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8)
- 2023(11282)
- 2022(8912)
- 2021(7658)
- 2020(6267)
- 2019(13672)
- 2018(13146)
- 2017(24682)
- 2016(12770)
- 2015(14447)
- 2014(14068)
- 2013(14071)
- 2012(12652)
- 2011(11406)
- 2010(11369)
- 2009(10538)
- 2008(9949)
- 2007(8806)
- 2006(8071)
- 2005(7163)
- 学科
- 济(82731)
- 经济(82679)
- 管理(41243)
- 业(37816)
- 企(30367)
- 企业(30367)
- 方法(27378)
- 数学(24937)
- 数学方法(24812)
- 地方(20084)
- 中国(18295)
- 业经(17777)
- 农(16300)
- 技术(14607)
- 学(14427)
- 财(13174)
- 地方经济(13100)
- 贸(11943)
- 贸易(11940)
- 产业(11774)
- 易(11550)
- 环境(11375)
- 农业(11369)
- 信息(10074)
- 总论(9846)
- 制(9441)
- 信息产业(9366)
- 融(9307)
- 金融(9307)
- 技术管理(8776)
- 机构
- 学院(198714)
- 大学(195612)
- 济(94812)
- 经济(93410)
- 管理(75958)
- 研究(71310)
- 理学(66166)
- 理学院(65449)
- 管理学(64526)
- 管理学院(64173)
- 中国(51254)
- 科学(44045)
- 京(40544)
- 农(37535)
- 财(36723)
- 所(36460)
- 江(34026)
- 研究所(33714)
- 业大(32689)
- 中心(31490)
- 经济学(30361)
- 财经(30296)
- 农业(29808)
- 经(27507)
- 经济学院(27280)
- 院(25419)
- 北京(24202)
- 范(23110)
- 州(22813)
- 师范(22718)
- 基金
- 项目(138691)
- 科学(109223)
- 基金(101856)
- 研究(95131)
- 家(91099)
- 国家(90412)
- 科学基金(77093)
- 社会(65293)
- 社会科(62327)
- 社会科学(62304)
- 省(55912)
- 基金项目(54295)
- 自然(49539)
- 自然科(48386)
- 自然科学(48371)
- 自然科学基金(47493)
- 划(45513)
- 教育(41055)
- 资助(40038)
- 编号(34673)
- 发(31741)
- 重点(31664)
- 创(29770)
- 部(29519)
- 国家社会(28315)
- 创新(28137)
- 计划(26449)
- 科研(26425)
- 成果(25125)
- 发展(24983)
共检索到289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殷旅江 曾浪浪
基于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的物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趋势实证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物流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物流规模效益呈现出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规模效益均值最高,表明下游地区整体物流效益显著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物流综合效率呈现出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的波动趋势,下游地区表现最优,上游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效率相对滞后;数字技术对物流业综合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光缆线路长度和软件业务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反常的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增加对物流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促进物流业综合效率提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殷旅江 曾浪浪
基于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的物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趋势实证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从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两个方面研究了数字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物流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物流规模效益呈现出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规模效益均值最高,表明下游地区整体物流效益显著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物流综合效率呈现出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的波动趋势,下游地区表现最优,上游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效率相对滞后;数字技术对物流业综合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光缆线路长度和软件业务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反常的是,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增加对物流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关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促进物流业综合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邓莉娟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超 丁晨辉 郑垂勇 李峰
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成因进行测度和分析,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oran指数及Markov链评估该地区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长江上中下游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及增长率呈现不同特点,技术创新、扩散及引进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总体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所致,且地区间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效率相较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弱,存在高水平效率向下转移的趋势。据此,提出推动技术进步、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及构建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化协同发展机制等建议。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塑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出效率 地区差异 演变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娥 关高峰 杜厚维
文章运用DEA-BCC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物流业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全带技术效率值还有较大上升空间,规模效率上升空间非常有限,江苏、贵州的效率值最高,湖北和云南的效率值最低;收敛性检验表明全带技术效率收敛趋势不明显,规模效率有明显发散趋势,说明带内各地区间存在体制障碍和技术壁垒,且重复建设、规模分散现象严重。
关键词: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物流业 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黄磊 文传浩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面板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市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上中下游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分异显著,呈典型"V型"分布,上下游地区较高而中游地区较低;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有效干预、产业高级化和社会充分投入等因素是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须持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海良 张格琳
运用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碳排放效率,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与VAR模型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且前者明显小于后者,表明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性逐渐降低;(2)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与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都呈收敛态势;(3)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非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能源价格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负向影响大于正向影响。据此,提出重视资本与技术等非能源要素对碳排放效率的长期作用等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石瑶 冯佳晗
数字经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环境三个维度衡量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聚集三个层面定量评价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会对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数字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了服务业聚集水平,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绿色创新效能和吸引劳动力流入两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为此,应当加快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创新效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达明 黄曦子
构建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2—2013年长江经济带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改进型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沿带省份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基本由技术进步带来,整体技术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并没有形成工业生态技术创新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有一定程度上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剑锋 佟金萍 王慧敏 王圣
基于全局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并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度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且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2)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地区之间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用水效率不仅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还会受到非邻接地区的影响;除了地理因素之外,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相近也有利于地区间农业用水主体相互学习高效率的用水模式,从而引发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整体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3)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高,会使得农业用水效率显著降低;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都会对农业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艳 陈凌云 王昕来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集群分别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初期和成熟后期。不同阶段的物流集群对出口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萌芽阶段物流的影响较小,成长期集群拉动明显,但无法维持出口贸易的长期增长。成熟初期物流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在后期因受离心力影响,作用会有减弱趋势。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 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