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5)
- 2023(15646)
- 2022(11866)
- 2021(10618)
- 2020(8371)
- 2019(18140)
- 2018(18166)
- 2017(33700)
- 2016(18055)
- 2015(20094)
- 2014(20173)
- 2013(19186)
- 2012(17304)
- 2011(15044)
- 2010(15444)
- 2009(14267)
- 2008(14714)
- 2007(13655)
- 2006(12149)
- 2005(11238)
- 学科
- 业(81666)
- 济(80751)
- 经济(80663)
- 企(75885)
- 企业(75885)
- 管理(70342)
- 业经(33834)
- 方法(28584)
- 农(26449)
- 财(24834)
- 中国(23295)
- 技术(21598)
- 数学(20028)
- 数学方法(19716)
- 农业(19526)
- 务(18885)
- 财务(18842)
- 财务管理(18830)
- 企业财务(17753)
- 理论(17252)
- 地方(16532)
- 划(16014)
- 和(15656)
- 制(15434)
- 策(15196)
- 环境(14691)
- 产业(13183)
- 发(12972)
- 技术管理(12769)
- 贸(12598)
- 机构
- 学院(258817)
- 大学(250426)
- 济(104788)
- 管理(102718)
- 经济(102641)
- 理学(86727)
- 理学院(85879)
- 管理学(84522)
- 管理学院(84017)
- 研究(82067)
- 中国(65540)
- 京(53974)
- 财(48975)
- 科学(48629)
- 江(42576)
- 农(40438)
- 所(40011)
- 中心(38359)
- 财经(37917)
- 研究所(35710)
- 业大(35124)
- 经(34291)
- 北京(33979)
- 州(33899)
- 范(32997)
- 师范(32681)
- 农业(31120)
- 经济学(30878)
- 院(30609)
- 技术(30507)
- 基金
- 项目(166632)
- 科学(132440)
- 研究(128859)
- 基金(118131)
- 家(101192)
- 国家(100216)
- 科学基金(88215)
- 社会(82245)
- 社会科(77925)
- 社会科学(77908)
- 省(68334)
- 基金项目(61788)
- 教育(58488)
- 划(54844)
- 自然(53787)
- 编号(53569)
- 自然科(52497)
- 自然科学(52487)
- 自然科学基金(51573)
- 资助(45616)
- 成果(42577)
- 创(38718)
- 重点(37672)
- 发(37627)
- 课题(37063)
- 业(36444)
- 创新(35321)
- 部(35240)
- 国家社会(34359)
- 制(33443)
- 期刊
- 济(127796)
- 经济(127796)
- 研究(75456)
- 中国(59754)
- 管理(46247)
- 财(42034)
- 农(38721)
- 教育(34366)
- 学报(33338)
- 科学(33245)
- 技术(30704)
- 农业(27079)
- 大学(26680)
- 学学(24669)
- 业经(23486)
- 融(22730)
- 金融(22730)
- 经济研究(19023)
- 财经(18796)
- 业(17461)
- 经(16497)
- 技术经济(16207)
- 问题(15773)
- 图书(15000)
- 科技(13712)
- 现代(13472)
- 财会(12839)
- 坛(12435)
- 论坛(12435)
- 职业(12405)
共检索到40550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永军 覃秋密 王欢
在当下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将其融入到企业现有的运行管理体系中,继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现阶段数字技术在各大企业中被运用次数最频繁的方式,是优化企业现有的办公系统,丰富员工的办公形式,促使线下办公模式不再是员工唯一的工作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振 田慧 李亚兵
以资源编排理论、竞合理论为基础,形成“中小企业参与平台生态-数字资源整合和利用-数字化转型绩效”的理论路径,构建中小企业在平台参与中“与主导企业协同”和“与其他参与企业协同”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的整合逻辑。基于954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以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小企业与平台主导企业、其他参与企业协同均会促进其数字化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但与主导企业协同更能促进整合深度提高,与其他参与企业协同更能促进整合广度提高;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广度对数字化转型绩效有正U型影响,整合深度对转型绩效有倒U型影响;③数字化资源整合广度、深度在“企业间协同-数字化转型绩效”间能够发挥对应的非线性中介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大鹏 王节祥
已有研究关注到平台赋能可以弥补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但平台要如何推进赋能,其背后的机制尚待深度剖析。通过分析阿里巴巴淘工厂平台赋能服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探索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平台赋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消除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互补创新三个阶段。平台通过生产要素在线化和订单可视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平台用户体验;通过产能在线和供需匹配推荐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流程重塑和智能优化实现互补创新,提升企业业务全链路协同水平。平台赋能不是平台企业的单边输出,而是平台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双边共创。研究结论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平台赋能 数字化转型 数据智能 价值共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嘉丽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在Chat GPT、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职业教育需把握机遇,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以推动教育组织从教育模式到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创新及提升。文章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打造数智会计实训平台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数智会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梳理和总结了建设思路与研究展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智会计实训平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沅 赵雅媛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巩固在330千伏智能变电站主流业务设计领域优势,陕西院创新开展基于智能化全专业三维协同设计平台设计管理模式的研究工作,提出以平台为载体实现工程设计全专业协同化、设计过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并以数字化移交为手段,建立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盈利模式的新型设计管理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设计管理模式的研究背景现阶段,常规二维设计的设计图纸没有任何参数信息,各专业之间沟通较少,无法达到专业间协同设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设计院相继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黎辉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涉及智能化产品设计、智能化产品制造、智能化供应链和智能化服务等关键环节,如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实力,智能化转型难度极大。文章以洛阳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公共研发平台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运用技术图谱分析工具,甄别区域内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共性技术;从智能技术成熟度、研发投入规模以及技术对产业竞争优势作用敏感性等角度分析了智能化专项计划;根据智能系统的技术高度集成特征,研究了公共研发平台的组合研发模式。
关键词:
公共研发平台 装备制造业 智能化转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中 何梦茹
已有研究关注到政府补贴、平台赋能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但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相应的行为策略调整还有待深入研究。理顺三者间的协同演化关系,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及提升政府补贴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中小企业、平台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2016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三方协同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平台的补贴力度能够提升中小企业选择加入平台、平台选择优化服务的概率,但为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及减轻财政负担等,随着补贴力度的增加,政府选择补贴的速率会降低;平台或中小企业的吸收能力小于临界值、平台赋能资源量大于临界值均不利于三方良性互动;平台承载中小企业的数量存在最低规模边界,低于边界值平台倾向选择一般服务;政府加大对平台的惩罚力度能够提升平台选择优化服务的概率。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政府补贴、平台赋能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中小企业、平台和政府的行为决策提供理论借鉴,以期促进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平台赋能 政府补贴 演化博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勇华 孙延明 尹剑峰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平台数据赋能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采用239份来自全国部分地区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台数据赋能的3个子维度中,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和平台分析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吸收能力分别中介平台连接能力、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平台分析能力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数字化导向正向调节平台连接能力通过吸收能力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的促进作用,但在平台智能能力、分析能力分别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超
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为有效应对日益提高的高标准审计管理、高要求审计质量的挑战,需积极推动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梳理了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与主要工作内容,并以A集团构建内部审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的实践为例,从审计业务管理信息化、审计作业过程信息化、数字化审计新模式构建出发,提出包含前台作业层、数据支持层、后台支撑层、审计驾驶舱和系统管理层的五层模型,内置审计作业、风险监测、审计档案等17个子系统,积极探索省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为该省国有企业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样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兰林 刘丽杰
<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迭代更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掀起了各个行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热潮,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传统会计学科领域,能够极大地增强智能会计的应用场景,推动会计系统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和企业管理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会计学科的深入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由甄阜铭编著的《大数据与智能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一书,基于传统会计在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探索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会计学学科领域,运用基础工具软件提升会计数据分析技能和数据应用能力,构建了智能化的会计系统与大数据的专业应用场景,对于现代企业的会计系统智能化和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绍坚 钟佳 黄春晖
智慧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作为整体的组织是否也可以具有智慧呢?系统科学把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和不具有的性质称为整体涌现性(wholeEmergence),涌现性就是组成成分按照系统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是一种组分之间的相干效应,即结构效应。据此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闯 孙冬白 单宇 王成岐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构建生态优势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Tik Tok国际化的实践,系统探索了数字平台的国际化与生态优势构建的协同演化。研究发现:第一,在国际化的不同阶段,数字平台可以利用一系列国际化战略包括选择性复制-适应性迭代、广泛覆盖-强化参与、互惠共赢-协同发展来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共创和生态创新;第二,在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国际化战略生成了生态优势——在资源上获取了包括技术、关系和创新的生态优势,在结构上构建了由连接性、互联性和聚合性的生态优势,并在各自阶段内与国际化战略动态循环;第三,在不同国际化阶段之间,国际化战略与生态优势构建协同演化的表现形式为辐射跃迁和纵深跃迁。本文形成的理论框架能够填补现有文献对数字平台在国际化过程呈现出的国际化战略与生态优势构建协同演化关系关注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也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丰富和拓展传统国际商务理论的新尝试。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生态优势 协同演化 国际化战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瑞山 陈晓卓 张泉 王爱国 李瑞雪 孟令君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企业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的会计智能化转型发展,如何利用会计智能化转型来助推数字企业建设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文章以某大型国有企业A集团为研究对象展开单案例研究,利用扎根理论归纳出会计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能力、数字企业建设、数字领导力四个核心范畴,进而构造出会计智能化助推数字企业建设的内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会计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能力正相关,进而有助于数字企业建设;数字领导力亦与数字化转型能力、数字企业建设正相关。研究结论在丰富智能会计与数字企业相关理论的同时,对企业财会部门智能化转型与数字企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邱毅 周亚铭 王节祥 杨洋
传统企业囿于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局限,会选择嵌入平台企业主导的生态系统来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易事。本文采用理论抽样方法,针对一家铜工艺品制造企业“铜师傅”嵌入小米生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开展案例研究。研究发现:传统企业若要嵌入平台生态系统中,不但需要资源和能力协同,企业领导者管理认知与平台生态运营理念的趋同也扮演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传统企业嵌入平台生态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包括冲撞、适配和共生三个阶段;管理认知与试错学习的共演推动着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演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协同中台为业务注智赋能
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数据、技术与应用
高校思政智库实用化建设路径研究——评《从“认同”到“协同”:高校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数智化”赋能公共图书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改革为例
从传统OA到协同管理平台的跨越——广西机场管理集团协同信息化实践
融创教育: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数智赋能农村协商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衡南县D村“人工智能+屋场恳谈”的社会实验
信息技术赋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与完善路径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与应用场景——评《数字化财务: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转型实践》
高职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平台的建设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