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5)
2023(12186)
2022(9172)
2021(8011)
2020(5780)
2019(12682)
2018(12506)
2017(22503)
2016(12251)
2015(13678)
2014(13768)
2013(13317)
2012(12214)
2011(11025)
2010(11092)
2009(10099)
2008(9948)
2007(9159)
2006(8190)
2005(7725)
作者
(35579)
(29799)
(29572)
(28401)
(18835)
(14154)
(13316)
(11424)
(11320)
(10684)
(10228)
(9956)
(9503)
(9413)
(9321)
(9291)
(8872)
(8700)
(8652)
(8591)
(7615)
(7203)
(7163)
(6782)
(6725)
(6652)
(6606)
(6604)
(5954)
(5861)
学科
(51373)
经济(51287)
管理(48075)
(40811)
(35932)
企业(35932)
业经(18068)
方法(16562)
(15359)
中国(14891)
技术(14717)
(14651)
(14284)
环境(13692)
数学(12908)
数学方法(12714)
(11142)
理论(11021)
产业(10824)
(10302)
(10094)
(10064)
银行(10049)
信息(9800)
农业(9743)
(9674)
金融(9671)
(9669)
总论(9244)
(9108)
机构
学院(182322)
大学(181560)
(74789)
经济(73106)
管理(68828)
研究(59936)
理学(58372)
理学院(57787)
管理学(56983)
管理学院(56616)
中国(45775)
(38051)
(37965)
科学(33822)
(29250)
财经(28977)
(28407)
中心(27709)
(26150)
研究所(25270)
(24781)
(23918)
北京(23819)
经济学(23801)
业大(23754)
师范(23680)
(23022)
(22480)
技术(21504)
财经大学(21401)
基金
项目(120395)
科学(95883)
研究(94836)
基金(86085)
(73902)
国家(73273)
科学基金(63561)
社会(61053)
社会科(57908)
社会科学(57896)
(48280)
教育(44394)
基金项目(44167)
(39661)
编号(39160)
自然(37213)
自然科(36296)
自然科学(36289)
自然科学基金(35630)
资助(32700)
成果(32652)
(29670)
课题(28140)
重点(27741)
(27127)
(26724)
(26569)
国家社会(26097)
创新(25382)
项目编号(24284)
期刊
(87452)
经济(87452)
研究(55955)
中国(43427)
(31225)
管理(28622)
教育(27883)
学报(25039)
科学(24049)
(23818)
技术(20821)
大学(20387)
学学(18815)
(16926)
金融(16926)
农业(16040)
财经(14964)
业经(13727)
经济研究(13359)
(12966)
问题(10645)
职业(10051)
图书(10032)
技术经济(9993)
科技(9821)
(9293)
论坛(9293)
(8607)
(8583)
现代(8166)
共检索到283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怡  
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单部门静态分析模型与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证明基于普惠金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探讨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端等路径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彭翔  刘娣  徐毅敏  
分析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及主动式技术,结合项目平面功能、立面效果,建议选择适宜该项目的遮阳措施、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光伏技术等手段实现降低建筑自身能耗、提升用能效率的需求。通过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探索与应用,旨在为我国建筑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献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经济的改革浪潮中,机器学习、产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3D打印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逐步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深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出现根本性变革。在区域管理和宏观决策等不同领域,新一代数字技术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的驱动方案。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子洋  宋冬林  谢文帅  
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减少碳排和增加碳汇两种基本途径,归根结底则是要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逻辑主线,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能够以数据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数字科技革命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实践中,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助力作用,应当深化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推进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化发展;健全有效市场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红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高敏感行业。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凭借其较强的综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新引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代勤  
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农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牧业产业数字经济以数据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本质是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新科技在农业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樊一麟所著的《新农经济: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一书围绕农业产业升级路径展开讨论,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淑娟   廖心琪   卞勇   柳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思路,以省级、市县级和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了“全程嵌入—目标耦合—空间支撑”的技术框架和传导方式,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文熹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碳信息披露实现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引导。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理论上厘清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定位、从实践上考察其“碳信息披露”功能实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碳标识制度功能的基本逻辑和具体路径,以期为完善相关政策和立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乔榛   张志欣  
“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各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在“双碳”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以下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控制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新增产能;二是不断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响应“双碳”目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领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市场监督体系,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推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励汀郁  王明利  
畜牧业固碳减排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之举。鉴于国内缺乏成熟的畜牧业固碳减排模式,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日本、欧洲、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固碳减排战略和典型模式,对比总结国内畜牧业减排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适合中国的畜牧业固碳减排路径。研究发现: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畜牧业已度过数量发展型阶段,正分别迈向气候智慧型、科技驱动型、低碳型畜牧业,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发展出了草畜结合、林下放牧、家庭牧场等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研发应用了畜禽消化器、畜种饲草改良等畜牧业低碳技术。借鉴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中国畜牧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在牧区畜牧业中,应重视草地改良和放牧管理,发展林下放牧等模式;在农区畜牧业中,应循环利用粪污资源、优化畜禽日粮搭配、改进畜禽饲养方法、减少饲养环节耗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丽洁  
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形成绿色化新趋势,这对深层次、全方位打开对外贸易格局,加速对外贸易产品优化以及资源配置,降低传统国际贸易成本,扩大效益空间具有巨大效益。围绕“双碳”目标以数字赋能推进对外贸易绿色化发展方向,研究数字赋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目前所存在的矛盾冲突,解决当前新旧矛盾,从构建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才、深化数字产业融合等方面,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