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静美和活力兼有、乡情同都市共生的方式,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凤凰谷花展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出了一幅蓬勃发展的画面。
关键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依托的全新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升级与飞跃,旨在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步入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将因具备创新发展意识、产业创新优势、企业家精神才能等特殊优势而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也将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发展质量变革。为此,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员民营企业助推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现代化,引导民营经济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以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仅揭示了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要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努力推进适应“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和谐共生,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