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3)
2023(10595)
2022(7402)
2021(6413)
2020(4586)
2019(9716)
2018(9638)
2017(17796)
2016(9355)
2015(10649)
2014(10738)
2013(10296)
2012(9240)
2011(8291)
2010(8088)
2009(7234)
2008(6925)
2007(6391)
2006(5965)
2005(5593)
作者
(27575)
(22990)
(22747)
(21817)
(14503)
(10712)
(10508)
(8746)
(8680)
(8158)
(7842)
(7709)
(7326)
(7197)
(7020)
(7015)
(6782)
(6739)
(6708)
(6667)
(5912)
(5476)
(5465)
(5324)
(5125)
(5098)
(5052)
(4947)
(4625)
(4590)
学科
(38827)
经济(38708)
(30777)
管理(28782)
(20998)
企业(20998)
中国(16449)
业经(15401)
(14540)
技术(13092)
产业(10877)
图书(10781)
书馆(10237)
图书馆(10237)
信息(10204)
方法(10198)
农业(10047)
总论(9594)
信息产业(9522)
工作(9453)
地方(8447)
数学(8416)
(8355)
数学方法(8316)
(8024)
(7928)
(7307)
贸易(7302)
(7139)
技术管理(7105)
机构
大学(136834)
学院(134775)
(52246)
管理(51915)
经济(50824)
研究(44938)
理学(43402)
理学院(42940)
管理学(42199)
管理学院(41909)
中国(33019)
(28909)
科学(27028)
(22579)
图书(22490)
(22136)
书馆(21893)
图书馆(21891)
(21363)
中心(21327)
(21030)
师范(20849)
(20498)
研究所(19377)
业大(18747)
(18645)
北京(17986)
财经(17728)
技术(17174)
(16790)
基金
项目(93688)
研究(74703)
科学(73643)
基金(65370)
(56448)
国家(55946)
社会(48818)
科学基金(47893)
社会科(46208)
社会科学(46193)
(37393)
基金项目(33551)
编号(33399)
教育(32098)
(30375)
成果(28491)
自然(25808)
自然科(25225)
自然科学(25221)
自然科学基金(24753)
资助(22968)
(22077)
项目编号(21585)
国家社会(21538)
课题(21415)
重点(20900)
(20431)
(19208)
创新(19117)
(18893)
期刊
(60157)
经济(60157)
研究(37239)
中国(32238)
图书(30990)
书馆(24713)
图书馆(24713)
学报(22281)
(20407)
教育(18396)
管理(18279)
科学(17750)
大学(16952)
(15960)
技术(14922)
农业(14146)
学学(13712)
(11242)
论坛(11242)
(11169)
金融(11169)
业经(11104)
经济研究(9930)
情报(9802)
财经(8210)
问题(7904)
科技(7785)
技术经济(7523)
(7282)
(7127)
共检索到21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勇   刘佳佳  
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是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尚处于初始阶段,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的碰撞产生“适应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数字治理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上的悬浮、数据资源整合与平台共享的“壁垒”、图书馆智慧服务数字素养的欠缺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服务理念、构建动态性的服务场景平台、提升服务主客体的数字素养等维度入手,探寻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价值坐标和未来之路,建构新的数字生态,实现图书馆“善治”的目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杜艳艳  
智慧图书馆产品是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如何利用智慧图书馆产品助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首先,从产品支撑、资源聚合、数据汇集、精准服务、创新模式五个层面,阐述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产品的重要价值。随后,从解决方案、提升能力、创造业态、变革模式、转变目标、重构生态六个维度,探讨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实践逻辑;最后,从提升智慧图书馆产品性能、推动智慧图书馆产品推广普及、促进图书馆创新实践、构建协同高效的共治机制、树立智慧图书馆建设典范、持续提升用户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产品的推进路径,以期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罗泽宇  
从图书馆组织角色定位考虑,图书馆服务能力就是图书馆组织代理政府创造读者价值的本领。这个本领包括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提高服务效率;二是保障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公平、公正与平等。"效率"与"公平"共生,使图书馆服务效率失去了任意提升的可能性,而图书馆服务本身的不确定性、无偿性和服务刚性给其服务能力提升设置了三道天然屏障。在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共生性与提升障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从资源稀缺的角度,确立了服务能力提升的逻辑起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回望110年建馆历史,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馆”)从藏书楼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拥抱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应用,持续探索智慧化路径起到了支撑作用。抚今思昔,广东省馆践行、见证了我国图书馆利用新技术在业务管理、网络服务、创新驱动和协作共享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梁   王修来   王婧怡   袁润  
顺应韧性化发展潮流,基于数据科学视角完善专利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明晰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价值意蕴。从为何赋能、赋何之能和所赋何能三个维度解析数据科学赋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内在逻辑,揭示其理论方法融合性、服务范式创新性、技术工具智能性和结果呈现交互性的韧性特征。结合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对数据科学赋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韧性的实现路径展开探讨,并据此分别开展面向高校决策支持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实践。研究发现,数据科学赋能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具备“以变应变,主动求变”的韧性特质,对提升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赵志耘  林子婕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表达,并确定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战略目标。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技力量赋能文化新业态发展,以“文化+科技”为双轮驱动更好服务人民,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期专栏中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研究员为我们撰稿,探讨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其中,《元宇宙赋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一文探索了元宇宙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图书馆建设的赋能,描绘了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蓝图。《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新业态》是根据赵志耘研究员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国际视野和本土探索”主题论坛上的特邀主旨报告内容整理,经授权刊发。智慧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都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学界和业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亚军  张鑫迪  寇旭颍  庞义伟  
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共享数字生活,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元宇宙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文章通过阐述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在互联网不同阶段的发展与变化,总结元宇宙赋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实现的壁垒突破,构建无障碍服务体系,探究推进路径。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建设应多点突破,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提供更便捷地均等化服务,在元宇宙相关技术加持下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竹青  刘佳静  郑建明  
近年来,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明显升温,但现有研究切入点较为分散且研究深度不足,缺乏整体性的逻辑架构去系统论述该模式的构建思路。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分析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基本要素与逻辑架构,并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数据、技术、服务和业务,其逻辑架构应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目标、以业务为内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浩楠   郭绍青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国建  吕有清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特殊环境下,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凸显,而现有的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精准纾困的情报支持需求。回顾国内外中小企业情报和融资纾困研究成果,阐述智慧情报与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契合逻辑,从融资纾困需求、智慧情报平台和数字化赋能三个层面构建智慧情报与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融合体系,并提出智慧情报赋能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的路径与对策,即强化智慧情报赋能的技术支撑、搭建智慧情报赋能的综合平台、协调情报数据资源共享与对接以及创新信息情报多场景应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黎小妮  
数据赋能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刻认识数据赋能对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产生的影响和重要价值,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文章通过梳理分析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数据环境,数据赋能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的特征和运行机制,以及相关创新实践探索的方向和案例,总结揭示了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余思新  陈群  
数字智能技术推动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思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德智共生的建设路径、智慧服务的本质属性、智慧生态的发展愿景来揭示智慧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