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0)
- 2023(11086)
- 2022(8327)
- 2021(7522)
- 2020(5974)
- 2019(13364)
- 2018(12634)
- 2017(24091)
- 2016(12253)
- 2015(14113)
- 2014(13641)
- 2013(13611)
- 2012(12873)
- 2011(11679)
- 2010(11738)
- 2009(11240)
- 2008(10221)
- 2007(8919)
- 2006(7986)
- 2005(7742)
- 学科
- 济(57499)
- 经济(57439)
- 业(38040)
- 管理(35565)
- 企(30932)
- 企业(30932)
- 融(27519)
- 金融(27519)
- 中国(25169)
- 银(24272)
- 银行(24261)
- 行(23644)
- 方法(22395)
- 数学(20036)
- 数学方法(19941)
- 业经(15749)
- 贸(15721)
- 贸易(15708)
- 易(15534)
- 财(15532)
- 制(14281)
- 技术(14136)
- 农(13793)
- 产业(11588)
- 中国金融(11362)
- 农业(9908)
- 信息(9680)
- 地方(9659)
- 务(9640)
- 财务(9618)
- 机构
- 大学(180713)
- 学院(176784)
- 济(90230)
- 经济(88773)
- 研究(67559)
- 管理(66568)
- 中国(61296)
- 理学(56148)
- 理学院(55576)
- 管理学(55139)
- 管理学院(54777)
- 财(40604)
- 京(38636)
- 科学(33783)
- 中心(32780)
- 所(32671)
- 财经(32454)
- 经济学(31147)
- 经(29997)
- 研究所(29469)
- 经济学院(28293)
- 北京(25644)
- 财经大学(24698)
- 江(24030)
- 院(24018)
- 融(23591)
- 农(23469)
- 金融(23206)
- 范(21763)
- 师范(21609)
- 基金
- 项目(114640)
- 科学(92164)
- 研究(89045)
- 基金(86751)
- 家(75015)
- 国家(74461)
- 科学基金(63773)
- 社会(61098)
- 社会科(58484)
- 社会科学(58472)
- 基金项目(43786)
- 省(39594)
- 教育(38954)
- 自然(36079)
- 资助(35388)
- 自然科(35361)
- 自然科学(35354)
- 自然科学基金(34816)
- 划(34429)
- 编号(34137)
- 成果(28787)
- 国家社会(28186)
- 部(27560)
- 重点(26037)
- 发(26014)
- 中国(26008)
- 创(25496)
- 教育部(24490)
- 创新(24049)
- 制(23400)
共检索到28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黄益平 苟琴 邱晗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在催生新兴数字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交易最大的难题在于处理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中国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些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并对监管效率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中国金融监管的实践也对世界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新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薪酬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凸显,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在金融业薪酬监管的目标范围、薪酬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框架。但在监管实践中,国内各监管部门对薪酬监管的目标不统一,国有金融机构面临着双重监管,浮动薪酬支付规则不清晰,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安排,应当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风险挂钩,重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将监管对象扩展至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设计多样化的浮动薪酬支付工具,制定明晰的薪酬信息披露细则,并定期对金融机构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布兰顿 王年咏
国际金融机构的透明规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了各方的热议。本文从历史角度探究了国际金融机构保密性的根源,概述了开放性抗争运动的历程及其推动作用,剖析了国际机构开放性的新难题,提炼了简短启示。本文认为,抗争运动引致的外部压力(尤其是资金压力)、内部改革(信息披露制度等)是国际机构开放性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效法国际同行实践和各国民主改革则是国际金融机构提升开放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国际金融机构 民主赤字 开放性 透明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汉权 曾涛
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①金融危机处理指的是当金融机构潜在风险成为现实,支付、清算压力很大,运作完全陷入困境时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拯救和治理措施。危机处理是各国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康永博
英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于2014年11月成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英国企业银行(简称"BBB"),致力于弥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BBB构建"投资+服务"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投资业务的运作方式类似于母基金,利用财政资金成立各类中小企业投资计划,吸引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子计划,并交由专业金融机构管理,以股权或债权形式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服务业务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海峰 郭卫东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其实质在强调金融领域的一个老问题,即"大而不倒"。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文件,提出采用规模、可替代性、关联性、复杂性和全球活跃程度五个方面来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根据上述方法,发布了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中国银行名列其中,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强
2009年8月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这类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前期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能经营"车贷"和"房贷",且贷款利率在4倍于银行利率的范围内,根据借款人的风险承受力灵活商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晓
不良资产处置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韩国作为一个较好处理金融危机的典型、其在债务处理方式、不良资产回收办法、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以及减少新增不良贷款等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资产管理公司 不良资产 韩国经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巧
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贯彻实施住房市场发展目标。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公共住房生产和消费提供有效资金融通。在介绍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三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策性 住房 金融机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胡蕾蕾
自2008年以来,微型金融作为扶贫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成功地证明了为低收入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格外令人关注。为此,本文基于著名的《微型金融香蕉皮报告》(Microfinance Banana SkinS)调研数据,分析了2008年至2014年国际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指出了对于我国微型金融机构的若干启示,以期为我国微型金融机构提供国际经验,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微型金融机构 风险 变化趋势 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建邦 周文彪
日本金融机构积重难返的不良债权问题严重地侵蚀了其经营机体和竞争实力。一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咄咄逼人的日本金融势力现正在悄然快速地退守本土。为了尽早摆脱金融危机,日本政府正在苦思对策。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日本政府接连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恢复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