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67)
- 2023(20659)
- 2022(17153)
- 2021(15503)
- 2020(13271)
- 2019(29548)
- 2018(29204)
- 2017(55844)
- 2016(30562)
- 2015(33819)
- 2014(33681)
- 2013(33386)
- 2012(30389)
- 2011(27345)
- 2010(27153)
- 2009(25384)
- 2008(25398)
- 2007(22959)
- 2006(19847)
- 2005(17956)
- 学科
- 济(130048)
- 经济(129878)
- 业(107644)
- 管理(101586)
- 企(94370)
- 企业(94370)
- 方法(59349)
- 数学(49507)
- 数学方法(48933)
- 财(40249)
- 农(37884)
- 业经(36665)
- 中国(30803)
- 制(28052)
- 务(27557)
- 财务(27495)
- 财务管理(27447)
- 农业(26259)
- 企业财务(26117)
- 技术(24542)
- 学(24449)
- 地方(23973)
- 贸(23288)
- 贸易(23282)
- 易(22667)
- 和(21019)
- 理论(21015)
- 银(20113)
- 银行(20045)
- 体(19805)
- 机构
- 学院(445169)
- 大学(441461)
- 济(181717)
- 经济(178099)
- 管理(173281)
- 理学(149884)
- 理学院(148252)
- 研究(145799)
- 管理学(145717)
- 管理学院(144890)
- 中国(111253)
- 科学(92115)
- 京(91784)
- 财(85919)
- 农(83880)
- 所(74777)
- 业大(70629)
- 财经(68510)
- 中心(68014)
- 研究所(67993)
- 江(67701)
- 农业(66478)
- 经(62255)
- 北京(56423)
- 经济学(55844)
- 范(53471)
- 州(53010)
- 师范(52758)
- 院(52603)
- 财经大学(50800)
- 基金
- 项目(302493)
- 科学(238484)
- 基金(221648)
- 研究(213368)
- 家(196101)
- 国家(194488)
- 科学基金(166760)
- 社会(137199)
- 社会科(130261)
- 社会科学(130226)
- 省(119278)
- 基金项目(117417)
- 自然(110445)
- 自然科(107942)
- 自然科学(107905)
- 自然科学基金(106032)
- 划(100249)
- 教育(97723)
- 资助(90040)
- 编号(83833)
- 重点(68626)
- 部(66445)
- 成果(66396)
- 创(65087)
- 发(64378)
- 创新(60496)
- 科研(58997)
- 课题(57818)
- 国家社会(57699)
- 业(57127)
- 期刊
- 济(197069)
- 经济(197069)
- 研究(120959)
- 中国(82785)
- 农(76405)
- 学报(75693)
- 财(70523)
- 科学(68186)
- 管理(66492)
- 大学(56554)
- 学学(54162)
- 农业(51684)
- 技术(40252)
- 融(39432)
- 金融(39432)
- 教育(38205)
- 财经(34391)
- 业经(33478)
- 经济研究(31073)
- 业(29771)
- 经(29546)
- 问题(26189)
- 技术经济(23916)
- 版(22912)
- 科技(21541)
- 统计(21192)
- 贸(20446)
- 财会(20240)
- 策(20206)
- 商业(20197)
共检索到646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薛国琴 曲涵
本文在探讨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升级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与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同时区域技术创新、交易成本和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区域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在我国中部地区中介效应显著,而交易成本在我国东部地区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制造业升级 区域异质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文洁 刘雪梦
为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Moore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制造业产业升级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全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先降后升的"U"型影响,且未跨过拐点。此外,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升级影响不显著,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以及西北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升级产生倒"U"型影响,且环境规制强度相对于拐点的位置及距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上述结论可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更好地由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国际资源配置模式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实证研究后发现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一带一路"18省份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有区域异质性特征。沿海5省处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过后第二波创新驱动过渡期。西北6省制造业尚处于第一波增长期。东北3省和重庆效应尚不显著。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下"运动式"增长,优先发展地区特色、优势制造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进口复杂度 增加值率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哲力 顾乃华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闫中晓 陈爱贞
基于产业链关联视角,文章理论分析了出口强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出口强度增大会抑制产业升级,内生性检验结果稳健;机制分析验证了,总体上,出口强度增大会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减少产业链国内关联,但主要通过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带来产业升级抑制效应。基于中国出口竞争优势多集中于高资源依赖度行业的现实,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高资源依赖度行业出口强度增大会增加产业链国际关联、减少产业链国内关联而抑制产业升级;低资源依赖度行业没有显著性影响。为此探索突破路径,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能有效对冲出口强度增大对高资源依赖度行业升级的抑制效应。可见,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拓国际市场和获取全球资源的同时,亟须着力于发展国内产业链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该研究能为向“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转变的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产业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帅邦
文章以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内容,考虑行业异质性,探讨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制造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超过一定水平并且集聚度继续提高时,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根据以上结论,政府应对制造业集聚进行引导以提升集聚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帅邦
文章以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内容,考虑行业异质性,探讨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制造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超过一定水平并且集聚度继续提高时,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根据以上结论,政府应对制造业集聚进行引导以提升集聚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岩 王康仕 姜岳洋
论文依据主营产品类型筛选出2017—2020年A股218家药品生产企业作为样本,实证考察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既能直接促进企业创新,又能以数字生态为中介、间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考察发现:以上机制对发展路径较为成熟、较为规范的化学药创新影响更为显著;对政策、属地、资源等依赖性较强的中药创新仅体现了基于数字生态的间接路径;对处于发展初期的生物药创新仅体现了直接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生态 创新投入 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曲亮 许塬杰 郭媛
基于2016-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平衡面板数据,以异质性数字化投入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通用型数字化投入和专用型数字化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通用型数字化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先上升再下降),且投入临界值为0.367 8;第二,专用型数字化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第三,管理效率优化是企业数字化投入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中间机制,在通用型数字化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非线性中介传导作用,而商业模式创新在目前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表明,经过通用型数字化投入的“红利期”,其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呈递减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綦良群 孙菡若 王金石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化进程,政府应鼓励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的互动融合,并健全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兵 裴馨
深度挖掘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本文选取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交互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区域差异,即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同时,促进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与城市化、财政支出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相互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伟 王韶华
以数字化投入表征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确定行业数字化投入变动与各行业产出和GDP变动量间的数量关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投入角度比较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投入水平经济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数字化投入对GDP拉动作用明显,单一制造业数字化推进也对各行业产出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鉴于此,数字化转型应结合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行业,并依托生产技术水平以统筹兼顾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制造业 产业结构 经济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田东文 姚微
文章在企业异质性视角下,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29个子产业出口的因素。研究表明多数子产业同质性程度较高,产出和出口主要集中于众多中小企业。考虑企业异质性情形下,产业内出口规模对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成本变化更加敏感。研究也发现较之距离缩短,技术性贸易措施减少引起的贸易成本降低有更明显的贸易促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保全 周玲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我国提出要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显然,制造业隐形冠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是增强我国产业安全的着力点。本文从研究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构建我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2012~2019年125家隐形冠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技术创新能力整体实力不强,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珠三角经济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长,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技术创新能力呈下降趋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异质性呈缓慢缩小现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琳 刘凯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造业集聚的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就业洛伦兹曲线及其分解的分析
财税政策对医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基于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
双元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
技术异质性角度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制造业转移空间效应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空间关联、影响机制与异质性
高技术服务业FDI对中美制造业效率影响的比较分析——基于中介效应分析
工业机器人对省域制造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
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区域异质性研究——兼论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
出口学习能力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升级——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