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83)
- 2023(19128)
- 2022(15786)
- 2021(14464)
- 2020(11792)
- 2019(26495)
- 2018(26349)
- 2017(49911)
- 2016(26973)
- 2015(30201)
- 2014(30176)
- 2013(30112)
- 2012(27877)
- 2011(25119)
- 2010(25321)
- 2009(23521)
- 2008(23270)
- 2007(21057)
- 2006(18982)
- 2005(17079)
- 学科
- 济(120747)
- 经济(120618)
- 业(104578)
- 管理(87602)
- 企(85168)
- 企业(85168)
- 农(51773)
- 方法(47456)
- 业经(38904)
- 数学(37491)
- 数学方法(37131)
- 农业(34636)
- 中国(33627)
- 财(32113)
- 地方(27595)
- 技术(24309)
- 制(22908)
- 务(22521)
- 财务(22445)
- 财务管理(22417)
- 学(21507)
- 企业财务(21265)
- 贸(20819)
- 贸易(20803)
- 和(20422)
- 理论(20394)
- 易(20189)
- 策(18501)
- 发(17899)
- 环境(17849)
- 机构
- 学院(395150)
- 大学(389911)
- 济(161777)
- 管理(160585)
- 经济(158369)
- 理学(137725)
- 理学院(136284)
- 管理学(134371)
- 管理学院(133632)
- 研究(131760)
- 中国(101590)
- 京(83926)
- 科学(79674)
- 农(75647)
- 财(72486)
- 所(65763)
- 业大(61526)
- 江(60977)
- 中心(60755)
- 研究所(59279)
- 农业(57706)
- 财经(57301)
- 北京(52978)
- 经(52025)
- 范(51589)
- 师范(51144)
- 州(49191)
- 院(47427)
- 经济学(46646)
- 经济管理(43475)
- 基金
- 项目(262892)
- 科学(207905)
- 研究(197292)
- 基金(189582)
- 家(163846)
- 国家(162282)
- 科学基金(140640)
- 社会(125630)
- 社会科(118873)
- 社会科学(118844)
- 省(104648)
- 基金项目(100655)
- 自然(88893)
- 教育(88523)
- 自然科(86813)
- 自然科学(86796)
- 划(85882)
- 自然科学基金(85274)
- 编号(82331)
- 资助(76073)
- 成果(65744)
- 发(59857)
- 重点(58017)
- 部(57446)
- 创(56538)
- 课题(55546)
- 创新(52187)
- 国家社会(51606)
- 业(49540)
- 项目编号(49310)
- 期刊
- 济(191137)
- 经济(191137)
- 研究(116927)
- 中国(82380)
- 农(75793)
- 管理(61301)
- 学报(59222)
- 科学(56904)
- 财(56010)
- 农业(51594)
- 大学(46023)
- 教育(44553)
- 学学(43379)
- 技术(37821)
- 融(37412)
- 金融(37412)
- 业经(37057)
- 经济研究(27705)
- 财经(27675)
- 业(26511)
- 问题(25203)
- 经(23721)
- 技术经济(22228)
- 图书(20757)
- 科技(20029)
- 版(19466)
- 现代(19215)
- 世界(18368)
- 商业(18343)
- 理论(18106)
共检索到600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富新梅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乡村治理智慧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农业信息集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当前,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和乡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头良好,农业绿色生产数字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区域、代际层面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产业数字化内部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数字化开发特色性不足,乡村治理的技术逻辑和乡土逻辑存在冲突。为此,分析总结英国、日本和以色列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经验,提出我国应从政策适宜性、解决区域和代际数字鸿沟、拓宽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产业广度、强化数字乡村治理协同性等方面提升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德志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要体现为借助数字技术驱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借助数字技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乡村建设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入融合,依靠数字生产力、数字农业、数字化服务从整体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苏豫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强化农村金融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本文通过对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分析后发现:数字金融在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农业供应链融资体系完善及突破金融成本约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供需效率、供给对接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加强数字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推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金融 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颖慧 陈红 游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弘 冯大洋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村 公共服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业态交互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惠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资源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数字经济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力量,通过数字经济对传统农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构筑覆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农业新形态。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 高质量发展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君 郭徐青 崔珂珂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创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从数字环境赋能、数字创新驱动、农业质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向好五个方面,构建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障碍度模型、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和α收敛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障碍因子识别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距,呈现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单位农业产值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农业人均专利申请数、电子商务采购额、农村居民生活丰富性、移动电话基站密度等与数字创新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我国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全国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特征,前期差异主要来自超变密度,后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最大,与其他地区间的差异也最大,2015年后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存在α收敛趋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波动幅度较小,区域间差异也较小,其内部数字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α收敛趋势。因此,应夯实农村数字基础,加强农业数字创新;重视区域差异,走农业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内外部联系与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雨欣 王之禹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美好生活以及乡村治理。本文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涉及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以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及存在问题。基于此,分别从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鼓励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等方面,提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江维国 唐书娣
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正成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技术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供给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供给主体协同化、供给内容多样化、供给决策智慧化以及供给方式规范化,但数据异质性、数据孤岛、技术过度依赖和数字鸿沟等因素制约了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因此,要构建标准化数据体系、优化数据共享流程、完善数字决策规则并提高村民数字素养,以充分释放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