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5)
- 2023(13993)
- 2022(11219)
- 2021(9730)
- 2020(7866)
- 2019(17148)
- 2018(17055)
- 2017(32353)
- 2016(17211)
- 2015(19245)
- 2014(18640)
- 2013(18288)
- 2012(17059)
- 2011(15521)
- 2010(15565)
- 2009(14320)
- 2008(14182)
- 2007(12857)
- 2006(11387)
- 2005(10324)
- 学科
- 济(79223)
- 经济(79115)
- 管理(66132)
- 业(60910)
- 企(53549)
- 企业(53549)
- 方法(36348)
- 数学(31333)
- 数学方法(31118)
- 财(23218)
- 业经(21472)
- 技术(21165)
- 中国(20249)
- 制(18309)
- 农(18039)
- 环境(15788)
- 务(14491)
- 财务(14465)
- 财务管理(14434)
- 技术管理(13860)
- 银(13860)
- 企业财务(13851)
- 银行(13838)
- 学(13579)
- 融(13524)
- 金融(13521)
- 划(13388)
- 行(13213)
- 产业(13205)
- 理论(13114)
- 机构
- 大学(255021)
- 学院(253055)
- 济(112699)
- 经济(110654)
- 管理(103803)
- 理学(89849)
- 理学院(89058)
- 管理学(87973)
- 管理学院(87472)
- 研究(79205)
- 中国(61104)
- 财(54811)
- 京(51402)
- 财经(43299)
- 科学(42964)
- 经(39428)
- 江(38421)
- 中心(37051)
- 所(36695)
- 经济学(36517)
- 经济学院(32943)
- 农(32678)
- 业大(32674)
- 研究所(32671)
- 财经大学(32383)
- 北京(31915)
- 范(29926)
- 州(29839)
- 师范(29656)
- 商学(29401)
- 基金
- 项目(169765)
- 科学(137695)
- 研究(128903)
- 基金(126511)
- 家(108026)
- 国家(107190)
- 科学基金(94864)
- 社会(87284)
- 社会科(83170)
- 社会科学(83155)
- 省(66382)
- 基金项目(66304)
- 教育(59667)
- 自然(57631)
- 自然科(56385)
- 自然科学(56376)
- 自然科学基金(55460)
- 划(54675)
- 编号(50157)
- 资助(49941)
- 创(41497)
- 成果(40506)
- 部(39037)
- 制(38487)
- 重点(37973)
- 创新(37928)
- 国家社会(37589)
- 发(36249)
- 教育部(34984)
- 课题(34805)
- 期刊
- 济(120946)
- 经济(120946)
- 研究(76520)
- 中国(52833)
- 财(43986)
- 管理(42049)
- 学报(33321)
- 科学(32663)
- 农(28583)
- 教育(28329)
- 大学(27250)
- 学学(25377)
- 技术(24985)
- 融(24707)
- 金融(24707)
- 财经(22902)
- 经济研究(20109)
- 经(19737)
- 农业(19155)
- 业经(18685)
- 技术经济(15190)
- 问题(15110)
- 科技(13948)
- 贸(12537)
- 策(12197)
- 图书(11726)
- 理论(11719)
- 统计(11716)
- 商业(11600)
- 坛(11486)
共检索到378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洪昌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宿桂红
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的基础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较大市场规模地区企业作用更强。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和资源配置均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重要机制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离东 刘儒
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直接赋能效应;金融创新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的传导效应,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为经济增长,最后为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俊杰
选取我国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我国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逆向调整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来阻滞工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工业技术效率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促进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发展良性协同,打造多元、高效的金融体系,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颖帅
本文基于2013-2021年流通业上市公司数据,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直接效应。此外,数字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创新协同和技术吸收对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间接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打造创新平台发挥创新协同效应,促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基于数字经济推动流通企业组织变革,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与流程再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怡
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困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检验了1994~2009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环境规制强度、技术创新能力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联关系。环境规制强度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强度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技术创新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环境规制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执行能够充分实现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双赢,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的技术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鹏 张勤
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创新要素流动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路径。由门限效应检验可知,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中等水平时,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当公共服务均等化跨过门限值后,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钰苓 刘成杰 谭君印 李虹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机制检验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且会受到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互联网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在地区规模和城市特征上具有显著异质性,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也能通过数字经济建设来提升城市质量。因此,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多重效应,应强化顶层设计,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金融三个方面培育壮大城市发展质量的新动能;以“新基建”为契机,促进“数实共生”和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君 胡凯玲 刘德学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与加速器,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下,文章研究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其中数字产业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影响最大,其次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赋能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效果高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业 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翠萍 刘文霞 方燕
从粮食单产与农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构建种粮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CRRS 2022年农户调查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的增收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显著促进了种粮农户收入增加。分别使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种粮农户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增收具有异质性。数字技术对那些在村里担任职务、经营规模更大的种粮农户增收效应更明显。未来应通过夯实农业数字发展根基、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等途径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促进种粮农户增收。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 农业生产 农户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