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0)
2023(8622)
2022(6341)
2021(5504)
2020(4138)
2019(8818)
2018(8905)
2017(17294)
2016(8857)
2015(9947)
2014(9839)
2013(9882)
2012(9021)
2011(8264)
2010(8287)
2009(7777)
2008(7574)
2007(7314)
2006(6687)
2005(5959)
作者
(26804)
(23010)
(22552)
(21354)
(14047)
(11146)
(10267)
(8985)
(8653)
(7938)
(7815)
(7454)
(7133)
(6967)
(6793)
(6741)
(6708)
(6638)
(6613)
(6455)
(5802)
(5578)
(5439)
(5412)
(5242)
(5207)
(5174)
(4809)
(4682)
(4560)
学科
(46045)
经济(45901)
(44640)
(39833)
农业(29810)
管理(24386)
业经(22284)
(21113)
企业(21113)
方法(14115)
技术(13614)
中国(11832)
数学(10492)
数学方法(10408)
农业经济(10136)
信息(9756)
产业(9582)
(9032)
总论(9025)
(8959)
(8956)
农村(8952)
信息产业(8849)
地方(7865)
(7491)
贸易(7489)
发展(7474)
(7469)
(7376)
理论(7333)
机构
学院(139200)
大学(134224)
(60412)
经济(59296)
管理(57933)
理学(50524)
理学院(50100)
管理学(49386)
管理学院(49122)
研究(45498)
(43855)
中国(35635)
农业(33045)
科学(27383)
业大(27376)
(27103)
(23174)
中心(23124)
(22304)
(21859)
研究所(20103)
农业大学(20037)
经济管理(18921)
(18509)
财经(18487)
师范(18354)
(17014)
经济学(16859)
(16849)
(16234)
基金
项目(95673)
科学(76902)
研究(74558)
基金(69873)
(60233)
国家(59603)
科学基金(52050)
社会(51351)
社会科(47270)
社会科学(47254)
(38729)
基金项目(36921)
编号(33125)
教育(31007)
(30433)
自然(30072)
自然科(29432)
自然科学(29430)
自然科学基金(28915)
(27185)
成果(25805)
资助(25340)
(21942)
国家社会(21875)
(21202)
(20998)
重点(20245)
(19967)
创新(19710)
(19703)
期刊
(73500)
经济(73500)
(50490)
研究(36616)
农业(34304)
中国(32241)
学报(21625)
科学(20958)
业经(19342)
大学(17427)
学学(16445)
管理(16202)
(15403)
(15279)
技术(14352)
(14026)
金融(14026)
教育(13713)
农业经济(13229)
农村(13128)
(13128)
问题(10396)
图书(10088)
技术经济(9283)
(9146)
世界(9069)
经济研究(8824)
农村经济(8708)
财经(8463)
科技(8333)
共检索到210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数字技术不仅是农户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推进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对共同富裕的测度多从宏观视角出发,测度区域和国家的总体共同富裕水平,鲜有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究增进农户共同富裕的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对7031份农户样本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刻画,运用O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纳显著提升了农户共同富裕水平,在更换变量、采取工具变量法估计与PSM匹配等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技术采纳通过拓展社会网络促进农户共同富裕,其中,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网络强度是其主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采纳对低收入组农户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强于高收入组,有助于缓解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发挥着促进"增富"及"共享"的分配效应;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浏览信息、休闲娱乐、商务工作和投资理财对农户共同富裕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商务工作,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可见,应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完善农村数字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提升农户数字技术采纳能力,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  游艳  赵冬梅  
促进农民增收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本文从社会网络拓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技术采纳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采纳可以显著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可靠。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具有显著正向的中介效应,数字技术采纳主要通过社会网络规模的提升来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采纳的增收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受教育程度高、年轻群体和低收入农户能够从数字技术采纳中获取更高收入回报率。基于此,应继续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低学历农户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有更多机会分享“数字红利”,促进农村低收入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子玉  罗明忠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依然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上述结论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彩林   周倩   贺旸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农户信贷供给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在东北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此外,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信贷供给来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柠泽   王艺蔚   孙学涛  
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在农村,如何依靠数字赋能促进农户共富尤其重要,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成为数字赋能的关键举措。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提升数字素养能显著促进农户共同富裕,数字素养每提升1%,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概率将提高4.5%;数字素养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农户禀赋的影响,低学历、青中年和女性农户更容易在数字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受益;提升数字素养还会增加农户信息优势、提高其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为此,政府应系统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数字素养和持续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赋能共同富裕促进效应的长效机制提供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本文在理论阐述数字化发展、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共同富裕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农村数字化和共同富裕发展指数,运用系统GMM、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农村数字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正向作用在不同地区间具有一致性;数字技术还可通过赋能农业生产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即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村数字化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中介效应,其占比达21.63%;农业技术进步对共同富裕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农村数字化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不断增大;此外,当前农村数字化与农业技术进步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发展潜力,且二者在不同共同富裕发展层次上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化建设,加快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提高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耦合度,助推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哲   雷琳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创新性将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户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发展框架,以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户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向影响农户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以及与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之明   罗浩峰   陈泳江  
论文通过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对农户创业选择进行推演分析,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对数字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型农户创业行为均具有促进作用,数字金融能通过提升农户经营能力、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等路径支持农户创业;在农户创业水平层面,数字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收入、扩大农户创业规模。最后提出了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户创业数字金融服务、政策引导数字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苏岚岚   彭艳玲   周红利  
本文采用四川省、重庆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836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收入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参与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并缓解收入不平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农户数字经济参与可通过促进数字公共服务享有、推动信息共享与农业创业、改善信用评级与契约意识影响其收入和收入不平等,产生共富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对于家庭财务决策人数字素养水平高、具有乡村精英身份和在劳动力流动较多村庄的农户,数字经济参与的共富效应更大。研究进一步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农户的数字经济参与对其收入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均存在基于作物种植规模的双重门槛效应。因此,应优化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及联农带农机制设计,完善数字时代农户权能结构和信用体系,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包容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水   倪子奥   陈钰晓  
破解低收入农户增收困境、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和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户绝对收入水平,但同时也会拉大农户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的四个分维度对农户收入影响的演进过程存在差异,其中乡村经济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具有明显的“益富性”,而数字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拉大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大农户非农创业机率、促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促进高收入农户显著增收,而不利于低收入农户分享数字乡村发展红利。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年轻、社会资本高、县域地势平坦的农户家庭增收更为显著。为此,应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政策倾斜,让“数字乡村发展红利”逐渐惠及全体农村居民,实现农户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玮   李敬锁  
利用CFPS2018微观数据构建农户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考察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处理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看农村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增强农户自身可行能力,提升其人力资本,间接促进农户共同富裕。同时在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昶  吴海涛  彭燕  
[目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丹  刘海  章元  
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对微观个体行为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收入差距影响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2002—2018年的中国农村微观样本构建合成面板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模型分析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工具变量识别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存在年龄、时期和组群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收入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进程和出生组群呈现“倒U”型关系;(2)农户局部收入差距扩大会显著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在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3)家庭收入越高、资源禀赋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4)农户局部收入差距通过降低人际信任、减少社会互动等途径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5)农村税费改革、农地确权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明晰了产权,是降低收入差距并促进集体行动的有效路径。本文的研究补充了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献,并提供了来自中国农村的微观证据,为政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馥林   陈美球   刘桃菊  
[目的]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项国际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对于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化肥利用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109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借助Probit模型和交互项研究法,探讨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二者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采纳行为的影响,利用社会乘数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社会乘数效应的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1)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均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存在集体行动。2)政府推广与社会网络具有双向放大作用,亲族网络、朋友圈网络均能强化了政府推广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3)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具有异质性,亲族网络社会乘数效应大于朋友圈网络,并且在政府推广介入社会网络后,亲族网络和朋友圈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分别放大了1.326倍和1.208倍。[结论]为了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应该完善政府推广模式,拓宽技术推广渠道,同时重视社会网络效应,建立稳定的局域网,发挥异质性社会网络的社会乘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