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0)
- 2023(7831)
- 2022(5311)
- 2021(4488)
- 2020(3109)
- 2019(6210)
- 2018(6100)
- 2017(9840)
- 2016(5395)
- 2015(6193)
- 2014(6114)
- 2013(5397)
- 2012(4727)
- 2011(4167)
- 2010(4157)
- 2009(3680)
- 2008(3499)
- 2007(3572)
- 2006(3000)
- 2005(2690)
- 学科
- 济(23012)
- 经济(23008)
- 管理(19700)
- 业(19494)
- 企(15467)
- 企业(15467)
- 技术(14076)
- 业经(11169)
- 产业(9030)
- 中国(8690)
- 信息(8631)
- 总论(8256)
- 信息产业(8235)
- 农(7839)
- 技术管理(7317)
- 农业(6335)
- 方法(5680)
- 教育(5086)
- 数学(4775)
- 教学(4722)
- 数学方法(4705)
- 工作(4434)
- 理论(4021)
- 银(3973)
- 银行(3966)
- 行(3872)
- 融(3865)
- 金融(3864)
- 发(3754)
- 地方(3747)
- 机构
- 大学(80894)
- 学院(80213)
- 管理(29835)
- 济(29193)
- 经济(28460)
- 研究(25860)
- 理学(25460)
- 理学院(25238)
- 管理学(24726)
- 管理学院(24572)
- 中国(17929)
- 京(16769)
- 科学(16383)
- 江(12745)
- 范(12549)
- 师范(12436)
- 技术(12394)
- 业大(12294)
- 中心(12258)
- 农(12048)
- 财(12030)
- 所(11950)
- 研究所(10970)
- 州(10646)
- 北京(10564)
- 科技(10111)
- 院(10068)
- 财经(9389)
- 师范大学(9337)
- 农业(9312)
- 基金
- 项目(57681)
- 研究(48049)
- 科学(45525)
- 基金(37749)
- 家(32237)
- 国家(31929)
- 社会(29302)
- 社会科(27925)
- 社会科学(27917)
- 科学基金(27633)
- 省(25448)
- 教育(21900)
- 编号(20816)
- 划(20075)
- 基金项目(19162)
- 成果(17652)
- 创(14881)
- 课题(14877)
- 自然(14561)
- 自然科(14236)
- 自然科学(14233)
- 发(13964)
- 自然科学基金(13942)
- 创新(13780)
- 项目编号(13504)
- 年(13067)
- 资助(12940)
- 重点(12938)
- 国家社会(12426)
- 制(12074)
共检索到12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王洋
数字技术赋能对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前台、中台、后台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数字技术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融合,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庆锋 苗朵朵 张硕 张添
首先对军民融合型高校作出界定,以四川省、西安市的24所典型高校为例,从总体趋势、个体分布和区域对比3个角度出发,运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军民融合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其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路径作出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军民融合型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大低于产出效率,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差异较为明显,西安市军民融合型高校相较四川省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受外部驱动与内部保障两方面的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链实现从需求端、研发端到落地端的转变,最终服务于高校教育、地方发展与国防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传思 贾晓 袁俪欣
通过分析我国2013—2017年期间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总结归纳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做的探索性工作,指出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内因和外因,最后在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抓手、科技金融等方面为高校自身提高科技成果效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科技投入与产出 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金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纪成君 夏怀明
基于2008—2016年中国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测度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其中,中、西部地区的效率显著低于东部地区,且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2)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有不显著负向影响。(3)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科技成果奖励未起促进效率提高作用,但2012年以来中国科技成果奖励评价机制有一定改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峰 何莹 陈婧 郑方媛 宋蒙蒙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念 刘细发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结合点,是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就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指出我们必须建立起产学研成果转化体系,优化内在动力机制,建立内外部联动机制。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 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龙
农业高校推进有组织科研,打造创新链,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研究总结新时代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新挑战,提出强化有组织科研引领,确立推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理念:强化顶层设计筑基的理念;树立系统推进全员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坚持平台交叉融合支撑产业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制度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案例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进行阐释,提出新时代深入推进农业高校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加强科技成果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模式。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农业高校 成果转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彬 谭桂斌 罗嘉文 赵天阳
针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视域出发,从高校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解释框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等方面的探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推动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尤莉 高政
利用技术-组织-环境理论(TOE)框架,探索影响我国30个省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因果机制,挖掘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溯因逻辑及其形成的前因组合。对比分析组态差异,高科技成果转化有4条驱动路径,分别是技术与环境协同的知识转化能力型、技术与环境协同的人才创新能力型、技术与环境协同的知识转化能力与人才创新能力联合型、财政供给能力与环境双轮驱动型。其中,政府有效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和区域规模化创新环境,增强了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类型化的连接机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能力和体制应变能力为主线,搭建更适应有组织科研的技术载体、制度体系和战略环境,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京 王德成 李海斌 吴波
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体为视角,分析各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归纳提出大型企业、产业联盟、标准化专业机构和高新技术区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典型路径。此外,针对高校和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典型路径这一问题,找出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今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的构想。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标准 典型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郝远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的创新能力不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知识的保护力度不够,信息的沟通渠道不畅,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新,转化的动力压力不足,校、企的合作目标不一和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全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大力发展高校产业,加强官产学研联合,创办大学科技园和建立社会中介组织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涛
科技成果转化在东北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决策模型,探讨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优化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理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行为主体特征,可以为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演化博弈 科研机构 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运华
专利质量表现为专利权利要求有效的排他性程度;专利价值表现为专利运用中形成的竞争优势、获得的经济利益。当前我国所面临技术自主与市场自主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专利的质量和价值,专利质量和价值是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专利质量和价值提升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十三五”末期最新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实证考察我国专利质量和价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专利质量、专利保护和专利价值厘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专利质量和价值的路径与措施。提出通过提升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水平、专利代理质量和加强专利审查质量管理提升专利质量,以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支撑专利使用价值实现、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推动专利资产实现、以知识产权强保护保障专利使用价值和资产价值实现,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