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4)
2023(14342)
2022(11703)
2021(10721)
2020(8799)
2019(19713)
2018(19563)
2017(38182)
2016(20308)
2015(22587)
2014(22009)
2013(21792)
2012(19871)
2011(17734)
2010(17645)
2009(15976)
2008(15501)
2007(13601)
2006(11774)
2005(10106)
作者
(58140)
(48342)
(47919)
(45520)
(30563)
(23116)
(21763)
(18924)
(18246)
(17018)
(16516)
(16100)
(15192)
(15190)
(14831)
(14585)
(14484)
(14246)
(13723)
(13636)
(11889)
(11732)
(11525)
(10873)
(10803)
(10627)
(10594)
(10585)
(9663)
(9444)
学科
(86371)
经济(86297)
管理(62438)
(60982)
(52136)
企业(52136)
方法(36920)
数学(31385)
数学方法(31042)
业经(24311)
(22452)
中国(21908)
(19888)
技术(18620)
地方(18110)
(17773)
产业(17187)
(15260)
农业(14730)
(14509)
贸易(14499)
理论(14129)
(13941)
(13452)
(12704)
(12655)
财务(12644)
环境(12637)
财务管理(12622)
银行(12613)
机构
大学(287403)
学院(287053)
管理(119114)
(115278)
经济(112881)
理学(104274)
理学院(103135)
管理学(101478)
管理学院(100959)
研究(93504)
中国(67894)
(61095)
科学(58422)
(50294)
(45343)
(43354)
业大(42856)
中心(41787)
研究所(41651)
财经(40897)
(40460)
北京(38326)
(37443)
(37176)
师范(37100)
(34690)
经济学(34217)
农业(33873)
(33438)
商学(31429)
基金
项目(203521)
科学(161366)
研究(150273)
基金(147813)
(128193)
国家(127120)
科学基金(110613)
社会(95639)
社会科(90825)
社会科学(90800)
(80452)
基金项目(79031)
自然(71084)
自然科(69447)
自然科学(69432)
自然科学基金(68220)
教育(67084)
(66482)
编号(60943)
资助(59256)
成果(48054)
重点(45021)
(44706)
(44286)
(43755)
创新(41673)
课题(41232)
国家社会(39449)
科研(38244)
项目编号(38230)
期刊
(124201)
经济(124201)
研究(83937)
中国(51531)
管理(44399)
学报(44010)
科学(41299)
(38839)
(36304)
大学(33514)
学学(31381)
教育(30713)
农业(27411)
技术(25026)
业经(22785)
(21743)
金融(21743)
经济研究(21137)
财经(19262)
图书(17341)
(16504)
科技(15974)
问题(15822)
技术经济(14945)
商业(14750)
(14177)
理论(14170)
现代(13368)
实践(13043)
(13043)
共检索到406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晖  
数字新基建是推动“内循环”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和流通产业韧性强度综合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数字新基建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及提升产业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且滞后项的正向影响更强烈;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二,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基建对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在断裂韧性中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第三,数字新基建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文章最后从发挥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和构建协同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靳豆豆  
本文基于基建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三大维度构建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营商环境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回归结果看,数字营商环境三大维度均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金融环境数字化、市场环境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更强,而数字基建环境对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金融设备应用及产品研发、打造优质数字化市场环境的建议,以期为流通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歆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基准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互联网普及有利于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升级。相比于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人力资源较弱省份与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对人力资源较强省份与东部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为此,应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区域流通产业结构升级、深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慧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内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当数字化转型程度大于特定临界值时会对本地区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反之则产生负向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邻近区域数字化转型对本区域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当数字化转型程度大于特定临界值时会对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比较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反之则会产生比较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实现结构性变革,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基建以大数据、5G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助推产业结构变革,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由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领衔主编的《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版)一书,从多个层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基建对产业结构性变革带来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匡敏  曲玲玲  
消费升级驱动下,传统零售企业从产品、服务、店址及沟通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创新,倒逼流通产业调整结构。本文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零售创新对流通产业结构变迁的具体影响路径。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零售创新对流通产业结构变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产品创新与店址创新的影响作用较强,服务创新和沟通创新的影响作用较弱;线上线下一体化与环境复杂性两个中介影响因素可单独或同时调节零售创新对流通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加速零售创新,推动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春雷  崔琳婧  
数字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支点。本文选取2012-2021年流通产业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在其中引入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得出结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创新对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介作用的检验结果为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通过自身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部分影响,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技术创新促进流通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庆海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区域市场整合与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本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作用机制,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异质性影响明显,对结构高级化指数的正向促进高于合理化指数;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复杂性,有利于相邻地区的结构合理化,不利于相邻地区的结构高级化,不利于经济相近地区的结构合理化;区域市场整合强化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与空间溢出效应,对结构合理化的正向调节更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媛媛  叶舜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创新是现代商业模式更迭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本文构建2012-2019年时间序列的STR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效果显著,存在跨越门槛值后的驱动力非线性特征,且数字产业总产值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具有延展性,产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在线性区制内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明显衰减的弱关联关系;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间存在结构转变和速度转变的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阈值附近的转换速度较快,移动网络接入流量和国家研发占比在"低-高"区制转换中未产生"跳跃"式驱动。本文最后提出强化流通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随  
本文运用熵权法对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特征,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大,西部地区较小;在控制金融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后,数字经济仍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余祖鹏   王孝行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关键。流通产业数字化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构建绿色流通体系,引领低碳经济转型。从数字流通基础设施、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数字化金融环境、流通产业绩效四个维度构建流通数字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碳排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有助于减少流通产业碳排放,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具有绿色政策异质性、经济地带异质性、地理区位异质性,相比于非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和未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省份、非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在试点省份和设立试验区的省份、长江经济带、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因此,各地应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流通产业数字化;重视流通数字化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构建政府、高校、流通企业三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重视流通数字化的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促进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流通数字化降本增效作用;重视流通数字化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为劳动力提供跨越时空的平台连接机会,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玉明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数字新基建的子维度来看,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融合基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东部、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深入推行“链长制”政策、实施差异化基建部署方案,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实践指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玉明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从数字新基建的子维度来看,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融合基建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东部、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深入推行“链长制”政策、实施差异化基建部署方案,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实践指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左喜梅   夏冰倩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区域创新水平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二是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各产业部门在获得优化升级的红利后,逐渐增加对数字经济的需求,这种正向反馈和相互作用循环不断,最终使其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三是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更大。研究结果对地方政府制定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