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6)
- 2023(10927)
- 2022(8149)
- 2021(7163)
- 2020(5129)
- 2019(11288)
- 2018(10869)
- 2017(20089)
- 2016(10774)
- 2015(11891)
- 2014(11848)
- 2013(11656)
- 2012(11138)
- 2011(10215)
- 2010(10845)
- 2009(9943)
- 2008(9736)
- 2007(9226)
- 2006(8526)
- 2005(7549)
- 学科
- 济(48500)
- 经济(48456)
- 业(40352)
- 管理(33923)
- 企(28998)
- 企业(28998)
- 农(28398)
- 业经(19396)
- 农业(19186)
- 中国(15636)
- 技术(14306)
- 方法(12746)
- 策(12245)
- 财(11972)
- 地方(11484)
- 制(10844)
- 数学(10626)
- 数学方法(10445)
- 产业(10388)
- 信息(9412)
- 银(8949)
- 银行(8941)
- 发(8865)
- 总论(8845)
- 信息产业(8762)
- 行(8685)
- 贸(8423)
- 贸易(8415)
- 及其(8375)
- 易(8253)
- 机构
- 学院(163067)
- 大学(157311)
- 济(68852)
- 经济(67121)
- 管理(63035)
- 研究(56499)
- 理学(52962)
- 理学院(52428)
- 管理学(51728)
- 管理学院(51356)
- 中国(44032)
- 京(32698)
- 财(31901)
- 科学(31067)
- 农(29164)
- 江(27712)
- 中心(27046)
- 所(26789)
- 研究所(23818)
- 财经(23768)
- 范(23051)
- 师范(22880)
- 业大(22001)
- 州(21878)
- 经(21451)
- 农业(21181)
- 北京(20647)
- 院(20606)
- 经济学(20157)
- 技术(19320)
- 基金
- 项目(103677)
- 研究(84515)
- 科学(82107)
- 基金(72561)
- 家(61507)
- 国家(60844)
- 社会(54151)
- 科学基金(52449)
- 社会科(51112)
- 社会科学(51104)
- 省(41973)
- 教育(38146)
- 编号(36821)
- 基金项目(36532)
- 划(33728)
- 成果(31070)
- 自然(29031)
- 自然科(28321)
- 自然科学(28318)
- 资助(27849)
- 自然科学基金(27804)
- 课题(25873)
- 发(24522)
- 重点(23092)
- 创(22825)
- 国家社会(22787)
- 部(22493)
- 性(21826)
- 年(21684)
- 制(21484)
共检索到26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业明
数字技术深刻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与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动力。数字农村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技术与三产业、生产力、农村治理、流通力之间的关系。数字科技助力数字乡村的理论逻辑是数字生产力赋予三产融合新动能、数字流通力赋予农产品要素流通新路径、数字消费力赋予新市场消费力新渠道、数字治理力赋予乡村振兴新动力。数字技术提振数字乡村战略的实践路径为数字生产力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准”、数字流通力实现智慧农业“动脉通”、数字治理能力内驱农业大脑“芯片固”、数字消费力外驱乡村振兴“万物联”。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振兴 学理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于 高倩
数字农业是通过对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作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农业不仅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数字农业的发展基础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作简单介绍,并主要分析了数字农业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及实践策略,从而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及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价值优势 实践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楠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贴近农村和农民的类型教育,从政策引导、功能定位和现实可行三个方面展现其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振兴乡村的积极作用。通过培育新农人,激发乡村内生力;擦亮乡村底色,激发文化活力;聚合新力量,激发协同效力,彰显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应为目标。为使目标落地,农村职业教育要向农而行,引进、留住、用好人才;互促共生,融入乡村社会;挖潜蓄能,为乡村注入活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兴兴 朱守银 彭超
理清绿色食品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对于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绿色食品的内涵与要求,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基本契合。基于绿色食品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提炼总结出绿色食品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结合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瓶颈,提出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建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建设专业化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打造与宣传。
关键词:
绿色食品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顺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以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着力推动技能型乡村建设以支撑乡村生态产业化。为此,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维护乡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返乡人员培训助新技术下乡为乡村赋能增效等关键任务。在行动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尊重并依据乡村人才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培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整合技术技能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互联网+田间学校"促进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等行动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艳
数字乡村是释放乡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数字乡村治理存在的数字依赖、信息失真等风险,应以数字赋权为导向,通过完善数字乡村治理规则,重构乡村治理“政社关系”,关注新的数字空间,重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兴奇
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于各个领域,带来了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带来了发展方向。数字乡村治理,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主要从数字乡村治理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条件分析其实践逻辑,并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简单剖析,据此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 嵌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社会工作 嵌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