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32)
2023(21029)
2022(17729)
2021(16275)
2020(13731)
2019(30853)
2018(30431)
2017(58235)
2016(31697)
2015(35302)
2014(34797)
2013(34305)
2012(31149)
2011(27818)
2010(27551)
2009(25585)
2008(25284)
2007(22310)
2006(19629)
2005(17415)
作者
(92771)
(77430)
(76814)
(72912)
(49044)
(36982)
(34695)
(30276)
(29292)
(27383)
(26203)
(25984)
(24535)
(24423)
(23877)
(23605)
(23087)
(23068)
(22154)
(22142)
(19240)
(18867)
(18842)
(17630)
(17271)
(17146)
(17099)
(17090)
(15517)
(15142)
学科
(129089)
经济(128912)
(110768)
管理(105133)
(97918)
企业(97918)
方法(59327)
数学(49043)
数学方法(48436)
(40086)
(38752)
业经(38475)
中国(31689)
(27741)
(27569)
财务(27487)
财务管理(27445)
农业(26736)
企业财务(26086)
技术(24969)
(24650)
理论(22567)
(22477)
贸易(22468)
地方(22176)
(21866)
(21657)
(20514)
(20011)
环境(19574)
机构
学院(453435)
大学(451227)
(181552)
管理(181309)
经济(177838)
理学(156959)
理学院(155300)
管理学(152644)
管理学院(151817)
研究(147297)
中国(111538)
(95396)
科学(92082)
(85591)
(81276)
(73597)
业大(71599)
财经(68356)
中心(67564)
研究所(66978)
(66877)
农业(64077)
(62328)
北京(59316)
(55551)
师范(54877)
经济学(54699)
(53537)
(53245)
财经大学(50846)
基金
项目(311699)
科学(245167)
基金(227212)
研究(223975)
(199751)
国家(198072)
科学基金(170546)
社会(142196)
社会科(134902)
社会科学(134864)
(121984)
基金项目(120214)
自然(112180)
自然科(109612)
自然科学(109581)
自然科学基金(107647)
(102481)
教育(102392)
资助(93097)
编号(89897)
成果(71204)
重点(69799)
(68087)
(66619)
(65728)
创新(61869)
课题(61447)
科研(59852)
国家社会(59171)
教育部(58240)
期刊
(197483)
经济(197483)
研究(127784)
中国(84246)
学报(74929)
(74498)
管理(69772)
(68715)
科学(67422)
大学(57027)
学学(54247)
农业(51197)
教育(44552)
技术(41801)
(37803)
金融(37803)
业经(34078)
财经(33762)
经济研究(30843)
(28981)
(28970)
问题(25810)
技术经济(23812)
科技(22810)
(22408)
现代(20866)
理论(20447)
图书(20322)
商业(20040)
财会(19943)
共检索到657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滨元  
借助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能够通过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楼旭明  徐聪聪  
以2013—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及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且整体效率偏低,年平均效率集中在0.35~0.4之间,但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偿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规模和智能制造领域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运营能力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影响较小。最后就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3点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季存睿   辛立国  
推动企业智能转型对于制造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融资效应和公司治理效应视角构建理论框架综合解析了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来构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实际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智能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机制检验表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升管理者能力是智能转型驱动企业出口规模提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揭示,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要素密集度、区位、企业所有制和行业异质性。具体来看,智能转型对资本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企业的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企业实施智能转型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有效带动了行业内非试点企业出口规模。文章拓展了企业出口规模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稳步推进智能转型来助力企业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明  张盼盼  
本文利用中国2011—2013年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其作用渠道包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相对而言,数字金融发展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中等生产率水平企业的生产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在数字金融发挥外溢效应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龙艳   凃玉晖   庄芹芹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试点是引领带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探索。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智能制造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该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制造试点能够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试点的创新驱动效应因企业、行业、地区特征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在大规模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为此,应扩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范围,坚持外部融资获取增加与内部研发投入增加并举,坚持培养和引进人才“两条腿”走路,坚持因企施策、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玉云   王军   王霄飞  
文章运用2012—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总体上看,智能化转型程度每提高1%,能促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约0.014%;机制分析发现,动态能力及其各子维度,即机会感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协调整合能力和学习吸收能力,是智能化转型提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机会感知能力在动态能力中介效应发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峰  宁健  
根据智能制造产业52家上市企业201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根据得到的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值,运用回归模型测算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高管持股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及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烁  陆瑶  王含颖  彭章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以2015-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所属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事件公告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此论证人工智能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发现入选公告会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市场对于大规模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小规模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反应好于国有企业,对高监管企业的反应好于低监管的企业,对最低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的反应好于最低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够提高企业的超额收益,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玲玲  肖雅南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能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影响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好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智能化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降低;(2)企业投资效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投资过度情况呈增长态势,投资不足情况基本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过度,而在中西部地区多为投资不足;(3)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企业为国有企业时,智能化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非国有制造业试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的情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潘玉香  李倩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积极探索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之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投入与效果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是其转型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智能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分层与分组回归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检验信息技术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普遍处于智能化转型初期,大量的信息技术投入会给企业绩效带来短暂的不利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中,股权集中度和高管持股比例分别正向调节、负向调节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董事会独立性与两职合一均负向调节信息技术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红   李清蕾   袁峰  
为实现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下客户对产品需求实现和交付时间的更高要求,考虑数字孪生的技术成本、需求实现能力和交付时间等因素,分别建立生产型智能制造企业和基于数字孪生的服务型智能制造企业的竞争性定价决策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及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虚实一致程度带来的效用增益高于数字孪生技术成本时,服务型智造企业才有动力投入数字孪生,但长远看技术成本的增长会被更高的服务效用所抵消;在虚实一致程度边界内外客户对需求实现能力的敏感系数变化对两类智造企业产品定价、需求和利润会产生不同影响;随着客户对产品交付时间的敏感程度增加,数字孪生缩短产品交付时间能够改善服务型智造企业因时间而导致的定价劣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俊龙   何瑞宇   刘佳丽  
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如何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提升效应的作用渠道包括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提高绿色技术效率;市场集中度提高会抑制智能制造对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俊龙   何瑞宇   刘佳丽  
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如何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提升效应的作用渠道包括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提高绿色技术效率;市场集中度提高会抑制智能制造对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金城  曾阿锋  朱斌  
【目的/意义】科学评估企业智能制造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厘清自身在智能制造创新活动中的潜力与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取长补短,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成效。【设计/方法】从智能制造创新投入、产品智能化研发、生产运作智能化改善、智能设备应用创新和智能制造创新产出等五个维度,设计了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继而,引入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改进灰聚类评估模型,并用于对福建省五家电子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智能制造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论/发现】智能制造的研发投入强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度、运作管理的敏捷性等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共性掣肘。不断加强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拓宽企业智能制造创新的资金支持和持续强化企业智能制造的过程管控与快速响应能力,是当前提升我国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