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9)
- 2023(18083)
- 2022(15052)
- 2021(13780)
- 2020(11643)
- 2019(25740)
- 2018(25517)
- 2017(48772)
- 2016(26562)
- 2015(29453)
- 2014(28538)
- 2013(28410)
- 2012(25786)
- 2011(22972)
- 2010(22671)
- 2009(21070)
- 2008(20873)
- 2007(18553)
- 2006(16272)
- 2005(14330)
- 学科
- 济(108742)
- 经济(108624)
- 业(101571)
- 企(91482)
- 企业(91482)
- 管理(90077)
- 方法(48517)
- 数学(38596)
- 数学方法(38216)
- 业经(36105)
- 农(33175)
- 财(32942)
- 中国(26901)
- 技术(24620)
- 务(23945)
- 财务(23877)
- 财务管理(23852)
- 农业(23523)
- 企业财务(22620)
- 制(21080)
- 学(20623)
- 理论(20257)
- 贸(19788)
- 贸易(19777)
- 和(19238)
- 地方(19234)
- 易(19214)
- 划(18037)
- 策(16789)
- 环境(15995)
- 机构
- 学院(377313)
- 大学(374120)
- 管理(154267)
- 济(150132)
- 经济(147104)
- 理学(133461)
- 理学院(132070)
- 管理学(130040)
- 管理学院(129363)
- 研究(121785)
- 中国(92119)
- 京(79778)
- 科学(77467)
- 农(69038)
- 财(67716)
- 所(61230)
- 业大(60837)
- 研究所(55878)
- 江(55829)
- 中心(55201)
- 农业(54599)
- 财经(54380)
- 北京(49835)
- 经(49645)
- 范(45764)
- 师范(45213)
- 州(44920)
- 院(44158)
- 经济学(43919)
- 商学(41539)
- 基金
- 项目(259417)
- 科学(203787)
- 基金(187879)
- 研究(186739)
- 家(165353)
- 国家(163903)
- 科学基金(141255)
- 社会(117939)
- 社会科(111912)
- 社会科学(111883)
- 省(103140)
- 基金项目(100221)
- 自然(93050)
- 自然科(90926)
- 自然科学(90900)
- 自然科学基金(89344)
- 划(85706)
- 教育(83868)
- 资助(75813)
- 编号(75320)
- 成果(58644)
- 创(58351)
- 重点(57716)
- 部(55442)
- 发(55383)
- 创新(53805)
- 业(51133)
- 课题(50976)
- 科研(49498)
- 国家社会(48614)
- 期刊
- 济(164643)
- 经济(164643)
- 研究(105751)
- 中国(71246)
- 农(62941)
- 学报(62925)
- 管理(60599)
- 科学(56751)
- 财(54391)
- 大学(47045)
- 学学(44646)
- 农业(43576)
- 教育(37854)
- 技术(35042)
- 融(30386)
- 金融(30386)
- 业经(29698)
- 财经(26552)
- 经济研究(25905)
- 业(25592)
- 经(22806)
- 问题(21222)
- 技术经济(21195)
- 科技(20977)
- 图书(19154)
- 版(18209)
- 现代(18178)
- 商业(17945)
- 理论(17142)
- 业大(16421)
共检索到548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华盛 薛浠榕 黄洁 陈菁菁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技术并购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探究数字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并购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并且研发资源挤入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是三个重要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主并企业所属行业竞争激烈、所在地区知识溢出便利,主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目标企业为大型或科技型企业时,数字技术并购的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数字技术并购能够显著促进目标数字企业创新,当其规模较大、处于成长期或为科技型企业时,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和数字经济政策设计实现“创新双赢”提供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严爱玲
技术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技术并购企业的创新价值链模型以技术并购、创新价值链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知识获取、创新产出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为重要环节,揭示了技术并购企业的创新价值增值过程,并以上汽并购南汽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晴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考察了产业并购与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均具有正向作用,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产业并购与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非对称影响仍然存在。总体来看,从长期发展战略出发的产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以短期上市或者短期财务收益为目的的非产业并购对企业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伍晨 张帆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企业试图寻求数字手段来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竞争打造新优势。在此背景下,企业对数字技术的投资不断加大,数字并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字并购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实证讨论了数字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数字并购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字化转型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知识基础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并购和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行业企业以及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更容易从数字并购中获益;数字并购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非数字行业企业和衰退期企业中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府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以及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数字并购 数字化转型 企业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赫 王晓颖
本文利用2012~2019年医药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进行自主研发相比,现阶段的技术并购因急功近利,未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并且这一影响在医药行业改革前后有所差异。政策执行之前,进行技术并购在短期内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长期的协同创新效应为负;政策执行之后,进行技术并购从短期开始就呈现出负的协同创新效应。因此,企业技术并购应深入了解并购目标,知己知彼,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技术并购的协同创新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娇 李冉 刘涛
本文使用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跨国并购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家族企业跨国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家族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促进技术创新。第二,家族企业是通过跨国并购降低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的双重路径从而提升技术创新。第三,从创新战略看,跨国并购会促进家族企业利用式创新,抑制探索式创新。第四,基于不同价值导向,家族企业的创新战略有所差异。基于长期导向的家族企业在并购后会促进探索式创新,对利用式创新无显著影响;基于短期财务绩效的家族企业在并购后会促进利用式创新,抑制探索式创新。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跨国并购 技术创新 创新战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晨 张帆
使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并购数据,基于面板固定效应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企业数字并购行为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并购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通过PSM-DID和控制函数法对自选择偏差、双向因果和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并购可以通过拓广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创新效率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调节效应显示,知识吸收能力和资源冗余均会加强数字并购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家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以及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数字并购 突破性创新 知识宽度 创新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妍 桂黄宝
异地并购是企业快速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PSM-DID模型以及三重差分模型,选取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是否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同地并购,异地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鉴于此,从扩大并购“眼界”,合理选择标的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重视长远发展,适当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启示,以期为企业选择异地并购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勇 江秋丽
在"去产能"居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首的背景下,从理论上分析了海外并购、技术创新与企业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微观企业层面对技术创新在海外并购与产能过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并购能够有效缓解企业产能过剩;海外并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在海外并购缓解企业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海外并购 技术创新 产能过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强 刘树林
并购是企业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背景,运用2009~2013年发生关联并购的203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收购方企业文化强度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关联并购能促进收购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包括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收购方的企业文化强度越强,并购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越高;该显著正相关是由关联并购企业之间较小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提高目标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认可度与资源整合效率的积极作用引起的;该积极作用能通过收购方企业文化的明确陈述和文化培训得到强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企业文化在关联并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冼国明 明秀南
在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库,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和非线性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跨国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海外并购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持续性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区分专利类型来看,海外并购企业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及发明授权数显著增加,但对外观专利的影响不明显甚至为负,海外并购企业创新产出的增加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创新的质量也显著提高。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创新 倾向匹配得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田洁 张信东 吕艳娜
并购是企业有效获取外部技术知识的重要方式。本文突破现有并购双方同质化或二元关系的研究,以2010—2019年发生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5年为滚动时间窗口,构建企业并购网络,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双重视角出发,剖析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多元化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在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购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企业选取合适的并购标的、突破技术创新困境、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有效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茅迪 施建军 陈效林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6年技术并购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并购双方知识相关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并购情境下:知识相似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知识互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知识相似性水平提升能够放大知识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