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4)
- 2023(9174)
- 2022(6720)
- 2021(5730)
- 2020(4205)
- 2019(9042)
- 2018(8781)
- 2017(17065)
- 2016(8603)
- 2015(9627)
- 2014(9521)
- 2013(9545)
- 2012(8881)
- 2011(7679)
- 2010(7658)
- 2009(7059)
- 2008(6621)
- 2007(6193)
- 2006(5557)
- 2005(4860)
- 学科
- 济(43338)
- 经济(43193)
- 业(31423)
- 管理(26898)
- 企(22919)
- 企业(22919)
- 业经(16117)
- 方法(15820)
- 中国(13926)
- 农(13473)
- 技术(12967)
- 数学(12221)
- 数学方法(12134)
- 产业(10158)
- 农业(9634)
- 地方(9389)
- 信息(9348)
- 总论(8884)
- 财(8803)
- 信息产业(8715)
- 贸(7607)
- 贸易(7601)
- 制(7591)
- 易(7438)
- 工作(7335)
- 理论(7245)
- 技术管理(7226)
- 和(7062)
- 银(6913)
- 银行(6904)
- 机构
- 学院(125283)
- 大学(124388)
- 济(55145)
- 经济(53921)
- 管理(49757)
- 理学(42514)
- 理学院(42103)
- 研究(41933)
- 管理学(41581)
- 管理学院(41314)
- 中国(32005)
- 京(25919)
- 财(25075)
- 科学(23647)
- 中心(20248)
- 所(19772)
- 江(19747)
- 财经(19288)
- 研究所(17635)
- 经(17492)
- 经济学(17484)
- 农(17483)
- 范(16939)
- 师范(16806)
- 北京(16339)
- 业大(16113)
- 经济学院(15929)
- 州(15704)
- 院(15472)
- 技术(14463)
- 基金
- 项目(86608)
- 科学(69258)
- 研究(68580)
- 基金(62091)
- 家(53247)
- 国家(52759)
- 社会(47721)
- 科学基金(45758)
- 社会科(44194)
- 社会科学(44177)
- 省(34369)
- 基金项目(31893)
- 教育(29832)
- 编号(28930)
- 划(27755)
- 自然(25057)
- 自然科(24531)
- 自然科学(24530)
- 自然科学基金(24109)
- 成果(23845)
- 资助(22913)
- 国家社会(20362)
- 发(20327)
- 创(19530)
- 重点(19315)
- 课题(18908)
- 部(18596)
- 项目编号(18578)
- 创新(18179)
- 制(17868)
共检索到197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晶晶 孙浩绫 燕亚梅
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时代共振,引发各界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关注。文章以南京图书馆老年智能手机培训项目为例,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和参与式观察法获取资料,重点探究公共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数字技术支持服务对促进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进而增进数字化时代的老年社会联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共服务部门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术支持服务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从个体层面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和数字使用技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数字技术培训项目为依托,增进老年人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老年人的社群联系和社会融入,个体—社群—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增进了老年群体的社会联结。文章为挖掘公共服务部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和实践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思瑶 马秀峰
基于老龄化日益严峻和智能技术普遍应用的现实情况,选取具有丰富智能技术学习经历的老年人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取向进行三级编码,挖掘影响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的因素,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阐明其影响关系与关联路径,力求增强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结果发现,影响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的7个主范畴包括感知价值、情感态度、学习行为、群体网络、教学质量、师资质量、设施资源;17个初始范畴构成6级递阶结构模型,可分为根源性因素、过渡性因素和表层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厘清了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的驱动机理,提出了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成效的三条路径:师资智力建设,设施载体支撑;教学保障,群体支持,特质优化;导引学习行为,助推深度参与学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瑞媛 马丽华
作为社会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年人的主体性缺失是导致他们社会参与不足的关键要素。为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美国老年教育的功能早就从"福利救济"转向了"赋权增能",将老年教育视为塑造与强化老年人主体性的社会活动。在外部法律政策、教学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保障下,美国老年教育激发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资本与能力,催生了他们持续参与社会的意愿与行动。这也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美国老年教育 社会参与 赋权增能 主体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曾粤亮 徐琳琳
面向老年人的ICT代际学习项目能够助力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提高数字素养进而促进积极老龄化,厘清其社会支持系统的要素与实现方式,可为相关项目的实践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文章结合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从支持主体、支持内容、学习模式三方面剖析国际上老年人ICT代际学习实践现状。研究发现其社会支持主体包括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个体;主要提供物质型、信息型、情感型支持;形成专题知识讲授、一对一数字援助、亲子学习交流、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具有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支持、多形式开展、双向教学相长的特点。据此构建了老年人ICT代际学习社会支持系统框架,并面向相关支持主体提出共建策略,包括:加强各主体的角色认知与服务意识;强化社会支持主体之间的合作;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形式;优化空间与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专业指导团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本文认为 ,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应该历史地、将人生周期连续起来看 ;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价值 ,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老年人的价值是以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为主 ;既要看到老年人社会价值积极的一面 ,也应该承认其缺欠的一面 ;老年人也有一个继续社会化 ,克服缺点 ,改造主观世界 ,完善自我、继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任务。本文就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评价问题从经济学、人才学和社会文化学三个方面做出理论和学术探讨 ,以期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俊杰
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科学技术对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不够,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持路径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项松林 杨彪
数字包容是弥合乡村老年人数字鸿沟与共享数字红利的价值选择与价值旨归。数字赋能老年人参与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质是供给与用户需求适配关系“分解”和“重构”的双向过程,旨在提升老年人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契合性、可及性与均等性。老年人接受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物质接入、技能使用与使用效果上的不平等,并形成主观抗拒与客观难题所带来的接入鸿沟、技术桥接失灵,社会支持缺乏所带来的使用鸿沟,以及文化反哺减弱与信息素养低所带来的知识鸿沟。因此,要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模型参照进行个体赋能,激活内生潜能,提升数字接入能力;社会赋能,驱动外部资源,提升数字使用能力;环境赋能,健全支持体系,提升数字获取能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钰鹏 何有世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农村老年人 社会参与 老龄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雯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是老年人能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角色变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决定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品质。本文基于徐汇区老年教育志愿者的调查研究,从社会适应、交往适应、角色适应、群体适应四个方面,分析参与志愿服务对提高老年人四个适应力的帮助,进一步验证参与老年志愿服务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促进作用。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意义,扩大老年志愿服务支持,积极倡导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发展自我,提升价值。
关键词:
老年志愿服务 老年人继续社会化 适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飞燕 章钰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让有再就业意愿的低龄老年人重新走上岗位,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浙江省海宁市低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建立老年人再就业培训体系、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树立积极老龄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再就业 低龄老年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卉 甄峰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成为地理学与规划学等领域的关注热点。本文选取南京市首个智慧平台落户社区——锁金社区为实证调研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探究信息通讯技术对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路径,其中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属性、个人ICT使用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社区满意度等。结果表明:老年人信息设备的拥有及使用越趋向多元化,其网络活动越频繁;受教育使用水平越高、使用互联网意愿更强烈的老年人其网络活动越频繁;信息通讯技术主要通过社交类网络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家庭、邻里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提升社区满意度;与社区建成环境相比,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影响更大。因此,合理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加强老年人与家人、邻里等的联系强度,是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质量的一条可行路径。研究结果对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王永梅
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以往学者大多从供给侧或界面障碍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此从需求侧角度关注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规律性。文章基于"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的多元人性假设理论提出研究思路和假设,并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1568位具有社会养老服务利用行为的老年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理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社会养老服务利用具有显著影响,社会养老服务利用呈现出"亲知识分子"、"亲中高收入群体"和"亲社会资本"的倾向;城乡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要由其生理属性驱动,城市老年人则主要由其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驱动。
关键词:
社会养老服务利用 生物人 经济人 社会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护理服务利用率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随着退休收入(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收入)的整体性提高,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护理服务而非子女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其根源在于男性家庭成员"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职责。那些本来依赖家庭护理的老年人转而依赖社会护理服务或两者兼用。鉴于此,文章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人口结构变动的现实背景,从"解放"女性劳动力、提升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功能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协同服务建设的视角说明其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考察老年人护理服务利用率的变动趋势。结果显示,随着退休收入(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收入)的整体性提高,老年人更倾向于社会护理服务而非子女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其根源在于男性家庭成员"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养儿防老"职责。那些本来依赖家庭护理的老年人转而依赖社会护理服务或两者兼用。鉴于此,文章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人口结构变动的现实背景,从"解放"女性劳动力、提升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功能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协同服务建设的视角说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老年社会服务与老年资金保障构成了老年社会保障两个方面的内容。老年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老年社会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必须向社区化发展,加大政府宏观管理力度,与经济保障相协调,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