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1)
- 2023(5659)
- 2022(3846)
- 2021(3079)
- 2020(2223)
- 2019(4595)
- 2018(4198)
- 2017(7856)
- 2016(3720)
- 2015(4115)
- 2014(4141)
- 2013(3937)
- 2012(3739)
- 2011(3208)
- 2010(3308)
- 2009(2891)
- 2008(2631)
- 2007(2443)
- 2006(2161)
- 2005(1942)
- 学科
- 济(21450)
- 经济(21411)
- 业(12294)
- 管理(11085)
- 业经(9772)
- 产业(9274)
- 企(8655)
- 企业(8655)
- 信息(8036)
- 总论(7836)
- 信息产业(7812)
- 农(6621)
- 中国(6405)
- 方法(6023)
- 财(5329)
- 数学(5323)
- 数学方法(5291)
- 人民(4837)
- 农业(4816)
- 贸(4769)
- 贸易(4764)
- 易(4618)
- 收入(4585)
- 银(4517)
- 银行(4515)
- 结构(4442)
- 行(4427)
- 融(4159)
- 金融(4159)
- 制(4020)
- 机构
- 学院(58806)
- 大学(58713)
- 济(28288)
- 经济(27850)
- 管理(24044)
- 理学(20775)
- 理学院(20579)
- 管理学(20333)
- 管理学院(20211)
- 研究(19973)
- 中国(15727)
- 财(13105)
- 京(11874)
- 科学(10340)
- 财经(10312)
- 中心(9596)
- 经(9454)
- 经济学(9449)
- 所(8952)
- 经济学院(8622)
- 研究所(8143)
- 江(7988)
- 范(7883)
- 师范(7828)
- 财经大学(7771)
- 北京(7542)
- 农(7486)
- 商学(7464)
- 商学院(7392)
- 院(7389)
- 基金
- 项目(42303)
- 科学(34448)
- 研究(32517)
- 基金(32106)
- 家(28517)
- 国家(27769)
- 科学基金(24194)
- 社会(23679)
- 社会科(22561)
- 社会科学(22553)
- 基金项目(16131)
- 省(15597)
- 教育(13219)
- 自然(13206)
- 自然科(12904)
- 编号(12903)
- 自然科学(12901)
- 自然科学基金(12658)
- 划(12597)
- 资助(11683)
- 国家社会(11164)
- 成果(9797)
- 发(9313)
- 创(9148)
- 制(9019)
- 部(8984)
- 重点(8863)
- 创新(8542)
- 人文(8111)
- 项目编号(8097)
共检索到89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范晶 高艳云
数字经济浪潮下,数字支付的发展与普及推动了居民家庭消费方式的变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支付会显著提高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纠正选择性偏误和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即数字支付可以推动居民家庭消费升级;(2)数字支付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贷约束两个渠道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而金融素养水平会正向调节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效果;(3)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和农村家庭中表现更为显著;(4)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数字支付使用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以上结论可为全面认识中国家庭消费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对于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双循环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自然 祝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家庭负债对消费及其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负债增加对家庭消费性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负债对于不同类别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生存型消费影响不显著,对于发展与享乐型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家庭负债的增加阻碍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家庭负债对消费及消费升级的抑制效应对于拥有一套房的家庭非常显著,对于拥有多套房家庭的影响较小;无房家庭负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消费的升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睿 朱利 罗绍晗 钱嫣虹
研究数字能力如何影响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能力以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三个维度度量了家庭数字能力,并实证分析了数字能力与家庭消费的关系,发现数字能力的提升能显著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在进行核心变量替换、回归样本变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此外,除了对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数字能力对不同消费类型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收入效应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能力通过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收入波动性来促进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能力对家庭线上线下消费均有积极影响,但数字能力对家庭消费收入比没有显著的影响,即数字能力并没有改变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而是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波动性来促进家庭消费。论文拓展了数字能力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证明了数字能力对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的积极作用,丰富了数字时代家庭金融的相关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昌荣 邢菁
本文通过选取相关变量指标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回归分析,基于分维度、分区域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与异质性特征。研究结论表明:根据需求收入弹性计算验证,居住、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属于农村居民家庭的高档品类消费,衣着、食品、医疗保健及其它属于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品类消费;数字金融及其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升级均具正向影响作用,能够带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基本品类消费支出和高档品类消费支出;数字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的基本品类消费和高档品类消费均呈正向影响且较为显著,但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只能促进其基本品类消费支出,而对其高档品类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家庭 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碧云 郭壮哲 易行健 张凌霜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消费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居民各类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宽社会网络机制推动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处于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高数字基础设施和高金融可得性地区的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应用是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邹建华 张辉 谢尚
数字政府建设对激发居民家庭消费和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信息惠民试点”政策,结合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惠民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这一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与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惠民政策有利于规范制度环境、促进城市居民家庭借贷和提升居民对就业环境改善的主观感知,进而增强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信心和促进实际消费行为。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政策对有住房产权家庭的总消费提升效应更大,对无孩家庭的人均消费提升效应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比农村家庭更大。本文研究表明,深入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对逐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邹建华 张辉 谢尚
数字政府建设对激发居民家庭消费和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信息惠民试点”政策,结合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惠民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这一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与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惠民政策有利于规范制度环境、促进城市居民家庭借贷和提升居民对就业环境改善的主观感知,进而增强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信心和促进实际消费行为。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政策对有住房产权家庭的总消费提升效应更大,对无孩家庭的人均消费提升效应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比农村家庭更大。本文研究表明,深入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对逐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玲 孔荣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荷花 刘慧婷
基于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来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数字金融使用对居民家庭收入多样性的影响在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金融素养、城乡差异及地区等方面存在异质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继辉 金榕
本文将2019年CHFS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灵活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均能显著正向刺激居民家庭灵活就业;相比于受雇佣灵活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员自雇佣灵活就业有更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创业是数字金融促进家庭灵活就业的原因,社会网络在数字金融和灵活就业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数字金融与社会网络有替代关系;相对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西部地区家庭、农村家庭、二线及以下城市家庭进行灵活就业。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包容性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最后,从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灼华
一、调查户的基本收支情况1992年5月,笔者应邀访同了日本的熊本、京都、东京3个城市。在此期间,我们就日本人的家庭生活情况调查了5户居民,并另外收集了5户,共10户的资料。现就调查来的情况撰文谈一点看法.因没发统一问卷,不便汇总,只好先逐一介绍。没作调查的五户情况是: 这5户共19人,妻子都没工作,其中2户的妻子有生活补助收入,其余都只靠丈夫的收入维持生活。5户共收入1460000日元,户均收入292000日元,这个收入水平在日本家庭中有代表性.5户的支出共1346310日元,收支相抵,每月可节余113690日元,占总收入的7.8%。但其中有2户每月入不敷出。5户家庭的支出中,最大开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变化江西省商业学校邮编:330000胡耀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正从温饱有余迈入小康型,有部分已进入小康型,少数迈入富裕型。现从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变化的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