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9)
- 2023(12722)
- 2022(10127)
- 2021(8977)
- 2020(7321)
- 2019(16678)
- 2018(16353)
- 2017(31312)
- 2016(17273)
- 2015(19705)
- 2014(19817)
- 2013(19736)
- 2012(18830)
- 2011(17139)
- 2010(17297)
- 2009(15974)
- 2008(16207)
- 2007(14831)
- 2006(13153)
- 2005(11411)
- 学科
- 济(80160)
- 经济(79991)
- 管理(50367)
- 业(48765)
- 企(39769)
- 企业(39769)
- 方法(34136)
- 数学(28366)
- 数学方法(28082)
- 农(22763)
- 中国(22757)
- 业经(21763)
- 地方(18035)
- 财(17967)
- 学(16752)
- 技术(15458)
- 农业(15229)
- 和(13436)
- 理论(13378)
- 制(13265)
- 贸(12858)
- 贸易(12857)
- 产业(12456)
- 易(12376)
- 环境(12049)
- 信息(10752)
- 务(10743)
- 财务(10715)
- 财务管理(10689)
- 银(10403)
- 机构
- 大学(263895)
- 学院(261538)
- 济(103695)
- 经济(101220)
- 管理(98652)
- 研究(90871)
- 理学(84988)
- 理学院(83867)
- 管理学(82366)
- 管理学院(81822)
- 中国(65873)
- 科学(57779)
- 京(56940)
- 财(47054)
- 农(46351)
- 所(46285)
- 研究所(42316)
- 中心(42141)
- 江(40924)
- 业大(40107)
- 财经(37824)
- 范(37736)
- 师范(37407)
- 农业(36555)
- 北京(35373)
- 州(34454)
- 经(34075)
- 院(32735)
- 经济学(32265)
- 师范大学(30429)
- 基金
- 项目(176914)
- 科学(138875)
- 研究(128984)
- 基金(127179)
- 家(111353)
- 国家(110409)
- 科学基金(93840)
- 社会(83551)
- 社会科(78127)
- 社会科学(78096)
- 省(69750)
- 基金项目(68106)
- 自然(59370)
- 划(58991)
- 教育(58595)
- 自然科(57935)
- 自然科学(57915)
- 自然科学基金(56840)
- 编号(52628)
- 资助(49802)
- 成果(43366)
- 重点(39939)
- 部(38851)
- 发(38796)
- 创(36758)
- 课题(36340)
- 创新(34459)
- 国家社会(34389)
- 科研(33636)
- 教育部(32908)
- 期刊
- 济(115386)
- 经济(115386)
- 研究(75425)
- 中国(50959)
- 学报(43485)
- 农(41943)
- 科学(40340)
- 财(37168)
- 管理(32614)
- 大学(32168)
- 学学(29977)
- 农业(28497)
- 教育(28335)
- 技术(23892)
- 融(19668)
- 金融(19668)
- 财经(18532)
- 业经(18225)
- 经济研究(17402)
- 问题(16929)
- 经(15947)
- 图书(15463)
- 业(15455)
- 技术经济(14381)
- 版(14221)
- 资源(13022)
- 科技(12963)
- 现代(12156)
- 发(11814)
- 理论(11795)
共检索到384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樊靓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以数据为驱动力,数字技术既可以向政府赋能,促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新形态,也可以向社会赋能,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赋能多元主体“多跨协同”的治理机制。杭州城市大脑作为地方政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先行案例,证明了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组织、制度、伦理等多向维度的挑战和限度。通过管理、制度与价值等途径的多向互构,促进技术迭代创新、优化技术治理参数、厘清技术运用边界,是充分激发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限制其负面效应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 城市大脑 限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樊靓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趋势。以数据为驱动力,数字技术既可以向政府赋能,促成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新形态,也可以向社会赋能,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意愿,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赋能多元主体“多跨协同”的治理机制。杭州城市大脑作为地方政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先行案例,证明了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组织、制度、伦理等多向维度的挑战和限度。通过管理、制度与价值等途径的多向互构,促进技术迭代创新、优化技术治理参数、厘清技术运用边界,是充分激发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限制其负面效应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社会治理 城市大脑 限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重明 喻超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推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选择。本文从数字技术、组织管理和治理模式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技术应用与组织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整个城市治理体系变革的作用逻辑。通过对杭州市城区防汛防台体系数字化转型案例的剖析发现,在向整体智治转型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与组织结构及管理过程之间存在双向适应赋能的变革。这种变革依托于吸纳、牵引和共生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深入融合呈现出螺旋迭代的态势,最终促使城市治理和应急管理实现质的飞越。基于杭州案例,回应了当前数字化转型及改革进程中存在的质疑和误区,并提出了持续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数字化转型 组织变革 城市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兆曙
全能体制的现代化造就了一种"部门分立体制",但同时也导致跨部门的复合性事业因缺乏匹配的治理主体而逐渐衰颓。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推进城市治理的3个典型案例,提炼联合治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参与结构与运作机制等"杭州经验"。研究发现,伴随着领域困境的治理失效而引发的认识升级,复合性事业的衰颓被作为公共性的城市议题而建构起来,相应的治理方式也从政府的单极治理走向多元社会主体的联合治理:即在政府的主导下结成跨部门边界的社会复合主体,社会复合主体在保持法人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行政的、市场的以及民间社会的资源再造一种跨部门的治理结构,并形成多元社会主体共同负责的组织运作方式。社会复合主体的实践意义在于,多元社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雪雁
杭州数字社区建设位列全国前茅。然而数字社区建设的投入究竟带来哪些成效还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和随机问卷调查,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杭州数字社区建设是否提高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与社区参与程度,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数字社区 社会资本 政府信任 和谐社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坚韧 雷雅昕 杜敏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光污染问题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杭州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光污染不利于杭州低碳之城的建设。为了解杭州市的城市光污染情况,本次调查以教学改革课题为平台,研究小组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就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居住区三种类型环境各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有重点的走访和调查,全面剖析杭州城市光污染的现状,得出杭州城市光污染问题较严重,并针对杭州光污染的现状提出关于光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光污染 杭州 公共环境 低碳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帅 兰永海 温铁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给现代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反思和借鉴东西方治理模式的基础上,选取杭州市作为典型案例,从自组织建设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影响的角度,对杭州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诸多创新性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通过推动自组织建设、形成多元化社会主体的共同治理和协作治理,有利于形成社会资本,从而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最终重塑东方社会传统的"群体理性"机制,为形成适应中国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找到根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君 张京祥 陈雯
就城市政府而论 ,现在已不是要不要经营城市 ,而是要研究如何有效经营的问题。基于资金导向的城市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城市经营理论和研究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的条件下。在全球化浪潮中 ,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 ,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经营城市必须由资金导向转向功能导向 ,以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 ,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 ,政府必须在经营城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促成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 ,并积极推进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制度创新 ,从而实现城市经营模式的战略转变。因此 ,经营城市就是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
关键词:
经营城市 功能导向 制度创新 城市政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洺 张文忠 马仁峰 马笑天 余建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城市内部适宜承载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空间是孕育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文章梳理并对比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相关学科主流论著,发现核心要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支撑条件是影响创新的主要方面,它们映射城市的产业集聚区、科研院所、自然环境等八大类空间载体,构成了创新空间潜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杭州为例,基于单要素分析与多要素综合识别得出城市创新空间潜力的格局,发现杭州市区形成钱塘江沿岸地区和未来科技城向东延伸至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两条高发展潜力创新轴带,前者优势在于创新环境和支撑条件,后者优势在于创新的核心要素和科技基础设施。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创新空间潜力 杭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旭东 倪芝青 罗如意 施勇峰
以专利数据为依据,对杭州市专利产出、专利构成、申请人结构、专利国际化、有效专利等情况加以分析,并通过与16个重点城市比较,以明确杭州市专利发展在全国所处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杭州市专利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专利 创新 SWOT分析 重点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倪天华 左玉辉
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重点剖析了杭州天然廊道空间形态、街道空间形态和节点空间形态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杭州城市特色内涵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前瞻性探讨,提出塑造特质城市空间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城市特色 杭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颜晓强 曹震宇 徐雷
从杭州市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出发,引出对杭州城市现代化发展新态势的思考,针对杭州市政府提出的构建“休闲城市”的理念,从城市空间环境资源的角度阐述了构建“休闲城市”所需具备的四大资源条件以及杭州城市空间环境四大资源的属性及其特殊品质———完整性、均衡性、优越性,肯定杭州构建“休闲城市”理念的可行性。
关键词:
休闲城市 城市空间环境资源 杭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次芳 丁敏
土地生态规划是一门新的发展中学科。本文在探讨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涵、层次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城市土地生态分区的基本依据,并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及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分区,土地生态规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斌 王春华 阮俊安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成为各类污水的受纳场所,运河水体长期达不到功能区的要求。1990~2002年的水质监测表明,运河水体污染属于耗氧型和富营养型有机污染。运河两岸截污纳管和引水冲污工程明显改善了运河水质,多数污染因子从2001年开始达标。治理运河污染的策略,首先是截污纳管以控制污染源,通过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评价污染源,得出主要污染源80个,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NH3-N,据此提出截污纳管的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运河 水质 污染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