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9)
- 2023(11874)
- 2022(9178)
- 2021(8119)
- 2020(6198)
- 2019(13414)
- 2018(12965)
- 2017(24091)
- 2016(12477)
- 2015(13533)
- 2014(13062)
- 2013(12727)
- 2012(11994)
- 2011(11013)
- 2010(11473)
- 2009(10763)
- 2008(10316)
- 2007(9774)
- 2006(8916)
- 2005(7592)
- 学科
- 济(52873)
- 经济(52832)
- 业(49109)
- 管理(42730)
- 企(37272)
- 企业(37272)
- 农(29290)
- 业经(20802)
- 技术(20195)
- 农业(19729)
- 中国(17236)
- 方法(15391)
- 财(13878)
- 技术管理(13274)
- 数学(12820)
- 数学方法(12622)
- 策(12359)
- 制(12099)
- 地方(11982)
- 产业(11627)
- 银(10397)
- 银行(10384)
- 行(10071)
- 信息(10019)
- 贸(9480)
- 贸易(9472)
- 总论(9435)
- 信息产业(9335)
- 融(9263)
- 金融(9263)
- 机构
- 学院(183573)
- 大学(177609)
- 济(78922)
- 经济(77161)
- 管理(75203)
- 理学(64196)
- 理学院(63599)
- 管理学(62767)
- 管理学院(62368)
- 研究(60798)
- 中国(47459)
- 财(36134)
- 京(35959)
- 科学(33700)
- 农(31080)
- 江(30129)
- 中心(29279)
- 所(28404)
- 财经(27274)
- 研究所(25308)
- 业大(24977)
- 经(24716)
- 范(24240)
- 师范(24072)
- 州(23610)
- 经济学(23384)
- 农业(22664)
- 北京(22410)
- 院(22058)
- 经济学院(20948)
- 基金
- 项目(121474)
- 科学(98485)
- 研究(96598)
- 基金(87374)
- 家(74330)
- 国家(73565)
- 科学基金(64931)
- 社会(64036)
- 社会科(60666)
- 社会科学(60656)
- 省(49792)
- 基金项目(45274)
- 教育(42734)
- 编号(40317)
- 划(39903)
- 自然(37684)
- 自然科(36881)
- 自然科学(36876)
- 自然科学基金(36246)
- 成果(32871)
- 资助(32695)
- 创(31748)
- 创新(28591)
- 发(28199)
- 课题(27941)
- 国家社会(26908)
- 重点(26597)
- 部(26106)
- 制(25486)
- 项目编号(23912)
共检索到28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数字技术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可切实推进乡村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但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涉农要素供给不足、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低下等内生性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着新型数字化技术向乡村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释放数字红利,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多管齐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构筑数字乡村治理网络;注重分类指导,精准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多方关切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尚未完全开发,产业振兴仍有较大空间,而数字经济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新型产业形态,将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生产集约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推进难题进行分析,针对实施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苗丽光 任博文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有机结合,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农业发展与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优先任务,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红利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红霞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宏观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可赋能并助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打造高素质农村从业人才的切实保障,更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然而,农村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受重视程度偏低、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和创新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具体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予以突破和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智慧手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乡风文明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共享的乡村数字经济平台,营造绿色、低碳的数字农业生态,建设精准、科学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结构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朝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集聚生产要素、发挥驱动作用、重构治理方式、畅通信息渠道、更新发展路径,推动乡村在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成、乡村治理联动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技术所包含的技术要素、技术原理、技术规范与乡村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使乡村各领域呈现新的特征与内涵。数字技术在催生乡村变革新文明、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的转型道路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不足、数字化人才培养效果不佳、数字文化品牌建设滞后、生态建设技术运用不到位、治理冲突导致共治失效等难题。摆脱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实现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真正由简单的生产生活便利向“颠覆性”全面革新的转变,需聚焦兴产业、育人才、塑乡风、净生态、强治理,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做好人才培育、重塑乡风特色、优化生态管理、强化治理方式等进行纾困引导,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博伟 李柏文
<正>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原文化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正式颁布,从而在资金、组织、法律等方面形成了促进非遗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搏 陈树文
新一轮科学技术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未来将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数字科技普惠服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架构与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必然涉及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全面嵌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升级过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普惠型金融服务可进一步缓解农户资本约束缓解并激发生产活力,数据型平台工具则可作用于生产销售模式变革与虚拟市场扩张,数字技术研发加速将助推农业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深入,信息乘数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激励下则可带来农户家庭禀赋提升与农村发展动力增强。未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从资源享受均等化、要素价值发挥充分化、农村人力资源高质量优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业态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勇 陈辉 徐美玲
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晋 孔振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数字农业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志 郑泽众
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需要科学阐述其内蕴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其中,理论逻辑是基础,价值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三者共同构成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