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2)
2023(8486)
2022(6095)
2021(5100)
2020(3722)
2019(7959)
2018(7619)
2017(13765)
2016(7816)
2015(8548)
2014(8518)
2013(8445)
2012(7847)
2011(6950)
2010(7115)
2009(6411)
2008(6466)
2007(6298)
2006(5539)
2005(4838)
作者
(22736)
(19668)
(18919)
(18160)
(11776)
(9358)
(8635)
(7609)
(7247)
(6787)
(6688)
(6293)
(5990)
(5850)
(5840)
(5827)
(5745)
(5728)
(5522)
(5397)
(4864)
(4844)
(4691)
(4553)
(4553)
(4444)
(4433)
(4071)
(3947)
(3934)
学科
(44190)
(38840)
经济(38817)
(31039)
农业(29489)
业经(18403)
管理(17314)
收入(10832)
中国(10784)
(10494)
企业(10494)
(10431)
方法(10330)
农业经济(9979)
数学(9467)
数学方法(9297)
(8855)
农村(8849)
产业(8570)
(8469)
信息(8383)
总论(8053)
信息产业(8036)
地方(7545)
(7537)
发展(7163)
(7160)
土地(6890)
(6680)
劳动(6677)
机构
学院(116727)
大学(108908)
(50971)
经济(50024)
管理(45127)
(42191)
理学(39407)
理学院(39079)
管理学(38402)
管理学院(38201)
研究(38110)
农业(31810)
中国(31180)
业大(24778)
科学(22634)
(22316)
(20630)
中心(19431)
农业大学(19357)
(18712)
(18514)
研究所(16804)
经济管理(16258)
财经(15866)
(15157)
(14801)
经济学(14739)
师范(14692)
(14474)
(14457)
基金
项目(79112)
研究(62963)
科学(62161)
基金(55681)
(47984)
国家(47427)
社会(40932)
科学基金(40833)
社会科(38487)
社会科学(38478)
(33251)
基金项目(28806)
编号(28518)
教育(26667)
(26073)
(25387)
自然(22861)
自然科(22302)
自然科学(22298)
自然科学基金(21869)
成果(21866)
资助(21098)
(19078)
课题(17984)
国家社会(17773)
重点(17112)
(17035)
(16809)
(16424)
(16401)
期刊
(62155)
经济(62155)
(49250)
农业(33508)
研究(30284)
中国(28174)
学报(17862)
业经(17846)
科学(16051)
(15229)
大学(14808)
(14240)
学学(14128)
农业经济(13227)
教育(13110)
农村(12818)
(12818)
(12630)
金融(12630)
技术(11705)
管理(11179)
问题(9239)
农村经济(8619)
世界(8098)
(8054)
经济问题(7616)
经济研究(7415)
财经(6762)
社会(6670)
技术经济(6423)
共检索到177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刘欣茹   丁鑫  
数字技能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充足性、结构性、成长性和知识性四个维度对农民收入质量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农民收入质量呈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收入充足性提高与结构性优化;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民收入质量高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差距扩大态势,但南方地区农民收入质量高于北方及东北地区,差距逐步缩小而东北地区落后幅度持续增大。进一步构建Tobit模型等检验数字技能应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技能将农民收入质量提升了8.34%,其促进作用在高数字技能农民群体中尤为突出。(2)数字技能对农民收入质量各维度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收入结构性与成长性的作用更显著。(3)数字技能对农民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有助于缩小农民收入质量的地区间差距。文章创新性地从微观角度测算农民收入质量,并探讨数字技能应用对农民收入质量的具体影响,为农民收入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组织公益性数字技术技能培训,通过使用数字理财等方式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在中西部地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技能普及,提升农民收入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雨芳   韩蕾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农民增收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经济数量规模增长,而是以产业结构优化、收入渠道拓展、收入动力发展等实现农民高质量持续增收,构建农业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农民收入质量提高将表现为收入充足性的显著增强、收入结构性的有效改善、收入成长性的持续维系和收入知识性的不断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农村新型数字化产业发展,拓展农民收入渠道,还可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嵌入而改善生产力与生产工具,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未来应从战略层面提高对农民收入质量的重视,从路径方式等层面多维度改善农民收入质量,并从价值溢出层面加速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与共享。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基于CFPS2014、201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同模型度量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效应,系统考察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推动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从影响机制看,宏观层面表现为提升农村流通效率与优化产业结构,微观层面表现为提高农民就业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双提升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东中部地区表现为促进作用,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同时,数字经济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影响有所不同,其促进作用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依次递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秀梅  林亦平  
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则更具有经济发展、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稳定意义;对农民收入结构特点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在寻找内在影响因素基础上确立有效提升路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农的经营主体结构的完善、与劳动力流动方向保持一致的土地指标配置政策的建设、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具有提升农民收入完善其结构的针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向东 ,文兼武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农民收入在获得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逐渐扩大。本文拟研究如何测量农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差异的现状及成因、收入差异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农民收入的分配状况,制定农村收入分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收入差异的测量方法收入差异的测量方法有许多种,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每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了更好地反映农民之间收入的差异程度,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需要对有关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简单的评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福崚  
一、农民收入现状 2003年,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13元,比上年增加373元,增长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且9%的增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岳   张博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支撑。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增长效应,能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发展”目标。分位数回归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结果均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分配效应,能够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共享”目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将显著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同时,数字治理参与对具有较低社会资本群体的收入赋能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华  
2009年起,国家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其中各种小麦收购价格已经确定,同原价格相比,各种小麦的收购价格提高了13%~15.3%。文章通过中国大陆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研究了此次小麦收购价格提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收入将提高0.49%~0.58%。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还发现种植小麦比重较大的农户会从本次小麦提价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樱绮   胡雍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农民增收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增收效应及其背后机制,并深入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效应为1.5550,在更换解释变量衡量方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为0.0122,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农民林业收入就会增加0.0122万元。(2)创业活跃度和社会网络是数字经济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机制,由Sobel检验可知两者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8.93%和35.45%。(3)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将分别增加3.2952万元、3.3059万元和1.5870万元。此外,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随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递增,位于0.90分位点上的影响系数为6.3648。文章基于AMO理论剖析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并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依据农民的不同收入水平,对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为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农村发展、强化数字经济在创业活跃度上的提升作用等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晓军   吴淑嘉   邹静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农民收入与消费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2010—2020年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系统考察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可促进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在利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流通业发展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非农就业人数来促进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以及低收入水平群体中,流通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为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驱动效应,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提高流通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应增强流通业发展对邻近城市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注重城市间流通业发展的协同与统筹;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中实施差异化的流通业发展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凤桂  
近年来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下降 ,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已成为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工作的焦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超越了经济范畴 ,成为广为人们关注的政治社会问题。造成农民收入增长迟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它的解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该说 ,不断提升农业竞争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而农业产业化则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宇  
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改变农产品作为同一产品的属性,通过制造产品差别来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而制造产品差别的方式既有通过农业科技投入而制造的客观差别,又有采用现代营销模式制造的主观差别,这两种方式都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巧云  
本文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其对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趋势良好,东部地区增速显著,中部地区追赶效应突出,西部地区增速平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收入消费双提升均存在正向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收入增长、消费提升、收入消费双提升;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对相邻地区的农民收入消费双提升存在明显改善,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空间溢出不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  徐志明  李成龙  
农民增收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进程,也关系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构建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机制分析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非农产业发展、提升农户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未实现包容性增长,对高收入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低收入家庭。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要大于资产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且对中年家庭与经济发达区域家庭的增收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评估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农村数字经济建设运行体系、农村数字技术宣传培训体系以保障数字经济在城乡之间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