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2)
- 2023(13000)
- 2022(9891)
- 2021(8705)
- 2020(6818)
- 2019(14654)
- 2018(14373)
- 2017(26148)
- 2016(14180)
- 2015(15921)
- 2014(15958)
- 2013(15483)
- 2012(14390)
- 2011(12887)
- 2010(12895)
- 2009(12092)
- 2008(12026)
- 2007(11407)
- 2006(10176)
- 2005(9216)
- 学科
- 济(56426)
- 经济(56340)
- 管理(49529)
- 业(43907)
- 企(38095)
- 企业(38095)
- 业经(19863)
- 方法(18622)
- 中国(17960)
- 农(17188)
- 财(16444)
- 制(15933)
- 技术(15792)
- 数学(14657)
- 数学方法(14383)
- 产业(12850)
- 学(11720)
- 农业(11466)
- 地方(11118)
- 体(11099)
- 银(10606)
- 银行(10570)
- 理论(10217)
- 信息(10203)
- 融(10184)
- 金融(10180)
- 行(10165)
- 环境(9646)
- 总论(9522)
- 信息产业(9429)
- 机构
- 学院(208858)
- 大学(208422)
- 济(80676)
- 经济(78695)
- 管理(75479)
- 研究(73967)
- 理学(63658)
- 理学院(62894)
- 管理学(61735)
- 管理学院(61330)
- 中国(55272)
- 科学(45384)
- 京(45176)
- 财(40554)
- 所(37340)
- 农(37214)
- 江(34438)
- 中心(33797)
- 研究所(33487)
- 业大(31896)
- 财经(30449)
- 农业(29196)
- 北京(28357)
- 范(27718)
- 院(27693)
- 经(27530)
- 师范(27318)
- 州(27076)
- 技术(25970)
- 省(25283)
- 基金
- 项目(140149)
- 科学(109715)
- 研究(104105)
- 基金(99077)
- 家(87701)
- 国家(86918)
- 科学基金(73539)
- 社会(66109)
- 社会科(62520)
- 社会科学(62501)
- 省(56680)
- 基金项目(50840)
- 教育(47907)
- 划(47441)
- 自然(45816)
- 自然科(44716)
- 自然科学(44702)
- 自然科学基金(43909)
- 编号(42235)
- 资助(38976)
- 成果(35504)
- 重点(32515)
- 发(31186)
- 课题(31094)
- 制(30959)
- 创(30806)
- 部(30185)
- 创新(28807)
- 国家社会(27636)
- 科研(26199)
共检索到332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步骤。日新月异和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教育和传播,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理解,助力高水平、高品质文化的“引进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和话语地位,赋能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因此,必须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落地实践,坚持科技向善的发展理念;培育数字时代高水平文化领域人才,积累文化繁荣的内生动能;重视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转型创新,锻造协同融合的产业链条;推进数字文化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构筑互鉴互促的文化生态。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化强国 赋能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婧元 刘洪银
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成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粮食供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全要素生产率、绿色低碳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均衡发展等方面诠释了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内涵、作用机理和路径;剖析了云和雪梨全产业链数字化、托普云农生产管理数字化、拜耳公司智能育种、R公司节能减排创新实践;探讨了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目标、动力、路径和历程,并提出建议:完善“政+企+银”多方合作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和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培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志元 郭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既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工业文化对国家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价值定位上,工业文化作为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的重要载体,为助推制造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柔性力量,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创造了内生动力,是提升制造强国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支撑。伴随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依托“第二个结合”活化工业文化,创新工业文化的话语体系及传播方式,通过融合工业文化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推动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的空间性耦合,运用工业文化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维度,全方位赋能制造强国建设。
关键词:
制造强国 工业文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雄 李宝银 杨婷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数字技术代表着新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数字技术对于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论述为新时代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数字技术通过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治理转型等途径赋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数字化思维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生态治理转型,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建明
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承担着赋能建设数字乡村的职责。从数字通识教育、专业数字化技能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科教融汇四个维度可以明晰职业教育赋能农民数字素养的作用机制。针对职业教育赋能农民数字素养的现实困境,应从强化数字通识教育、专业转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
数字乡村 职业教育 数字素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等多维内容,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多维特征。要科学研判和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充分发挥其变革和赋能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翀
当前数字经济背景和旅游新业态发展态势表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智慧旅游,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型业态,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文章基于广东省数字经济形势和政策背景,以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以SICAS模型为切入点,剖析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多层次探讨数字化赋能下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优化路径。中观层面,重点分析了广东乡村旅游的模式、业态和价值链的演变;微观层面,从游客需求、旅游要素、信息互动、运营管理、营销策略、资源整合和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化正在重塑广东乡村旅游的产业架构和运作方式,促进了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低碳转型 碳排放 空间溢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守德 廖丹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要素在中国城乡的双向流动,进而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但目前针对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不足。因此,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对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为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从理论分析数字技术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建立数字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各省份城乡产业协调度,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技术在不同空间地理位置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县域经济在数字技术助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技术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数字技术才能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产生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其门槛值为10.379。基于此,进一步从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统筹规划和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心怡 何爱平
现代能源体系是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动力支撑,数字技术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阐述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入手,揭示数字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视角出发,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的理论机制:在生产环节促进能源及下游产业效率提升、协作深化、结构优化;在交换环节提高能源市场竞争性、供需动态平衡性与交易安全性;在分配环节改善能源资源空间错配局面,实现公平的能源转型;在消费环节促进绿色能源消费方式的形成,提供多元化用能场景。数字技术赋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现实问题。为更好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需要加强能源数字化顶层设计、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加速部署数字基础设施、消除城乡能源数字化发展鸿沟、出台政策法规保障市场安全竞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