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4)
2023(16911)
2022(13527)
2021(12022)
2020(9708)
2019(20792)
2018(20341)
2017(37733)
2016(20216)
2015(22085)
2014(21472)
2013(20669)
2012(18314)
2011(16141)
2010(16485)
2009(15815)
2008(15604)
2007(14423)
2006(12770)
2005(11791)
作者
(54793)
(45780)
(45735)
(43275)
(29258)
(21565)
(20591)
(17436)
(17091)
(16445)
(15594)
(15247)
(14718)
(14384)
(14020)
(13812)
(13617)
(13389)
(13318)
(13090)
(11244)
(11196)
(10828)
(10444)
(10430)
(10230)
(10130)
(10117)
(8934)
(8917)
学科
(92108)
(84972)
企业(84972)
管理(82116)
(82063)
经济(81941)
业经(34394)
(30363)
方法(29795)
(28688)
技术(23623)
中国(22952)
(22408)
(22395)
财务(22363)
财务管理(22338)
企业财务(21175)
数学(20978)
数学方法(20757)
农业(20547)
理论(17121)
(16604)
(16528)
(15673)
(15267)
技术管理(14645)
(14412)
银行(14393)
(14302)
贸易(14284)
机构
学院(285924)
大学(276583)
(118489)
经济(116124)
管理(115855)
理学(98558)
理学院(97654)
管理学(96458)
管理学院(95881)
研究(87383)
中国(70649)
(59553)
(57003)
科学(48966)
(45880)
财经(45665)
(42544)
(41489)
(41234)
中心(41049)
业大(37486)
研究所(36593)
(35962)
北京(35360)
经济学(35210)
(33578)
财经大学(33306)
师范(33278)
农业(32844)
商学(32766)
基金
项目(184368)
科学(148283)
研究(143816)
基金(132902)
(113007)
国家(111941)
科学基金(99249)
社会(93617)
社会科(88889)
社会科学(88871)
(75173)
基金项目(69444)
教育(65398)
(60159)
自然(60131)
编号(59358)
自然科(58772)
自然科学(58761)
自然科学基金(57770)
资助(51152)
成果(47413)
(45289)
(41879)
创新(41273)
重点(41138)
课题(40980)
(40691)
(39990)
(39805)
国家社会(38984)
期刊
(141232)
经济(141232)
研究(85510)
中国(63466)
(51299)
管理(50965)
(42038)
科学(35709)
学报(34859)
教育(34598)
技术(30270)
农业(28911)
大学(28434)
(27931)
金融(27931)
学学(26743)
业经(26620)
财经(23144)
经济研究(22033)
(20091)
(17740)
问题(17149)
技术经济(17048)
财会(15371)
科技(15167)
现代(14837)
商业(14141)
会计(13944)
(13876)
(13187)
共检索到441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玲玲  张悦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目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创新促进制造业重新洗牌。然而,制造企业在创新质量的提升方面仍然面临极大挑战。本文基于TOE框架构建了驱动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因素模型,并应用fsQCA方法对收集到的382家制造企业进行了组态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单个因素并不足以构成驱动制造企业达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驱动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路径有3条,即数字技术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政府主导型路径及产业链整合能力驱动下的组织韧性和IP管理路径。造成低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有2条,与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的组态结果是不对称的;在一定的情境下,前因条件之间存在相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企业实现高水平创新质量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制造企业根植于自身情景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创新质量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孔惠丽   裴潇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开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本文基于TOE框架,结合NCA与fsQCA两种方法对50家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进行复杂因果研究,深入分析各要素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征和转型路径。研究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的因素是实现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关键条件,但是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必要条件;实现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路径有4种,即通用探索型、被动索引型、谨慎尝试型和自主突破型,制造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业务基础与资源禀赋优势作出选择,统筹兼顾、锻强补短,灵活部署技术资源,以获得数字价值提升。分析路径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取得显著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制造企业大多依靠通用应用型技术和垂直应用型技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太光   王有建   张晓星  
提升创新质量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综合考虑多层次影响因素并发耦合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在整体剖析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同时,把握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整体上构建多层次影响因素,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要素间并发耦合因果关系和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基本特征、高管特征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任意单个前因变量都不构成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内外资源驱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三种路径提升创新质量,这表明创新质量提升存在多重路径;此外,企业规模与融资约束存在“互斥”效应。本研究可为系统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驱动机理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激励企业实施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红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AMOS软件对模型与假设进行了检验,找出了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显著正向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相比较,企业的精神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最大,并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抓手与核心,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辅助,配合以制度文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茜  吴利华  张平  
基于绿色增长视角,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我国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影响较大;(2)调整后的我国大型制造企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3)东部地区大型制造企业平均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4)多数省(市)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地区相应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升   姬艺菡  
用户个性化需求、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但多因素驱动共演机制及路径研究较为匮乏,探讨多要素如何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华为公司进行单案例纵向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各阶段发展是通过场景不同维度交替主导三螺旋机制实现的,而场景是利益相关者、技术水平和应用环境三维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阶段性场景转换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由低端模仿到协同价值创造;由于场景要素作用差异,数字技术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包括全产业路径、突破性创新路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将多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构建场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路径理论框架,给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依据,以期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袁逸铭   许明   柴斌锋  
中国以渐进式为主的创新路径制约了科技与产业自立自强,同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待完善。本文将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双重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创新路径与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法有效刻画了创新路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1)总体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正向的成本节约效应、人力资本匹配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行业竞争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2)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受到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调节作用,高创新效率与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倾向于实施突破式创新;(3)资源配置方面,数字金融对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降低了行业内创新效率离散度。本文对金融强国战略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路径突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红伟  郑伟华  陈文津  黄颖  
基于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效率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纯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而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企业规模、劳动力素质、融资成本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星  惠宁  崔若冰  韩先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向龙  
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2)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增强企业动态能力,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密集型和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户安涛   叶宝升  
为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创新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机理,揭示数字创新的协同效应、扩散效应和增值效应,以及数字化投入持续性的情境效应,将数字创新划分为效率型、新颖型和融合型3种类型,并将数字化能力划分为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和数字价值化能力3个维度,以251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水平。第二,数字创新通过推动数字化能力重构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第三,不同类型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如下: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在新颖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价值化能力在融合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第四,数字化投入持续性在企业数字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正向调节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强化数字创新与数字化能力间关系,以及效率型数字创新与数字协同能力间关系。结论可为制造企业数字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艳  岑雅婷  徐振琳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艳  岑雅婷  徐振琳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