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5)
- 2023(15986)
- 2022(12867)
- 2021(11693)
- 2020(9323)
- 2019(21026)
- 2018(20750)
- 2017(38398)
- 2016(21483)
- 2015(24430)
- 2014(24477)
- 2013(23679)
- 2012(22436)
- 2011(20589)
- 2010(21096)
- 2009(19231)
- 2008(19237)
- 2007(17536)
- 2006(15749)
- 2005(14710)
- 学科
- 济(96104)
- 经济(95983)
- 管理(67829)
- 业(64453)
- 企(52513)
- 企业(52513)
- 方法(38087)
- 数学(33488)
- 数学方法(33218)
- 中国(31689)
- 财(25774)
- 农(25503)
- 业经(24382)
- 地方(22534)
- 制(21346)
- 教育(21226)
- 技术(20519)
- 农业(17660)
- 学(16717)
- 银(16652)
- 银行(16626)
- 融(16598)
- 金融(16596)
- 行(15981)
- 贸(15862)
- 贸易(15846)
- 理论(15534)
- 易(15320)
- 发(15197)
- 务(15119)
- 机构
- 大学(313560)
- 学院(309635)
- 济(128790)
- 经济(126059)
- 管理(115295)
- 研究(109291)
- 理学(98189)
- 理学院(97076)
- 管理学(95547)
- 管理学院(94914)
- 中国(79777)
- 京(67945)
- 财(63923)
- 科学(61313)
- 所(54070)
- 江(50089)
- 中心(49469)
- 财经(49117)
- 范(48121)
- 研究所(48084)
- 师范(47747)
- 农(46370)
- 经(44477)
- 北京(43927)
- 业大(40406)
- 经济学(40379)
- 院(39797)
- 州(39437)
- 师范大学(38875)
- 教育(37867)
- 基金
- 项目(198339)
- 科学(158853)
- 研究(154392)
- 基金(142125)
- 家(121693)
- 国家(120537)
- 科学基金(104020)
- 社会(99507)
- 社会科(94421)
- 社会科学(94404)
- 省(78552)
- 教育(77002)
- 基金项目(73058)
- 划(66760)
- 编号(63443)
- 自然(62287)
- 自然科(60859)
- 自然科学(60850)
- 自然科学基金(59796)
- 资助(58240)
- 成果(54649)
- 发(47225)
- 课题(47195)
- 部(46422)
- 重点(45757)
- 创(42541)
- 制(42187)
- 国家社会(41285)
- 教育部(41062)
- 创新(39571)
- 期刊
- 济(147520)
- 经济(147520)
- 研究(105855)
- 中国(76663)
- 教育(61741)
- 财(50457)
- 管理(45037)
- 农(42892)
- 学报(42494)
- 科学(40195)
- 大学(34597)
- 融(32297)
- 金融(32297)
- 技术(31967)
- 学学(30771)
- 农业(29206)
- 财经(25514)
- 业经(23927)
- 经济研究(23748)
- 经(21952)
- 问题(18878)
- 技术经济(16361)
- 职业(16275)
- 业(15877)
- 图书(15606)
- 坛(15536)
- 论坛(15536)
- 贸(15374)
- 统计(14458)
- 科技(14023)
共检索到494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数字技术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开展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教育均等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差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未来应搭建数字技术与义务教育融合的多元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的作用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数字教育发展策略,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基于中国2005-2019年的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导居民绿色消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检验表明在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绿色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永坤 王晨晨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为探究数字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文章首先基于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最后考察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及其五大分项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产业升级为中介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绿色、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对于协调、共享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数字经济通过引发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差异对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燕连福 赵卉心
对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助力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率提升,从而带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主要体现在促进服务业效率提升,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主要体现在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产品过于同质化和过于个性化的服务业行业的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相邻地区的服务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服务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因此,应推动数字经济优化服务业资源配置,促进效率提升,缓解成本压力,同时,鼓励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型业态,利用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差异化和动态化数字经济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宁 王红霞 张国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产业支撑和重要保障。从政策赋能机制视角出发,以2010—2020年15项产业数字化细分政策和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数字化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加研发投入两种机制赋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但具体细分政策在机制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种机制的效果存在企业技术水平、规模及区位的异质性。其中,产业数字化政策更易通过影响劳动力质量作用于中高技术、特大型、东部企业;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投入作用于中低技术、中型、中部企业,且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资本投入路径的赋能贡献越低。本文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统一评估,其中对政策影响机制的探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拓展的政策选择方向,这对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英基 邹秉坤 韩元军 余超
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其通过组织、技术与产品创新等渠道的传导效应基础上,以2011—2020年全国除西藏及港澳台之外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能够正向赋能文旅融合发展质量,考虑内生性的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着地区异质性特征,东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赋能效应正向显著,而中部地区的赋能效应为正值但不显著;(3)数字经济存在通过组织、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渠道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基于此,文章从培育数字经济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文旅平台健全价值共创机制,深化差异化数字文旅发展战略,拓展组织、技术与产品创新传导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效应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现阶段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在理论探讨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及空间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2011—2019年黄河中下游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黄河中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增”的U型关系,且正向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2)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均能够起到数字经济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桥梁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表现出一定的“数字鸿沟”效应;(4)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外溢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吸引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以更廉价的方式流向该区域,形成“虹吸集聚”,对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洋 杨睿
环境规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力。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文章基于多维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环境规制实施如何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并重点关注产业结构这一路径变量。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实施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且在空间维度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下的估计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流域分布、城市层级以及城市边界区位等维度存在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能够加速黄河流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也是环境规制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慧泉 简兆权 毛世平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创新创业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2)促进区域创新创业是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3)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但会抑制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意义:加深了对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的理解,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创业 高质量发展 空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欣 许永斌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状况能够较好地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结构,可将其命名为数字耦合度。文章基于2015—2019年中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将数字耦合度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并对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耦合度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城市,其赋能水平依次提升;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到生态层面,其赋能水平依次降低。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耦合度可以通过创业活跃度、人才聚集和金融发展这三个中介渠道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孔琳 柳欣雨 高庆朝
2024年全国外贸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发达和市场环境良好的省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基础欠发达和市场环境欠佳省份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和产业协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市场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