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1)
- 2023(14488)
- 2022(11774)
- 2021(10512)
- 2020(8480)
- 2019(18363)
- 2018(18019)
- 2017(34032)
- 2016(18158)
- 2015(19439)
- 2014(18406)
- 2013(17999)
- 2012(16568)
- 2011(14871)
- 2010(14671)
- 2009(13279)
- 2008(13139)
- 2007(11898)
- 2006(10220)
- 2005(8909)
- 学科
- 济(76312)
- 经济(76252)
- 业(59854)
- 管理(57600)
- 企(50463)
- 企业(50463)
- 方法(31120)
- 数学(26548)
- 数学方法(26299)
- 业经(22170)
- 技术(21623)
- 农(20545)
- 中国(20077)
- 财(17920)
- 产业(16934)
- 地方(15396)
- 学(14783)
- 贸(14402)
- 贸易(14396)
- 农业(14283)
- 易(14034)
- 技术管理(13898)
- 制(13683)
- 银(12755)
- 银行(12705)
- 行(12162)
- 环境(11987)
- 划(11909)
- 融(11807)
- 金融(11807)
- 机构
- 学院(256948)
- 大学(253941)
- 济(107604)
- 经济(105664)
- 管理(101654)
- 理学(88926)
- 理学院(88013)
- 研究(87363)
- 管理学(86655)
- 管理学院(86176)
- 中国(63035)
- 科学(55179)
- 京(52094)
- 农(48951)
- 财(45380)
- 所(43746)
- 业大(42658)
- 研究所(40439)
- 中心(39362)
- 农业(38910)
- 江(38145)
- 财经(37170)
- 经(33951)
- 经济学(32927)
- 北京(31894)
- 院(31857)
- 范(30641)
- 州(30226)
- 师范(30179)
- 经济学院(29886)
- 基金
- 项目(182818)
- 科学(144951)
- 基金(133489)
- 研究(128039)
- 家(119735)
- 国家(118766)
- 科学基金(101663)
- 社会(84425)
- 社会科(80565)
- 社会科学(80543)
- 省(73721)
- 基金项目(70925)
- 自然(66406)
- 自然科(64991)
- 自然科学(64972)
- 自然科学基金(63905)
- 划(61550)
- 教育(57082)
- 资助(52114)
- 编号(48251)
- 创(44634)
- 重点(41579)
- 创新(40890)
- 发(40777)
- 部(38842)
- 成果(36425)
- 国家社会(36159)
- 业(36133)
- 计划(35228)
- 科研(34831)
共检索到367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萍 徐之琦
作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座,数字新基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层面系统梳理数字新基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采用2013~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具体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结论在经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新基建能通过促进知识共享与增加绿色金融扶持等途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因此,应构建集群式数字新基建格局、采取差别化数字新基建战略、探索数字新基建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维路径,不断拓展数字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技术创新融合的广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雯 徐嘉祺
文章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仍然较低,且呈现出反"S"型的变动趋势,这与技术水平的变动密切相关,说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仍然处于技术的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并且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研发费用支出的影响为负,研发从业人员的影响也不显著,所以随着新设备的引进以及"干中学"的持续,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会得以显著提升,从而明显优于其技术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
战略新兴产业 绿色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红玲
从产业维度和地区维度出发,引入资源环境因素,运用SBM(Slack-based Measure)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值,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技术规模四个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产业维度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原因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显著下降;在区域维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境技术创新效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且空间集聚性显著,但不同地区的增长渠道各不相同;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总体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GML指数,其原因在于污染排放这一"坏"的产出拉低了地区环境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技术扩散 金融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静 孙文生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已成为高新技术及新兴事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而自主创新的效率又受到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和DEA-BCC模型分别对政府干预(外部制度)和所有权(内部制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不同所有权形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方式和程度各有差异,政府干预扮演着"援助之手"的角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娅 官令今
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整体上推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选取2011—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构建面板数据,细分四种产业政策工具并探讨其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不同维度上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政府补贴仍然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2)宽松的市场准入是下一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3)税收优惠和信贷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主要反映为规模效应而非对效率和创新的提升;(4)产业政策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间存在较大的政策效果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应用产业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是保障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内生要求。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工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林香 冷讷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正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财税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文章实证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两者之间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理差异明显,对不同行业的激励效应也不尽相同。上市公司层面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不仅显著激励了企业创新,还通过显著增加企业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间接激励企业创新,财政补贴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但通过显著增加企业研发资金间接激励企业创新;行业层面分析发现,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行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财政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行业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因而,要增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效应,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获益能力;调整财政补贴方向,提高财政补贴效率;并采取差异化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