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8)
2023(11215)
2022(8455)
2021(7682)
2020(5811)
2019(13052)
2018(12505)
2017(23372)
2016(12278)
2015(13967)
2014(13776)
2013(13550)
2012(12958)
2011(12055)
2010(12088)
2009(11317)
2008(11276)
2007(10046)
2006(9142)
2005(8566)
作者
(35655)
(29779)
(29688)
(28479)
(19247)
(14043)
(13349)
(11624)
(11411)
(10651)
(10279)
(9713)
(9560)
(9552)
(9534)
(9316)
(8949)
(8706)
(8524)
(8181)
(7663)
(7144)
(7136)
(6787)
(6743)
(6724)
(6471)
(6322)
(5987)
(5908)
学科
(61315)
经济(61260)
管理(39633)
(38499)
(31023)
企业(31023)
方法(23309)
中国(20629)
数学(20159)
数学方法(19954)
业经(16868)
(16718)
(14521)
贸易(14515)
(14281)
技术(14251)
(13580)
产业(11733)
(11158)
(11074)
银行(11067)
农业(11023)
(10856)
(10813)
(10284)
(10202)
金融(10202)
信息(9864)
总论(9431)
信息产业(9142)
机构
大学(192160)
学院(190229)
(92972)
经济(91433)
管理(73843)
研究(70867)
理学(62980)
理学院(62329)
管理学(61671)
管理学院(61264)
中国(55906)
(41671)
(41138)
科学(37639)
(34300)
财经(32695)
中心(31187)
研究所(30997)
经济学(30615)
(30071)
经济学院(27528)
(27156)
北京(26903)
(25518)
(25300)
(25233)
师范(25078)
财经大学(24366)
业大(22176)
(21419)
基金
项目(122285)
科学(98994)
研究(95149)
基金(91851)
(79239)
国家(78631)
科学基金(67734)
社会(64520)
社会科(61481)
社会科学(61471)
基金项目(45620)
(43122)
教育(42737)
自然(39134)
自然科(38270)
自然科学(38261)
自然科学基金(37652)
资助(37557)
(37485)
编号(37471)
成果(31646)
(29192)
国家社会(28944)
重点(27576)
(27359)
(26353)
中国(26293)
课题(26055)
教育部(25739)
创新(24745)
期刊
(101813)
经济(101813)
研究(64265)
中国(39122)
(29971)
管理(28936)
科学(25117)
学报(23541)
(23328)
教育(22123)
(20288)
金融(20288)
大学(19025)
技术(18654)
经济研究(18083)
学学(17554)
财经(17123)
农业(16513)
(14997)
(14028)
业经(13925)
问题(13148)
国际(12635)
世界(12173)
技术经济(11692)
图书(9902)
(9754)
论坛(9754)
(9465)
科技(8771)
共检索到296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都为后进国家实现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而一个完备的机会窗口存在两个不可分割的维度,即与技术动态性相关的技术窗口,以及与政策动态性相关的政策窗口,两者协同发力促成新技术与新政策范式的正反馈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历史上看,19世纪的美国正是抓住了当时完备的机会窗口实现了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的同时,更为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而要放大这个机会窗口推动效应的关键是要实现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的协同演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数字技术与产业政策视为一个整体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之中加以考量,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最终实现技术赶超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业明  
数字技术深刻变革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治理与农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动力。数字农村发展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技术与三产业、生产力、农村治理、流通力之间的关系。数字科技助力数字乡村的理论逻辑是数字生产力赋予三产融合新动能、数字流通力赋予农产品要素流通新路径、数字消费力赋予新市场消费力新渠道、数字治理力赋予乡村振兴新动力。数字技术提振数字乡村战略的实践路径为数字生产力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准”、数字流通力实现智慧农业“动脉通”、数字治理能力内驱农业大脑“芯片固”、数字消费力外驱乡村振兴“万物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产业化是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商业创新双重动力驱动下的数据价值链深化过程,同时数字生态则是数字产业化的基本组织模式。营造有利于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的环境是各国的政策重点。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路径是“强数字商业创新、弱数字技术创新”模式,数据开放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不够友好、监管体制有待优化是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的短板。为此,需要从强化数据可获得性、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完善数字生态、优化数字监管来构建全面协同的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璐  韩文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今年以来,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毕显无疑。其中,金融结构问题成为核心焦点。可以预见,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过程中,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尊重市场逻辑,重塑和提升政策效应,才能够探求最具效率的金融结构,实现改革成功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中根   王鹏帆  
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榛  陈俊宏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对产能过剩通常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宏观政策,但其只具有短期效应,甚至会延滞结构调整并强化产能过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量的扩张,这又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单一的需求管理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更加注重供给管理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现代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任何一种理论或政策都会在现实中遇到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理论和调整政策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我们要实施的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榛  陈俊宏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普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对产能过剩通常采取的是需求管理宏观政策,但其只具有短期效应,甚至会延滞结构调整并强化产能过剩。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主要基于量的扩张,这又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单一的需求管理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更加注重供给管理无疑是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现代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任何一种理论或政策都会在现实中遇到挑战,适应形势发展理论和调整政策是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我们要实施的供给管理不仅有其特殊性,而且还存在着特殊的逻辑,进行供给管理必须基于中国的实际并选择特殊的政策,以提高我国供给质量和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方卓  
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方案的供给质量。为使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探究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机理,分析政策驱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实践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推动局部端数字化、技术升级和融合发展推动平台数字化、要素市场配置畅通化推动生态系统数字化3个阶段。理论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解决技术投入市场失灵和要素配置市场失灵问题,激发企业数字化创新动能、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政策投入与企业需求的演进逻辑,以及政策驱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强化多层次平台支撑、推进政策均衡投入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克   马立超  
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是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政策新动向。对东部7省份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省级政府推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的政策表现出话语模糊、多态并行、配置失衡、松散组合、注意力偏差等特征,具体包括职责、经费与评估细则不明,整体同质化与局部创新共存,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政策要素与工具组合缺乏系统性,重“实施”轻“保障”。基于此,未来应重视政策细化与再造,提高话语精准度;鼓励政策创新与政策学习,推动先进经验双向扩散;改进政策工具配置方式,提高要素组合系统性;动态调整注意力结构,增强政策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杨丹辉   李晓华   邓洲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在向高收入迈进阶段,工业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结构转变特征,具体包括:工业占比较为稳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增长。但是,后发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面临多方面挑战。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日益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释放和升级的内需、更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奠定了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基础条件,有能力有条件推进工业行稳致远。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高度重视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也要主动布局,积极应对世界大变局下的多重挑战,把握好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要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政策协同性一致性,坚持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惠芳   袁佳煜  
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全球价值链(GVC),以此为契机推动GVC分工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是畅通双循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辨析增加值来源识别数字技术渗透水平,研究了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可有效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其作用机制在于激发国内需求、强化核心环节优势与降低贸易成本。第二,相对而言,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在国际分工参与水平高的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更大。第三,与外需主导型GVC分工相比,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更大。以上结论对中国凭借数字技术优化国际分工模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  郑霖豪  罗洁  
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引,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五年规划管理是一个囊括前期准备、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的系统工程,要实现高质量的规划管理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数字技术与五年规划管理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从规划的前期准备、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五年规划管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提出数字技术应用于五年规划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五年规划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廷洲   郅庭瑾  
近年来,中国政策问题逐渐复杂化,行为主体及其利益权力关系日趋多元。但是,教育政策过程不仅没有陷入“民主决策的困境”,也很少显示出“执行协商”“、折中共识”等妥协和路径依赖现象,反而表现出诸多新特征。政策理念和目标设定愈发强调教育的公益事业属性,决策过程克服竞争博弈的掣肘并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执行过程强势动员政策主体、整合公共资源。这些特征有着特定的逻辑基础,即制度化的权威决策模式,强势动员执行的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这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价值决策—动员执行”模型,构成新时代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理论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