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9)
- 2023(5267)
- 2022(3424)
- 2021(2715)
- 2020(1729)
- 2019(3633)
- 2018(3219)
- 2017(5693)
- 2016(3081)
- 2015(3373)
- 2014(3487)
- 2013(3399)
- 2012(3226)
- 2011(2988)
- 2010(2863)
- 2009(2813)
- 2008(2762)
- 2007(2286)
- 2006(2116)
- 2005(1793)
- 学科
- 济(20434)
- 经济(20422)
- 管理(11309)
- 业(10487)
- 业经(10010)
- 企(9404)
- 企业(9404)
- 产业(8221)
- 信息(7829)
- 总论(7666)
- 信息产业(7600)
- 方法(6594)
- 中国(5632)
- 数学(5475)
- 数学方法(5424)
- 农(4138)
- 财(3641)
- 学(3263)
- 融(3240)
- 金融(3240)
- 银(3213)
- 银行(3201)
- 行(3123)
- 贸(3027)
- 贸易(3027)
- 农业(2971)
- 理论(2935)
- 易(2910)
- 发(2882)
- 地方(2704)
- 机构
- 大学(55354)
- 学院(53871)
- 济(21206)
- 管理(20969)
- 经济(20765)
- 研究(19008)
- 理学(18649)
- 理学院(18407)
- 管理学(18009)
- 管理学院(17911)
- 中国(13945)
- 科学(11840)
- 京(11625)
- 财(9523)
- 所(9255)
- 研究所(8590)
- 中心(8278)
- 业大(8125)
- 范(8022)
- 师范(7952)
- 农(7890)
- 财经(7827)
- 院(7676)
- 江(7531)
- 北京(7357)
- 经(7218)
- 经济学(6651)
- 师范大学(6598)
- 州(6215)
- 研究院(6168)
- 基金
- 项目(39645)
- 科学(31970)
- 基金(29361)
- 研究(29129)
- 家(26185)
- 国家(25923)
- 科学基金(22378)
- 社会(20207)
- 社会科(19206)
- 社会科学(19203)
- 省(14538)
- 基金项目(14502)
- 自然(13019)
- 教育(12944)
- 自然科(12737)
- 自然科学(12734)
- 自然科学基金(12536)
- 划(12441)
- 编号(11470)
- 资助(10458)
- 国家社会(9344)
- 成果(9325)
- 重点(8726)
- 创(8698)
- 发(8374)
- 部(8087)
- 创新(7970)
- 课题(7641)
- 制(7551)
- 项目编号(7385)
共检索到78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润
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关系的演进经历了四大阶段:1.0数字教材是纸质教材的从属配套;2.0数字教材是纸质教材的异路模仿;3.0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是延伸辅助的关系;4.0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则是协同配合的关系。因应技术介入的深浅程度、回应与彰显教育教学需求、映射教材认识论转向构成了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关系演进的逻辑主线。基于演进逻辑对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未来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及其与数字教材的深度融合、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化、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以及对数字教材的悦纳,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关系将逐步出现位移与翻转。彼时,数字教材或许会占据教材市场,成为教材的主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教材是一种广义的概念,离开了"课程研究"的"教材研究"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滑稽可笑。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处理好教材设计中的若干基本关系,是我国当下教材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介入,但这种技术的背后是知识观与学习理论的进展使然。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有新的学习理论的武装和信息技术的准备,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材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帅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从管理内容、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产业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不竭动力、提质增效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主线、政市协调是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主题。因此,面向未来,加强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管理,应明确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革新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方式、完善政府管理职业教育教材的职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素芳 李文雨泽
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常态化下,电子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效果需要更多关注。招募65名高校学生作为被试对象,以《法理学》教材(纸质和电子版)为阅读材料,运用随机对照实验和访谈法,解释纸质和电子教材在阅读理解效果和阅读策略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发现,在浅层理解效果、信息整合程度以及批判评价方面,电子教材存在劣势。在阅读速度、感知学习、疲劳感、认知负荷和沉浸感等心理过程方面差异不大,仅在认知负荷的体力需求和沉浸体验的掌控感上差异显著。在阅读行为模式上二者无显著差异,但纸质载体下学生会使用更多策略。认知地图机制,特别是元理解和其他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部分解释电子教材效果劣势。高校图书馆应增强数字阅读素养和阅读策略培训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源
语文教材编排逻辑知识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开创期、发展期、衰落期、复兴期四个时期。开创期的教材,根据语文实践的需要或问题,用知识短文的形式编入部分逻辑知识,缺乏对运用逻辑知识的引导;发展期的教材,通过知识短文和理论性文章系统编入逻辑知识,依旧缺乏对运用逻辑知识的引导;衰落期的教材,不再编排显性的形式逻辑知识,把辩证逻辑知识作为议论文写作中分析论证的重要工具进行编排;复兴期的教材,从小学阶段开始编排逻辑知识,系统性相对减弱,注重引导学生在具象的语言材料中自主感悟逻辑知识,并将逻辑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未来的教材应把逻辑知识定位为语文实践的工具,根据语文实践的需要或问题,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中分散地、具象地编入相关逻辑知识,并加强对“怎样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引导。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逻辑知识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教材建设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建设的关切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有力实现。教材建设有着"知识—认知—文化"三元共建的逻辑取向,但长期囿于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认识取向,遮蔽了教材建设文化逻辑的价值作用。重拾教材建设逻辑共识,亟须对教材建设立场、教材编写取向以及教材建设系统要素等方面进行文化释义上的深度考查与价值再现。在此基础上,可对教材内容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文化关系逻辑、"教科书学"学科建构循依文化再生逻辑、教材建设现代化方案转向文化叙事逻辑,以及教材建设树立创造性转化文化的变革逻辑等文化思路进行探微,以求整全教材建设文化逻辑取向的思维认识,推动我国特色教材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教材建设 文化价值 文化范式 文化路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娟 石鸥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与纸质教材一样,数字教材建设同样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数字教材变革着知识的存在样态,数字教材有知识样态和技术样态等多维样态,数字教材的多维样态是认识数字教材的基点。数字教材开发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技术标准、技术嵌入与教育理论对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多维关系。研制数字教材相关标准、设计有助于教学的友好操作界面、实现数字教材技术与知识的融合是数字教材开发的行动逻辑。
关键词:
数字教材 多维样态 开发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玉龙
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力量,加快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教材的改造升级,需要高职院校准确理解教材国家事权、类型特色的内在要求以及在服务发展和“三教”改革中的现实价值。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应彰显价值引领、内容科学、职教特色、资源立体等特征,选择适宜教材建设的发展策略,通过完善教材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呈现形式、构建教材评价标准、加强教材理论研究、提高教材建设质量,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兰金林 石伟平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需要科学地进行内容选择与组织。职业知识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选择的核心依据,应依据课程标准融合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职业知识;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更新以灵活应对岗位的变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融入职业能力标准。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组织的关键技术,应紧密围绕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凸显知识的应用结构,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考虑职校生的可接受程度。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材内容 工作逻辑 职业知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罗生全 随国栋
教材建设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知识选择活动,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的知识选择通过特定的主体来完成。政府作为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承载主体,是实现教材建设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内在统一的重要保障。从治理的内在逻辑看,政府参与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遵循着以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为遵循的价值导向逻辑,以构建系统完备的政府职能体系为载体的结构变革逻辑,以政府行权履职过程精细化调适为主轴的技术优化逻辑。未来,教材建设现代化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匡正治理主体的价值行为,推进政府职能运转的独立体系建设,以及兼顾话语权力的宏观支配与微观调适的场域适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高校教材建设是中国教育现代性发展的重要议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现代化的持续关注,符合高校教材领域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契合高校发展深层次治理诉求,也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安全要求。新时代语境下的高校教材建设,需要实现从确定性管理思维到协同式治理思维的认知逻辑的转变、从静态管理体制机制到动态治理体系的生成逻辑的转变、从一般管理倾向到公共治理取向的发展逻辑的转变。通过构建以人民满意的教材体系为公共价值取向的跨界共同体话语分配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把善治目标作为高校教材建设治理的核心并进行经验管理、将高校教材建设质量作为中心导向并建立相应的治理评估体系等路向,全面推动高校教材建设治理格局的现代性要义生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瑞军 李芒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在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材管理中初步构建了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教材管理体系和教材编审、选用、出版和发行体系,采取引进教材和自编教材的发展路径,不断完善教材评选、评价的体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教材管理职能弱化,教材编写、出版、发行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与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需要依法确立教材管理作为国家事权的内涵,明确学校和教师责任,着力提高高校教材质量。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材 教材管理 国家事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漆涛
教材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矛盾贯穿了教材发展的历史。对于如何调和这对矛盾人们做了诸多尝试。杜威的做法是教材心理化。通过分析教材心理化概念的分析对象、语言环境、理论体系,发现:第一,杜威的教材心理化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材理论。教材心理化是学生经验的合理诉求。杜威基于经验概念的重构以组织教材作为方式调和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矛盾。第二,杜威教材心理化的现实背景是其活动课程的课程形态,杜威的教材理论要置于活动课程中才有实践意义。教材心理化提供的启示是:在学科课程中要实现教材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需要关注知识形态的转变和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关键词:
教材心理化 学科逻辑 心理逻辑 概念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随国栋 罗生全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质量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国家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质量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已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教材建设的质量逻辑来看,高职教材建设遵循着“价值目标——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的逻辑链条与演绎进路,价值目标逻辑要求高职教材建设必须厘清质量目标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过程管理逻辑需要关注高职教材建设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作用机理;结果评价逻辑则要求对高职教材建设质量评价进行问题剖析与运行机制检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雷浩 杨春明
21世纪以来,全球不少国家迎来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浪潮,然而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均面临“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哪一种教材使用是有效的”之困惑。在我国要回应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厘清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基本逻辑。这既能够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保障,又有助于明晰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还能够推动学校教材制度体系的完善。通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主体教材使用的审视,发现其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学校教材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使用教材随意性倾向明显;学生使用教材落差大。基于此,需要从学校层面建立起学校统筹的教材使用制度,形成教师“理解—运用—评估—改进”教材的循环机制,学生与教材良性互动以实现自身发展和成长,从而建立起“学校—教师—学生”多主体系统良性互动的学校层面教材使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