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8)
- 2023(13888)
- 2022(11033)
- 2021(9642)
- 2020(8270)
- 2019(18680)
- 2018(18306)
- 2017(35715)
- 2016(18884)
- 2015(21287)
- 2014(21296)
- 2013(21466)
- 2012(19882)
- 2011(17722)
- 2010(18300)
- 2009(17676)
- 2008(17166)
- 2007(15813)
- 2006(13793)
- 2005(12730)
- 学科
- 济(88553)
- 经济(88462)
- 业(85789)
- 企(76387)
- 企业(76387)
- 管理(69403)
- 方法(39835)
- 业经(31990)
- 数学(31405)
- 数学方法(31203)
- 农(28747)
- 财(28293)
- 融(26755)
- 金融(26753)
- 中国(25905)
- 银(24867)
- 银行(24840)
- 行(24040)
- 务(21100)
- 财务(21068)
- 农业(21043)
- 财务管理(21039)
- 技术(21017)
- 制(20917)
- 企业财务(19919)
- 贸(17153)
- 贸易(17141)
- 易(16710)
- 地方(16593)
- 理论(15856)
- 机构
- 学院(283061)
- 大学(278070)
- 济(123465)
- 经济(120932)
- 管理(115323)
- 理学(98240)
- 理学院(97339)
- 管理学(96173)
- 管理学院(95624)
- 研究(88297)
- 中国(76184)
- 财(57707)
- 京(57705)
- 科学(51602)
- 农(49569)
- 财经(45777)
- 所(44576)
- 江(44350)
- 中心(43919)
- 经(41390)
- 业大(40503)
- 研究所(40016)
- 农业(39043)
- 经济学(37982)
- 北京(36297)
- 州(35736)
- 经济学院(34713)
- 财经大学(33591)
- 商学(32116)
- 范(32000)
- 基金
- 项目(181144)
- 科学(143240)
- 研究(135549)
- 基金(131360)
- 家(112640)
- 国家(111591)
- 科学基金(97281)
- 社会(87831)
- 社会科(83503)
- 社会科学(83479)
- 省(72464)
- 基金项目(69432)
- 自然(60473)
- 教育(59974)
- 自然科(59112)
- 自然科学(59096)
- 划(58639)
- 自然科学基金(58121)
- 编号(55950)
- 资助(52809)
- 成果(44317)
- 创(41538)
- 重点(40135)
- 发(40057)
- 业(40018)
- 部(39809)
- 创新(38098)
- 国家社会(36722)
- 课题(36548)
- 项目编号(35176)
- 期刊
- 济(137573)
- 经济(137573)
- 研究(80410)
- 中国(54609)
- 财(48325)
- 农(46001)
- 管理(44625)
- 融(39187)
- 金融(39187)
- 学报(38713)
- 科学(36904)
- 农业(30698)
- 大学(29591)
- 技术(28318)
- 学学(27893)
- 业经(24392)
- 财经(23201)
- 教育(21747)
- 经济研究(21417)
- 经(20031)
- 业(18887)
- 技术经济(18299)
- 问题(17904)
- 图书(16330)
- 贸(14755)
- 理论(14359)
- 财会(14353)
- 商业(14349)
- 现代(14003)
- 世界(13478)
共检索到43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秋平 黄剑梅
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助力金融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和分析。首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2013—2022年我国的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业的融合度进行了测算,然后针对测算结果对其融合趋势、融合的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为促进我国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布局顶层设计引导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应用;二是制定差异化融合战略助力数字技术与不同细分行业的融合;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融合的桥梁。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金融服务业 产业融合 融合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泽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度 测算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健 李沛
本文以提升京津地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融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选取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于测度各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对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以及服务业内部行业融合进行研究。对京津两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了测算,选用了直接消耗系数作为产业融合度的测算指标,将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各市GDP的比重作为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对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与两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实证研究了产业融合度对两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融合趋势不断显现,并为企业带来了更好地发展空间,结果表明依靠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晓玲 李宏
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度水平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农业内部的种植业、畜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高;在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显著。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九个影响农业产业融合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公路通车里程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三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农业内各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和形式,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拉动农业融合性产品的需求等不断提升云南省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明辉 李胡蓉 郭佳璐 崔宇
农村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降本提效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促进各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均衡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充分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4+1”模式及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体系,通过对2017—2019年注册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工商实体经营范围文本数据的挖掘展开了农村产业融合度的测算,并基于测算结果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2017—2019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势头较好,呈现多元化的产业融合趋势;(2)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季度变化趋势较稳定,部分融合模式下机遇与挑战并存;(3)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高度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为此,本文建议在充分把握不同农村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联结,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环境,持续加深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以形成农村产业多元化融合,不断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以积极动员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居易 魏修建
文章基于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信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趋于上升。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大多数细分行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但支撑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于制造业的程度较高,且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数字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徐方
产业融合和现代服务业是学术界研究的两个"热点",本文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作为研究的尝试和探索,指出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是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基础动力。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融合 动因 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艳君 谭静 雷俊忠
一三产业融合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四川农业为样本,测算了服务业对农业的贡献度,以及一、三产业的融合度,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融合度低,融合面不均衡,但融合的单向促进作用明显,两者缺乏深度互动。对此,从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服务业 融合程度 测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菁 孙祎凡 李芳
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200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用考虑无效率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省域金融服务业技术效率及其与金融集聚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各地区金融服务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且差距较大,金融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如果不能相应提高区域人力资本质量,金融集聚对于地区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将难以形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谢蔓 方远平
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0年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水平进行评价比较,发现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和非均衡性发展的现象,呈现出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实证结果揭示:广东省各个地区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创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服务业创新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均为正,粤北山区的估计系数都较高;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创新的短期影响力度大于长期均衡影响,而服务业创新对信息技术的短期影响力度比长期均衡影响小。
关键词:
服务业创新 信息技术 格兰杰检验 广东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文章从分析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探讨技术进步与中国服务业融合和互动的实际表现。通过对典型年份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发现大多数服务部门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服务业影响力和感应度角度进一步验证了随着服务业与技术进步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的加强,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的结论。计量分析结果与服务业发展的事实相符,即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服务业要素投入结构向资本劳动比不断上升的方向转变,其直接表现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大。通过对服务业各个部门影响产出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分解,认为运输邮电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部门的技术变化贡献对产出的...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高新技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刘艳迪 张滨
促进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改进的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2005~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融合度,发现2005~2011年林业产业融合度持续上升,2011~2015年基本保持稳定,产业融合水平较高,并从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角度出发,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管制等方面选取了10个影响林业产业融合度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级技术人员比重、森林公园数量及其投入资金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对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影响较大,并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融合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明生 张一兵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融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