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4)
- 2023(9624)
- 2022(7246)
- 2021(6035)
- 2020(5001)
- 2019(10572)
- 2018(10608)
- 2017(20133)
- 2016(10393)
- 2015(11625)
- 2014(11381)
- 2013(11636)
- 2012(10533)
- 2011(8872)
- 2010(9204)
- 2009(8794)
- 2008(9063)
- 2007(8338)
- 2006(7313)
- 2005(6914)
- 学科
- 业(72267)
- 企(67639)
- 企业(67639)
- 管理(52836)
- 济(52464)
- 经济(52404)
- 业经(27778)
- 方法(20970)
- 财(20182)
- 农(19318)
- 技术(19020)
- 务(17154)
- 财务(17141)
- 财务管理(17133)
- 企业财务(16010)
- 农业(15019)
- 数学(13598)
- 数学方法(13543)
- 技术管理(11871)
- 中国(11375)
- 制(11286)
- 和(11000)
- 策(11000)
- 划(10937)
- 企业经济(10446)
- 理论(10267)
- 产业(10158)
- 经营(9983)
- 信息(9729)
- 贸(9483)
- 机构
- 学院(163233)
- 大学(157076)
- 济(71283)
- 管理(71084)
- 经济(69879)
- 理学(60599)
- 理学院(60127)
- 管理学(59642)
- 管理学院(59319)
- 研究(47279)
- 中国(39178)
- 京(32451)
- 财(32425)
- 农(29763)
- 科学(27746)
- 江(26499)
- 财经(25599)
- 所(23640)
- 业大(23588)
- 农业(23515)
- 经(23216)
- 中心(22499)
- 研究所(21073)
- 商学(20766)
- 经济学(20705)
- 州(20657)
- 商学院(20592)
- 北京(19948)
- 经济管理(19389)
- 经济学院(18826)
- 基金
- 项目(105663)
- 科学(84845)
- 研究(79305)
- 基金(77597)
- 家(66408)
- 国家(65748)
- 科学基金(58853)
- 社会(52690)
- 社会科(50134)
- 社会科学(50122)
- 省(43208)
- 基金项目(40750)
- 自然(36630)
- 自然科(35867)
- 自然科学(35857)
- 自然科学基金(35308)
- 划(33685)
- 教育(33268)
- 编号(32047)
- 业(30768)
- 资助(29453)
- 创(26720)
- 成果(24408)
- 创新(23991)
- 发(23264)
- 重点(22768)
- 国家社会(22519)
- 部(22188)
- 制(21586)
- 项目编号(21000)
共检索到248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在威廉·鲍默尔提出后受到广泛的关注。之所以服务业是“停滞部门”而制造业是“进步部门”,是由于服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其难以用机器替代劳动、技术密集度低、缺乏规模经济,从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制造业。近年来,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的不断涌现、成熟与广泛应用,不但带动了服务业中的数字经济部门快速发展,而且推动服务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刻改变服务业的性质,通过结构效应、赋能效应、规模经济等三种路径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正在改变服务业“停滞部门”的地位。未来服务业的“成本病”是否能够克服,取决于数字技术影响下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相对变化。我们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但更重要的是推动整个经济持续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庞瑞芝 郭慧芳
服务经济时代,提升服务业生产率、缓解服务业“成本病”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来分析数字经济影响服务业“成本病”的内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并不必然能够缓解服务业“成本病”问题,这取决于数字经济对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影响程度。其次,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样本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服务业“成本病”问题。但是数字经济对服务业“成本病”的缓解作用存在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高、规模较大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服务业“成本病”的缓解作用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服务业发展动能转换、实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建华 孙蚌珠
文章从生产过程是否可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将服务业划分为可标准化服务业和不可标准化服务业两类。根据两类服务业的异质性,文章对Baumol(1967)模型进行了扩展,将服务业的结构问题引入模型,分析了可标准化服务业、不可标准化服务业和工业三者之间的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文章还采用1978-2010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数据对扩展后的模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不可标准化服务业符合Baumol模型的假设,其过度增长会导致"成本病";可标准化服务业不符合Baumol模型的假设,其增长会保证整体经济生产率的可持续增长。因此,服务业规划应重视服务业结构及其异质性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娜梅雅 逯海勇 宋培
基于“索洛悖论”的视角,本文构建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阐述数字技术克服“鲍莫尔病”的内在机理,并采用2007—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助力中国企业提高生产率,但就工业企业而言“索洛悖论”依旧存在;现阶段,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缩小服务业与工业间的效率差异,实现缓解“鲍莫尔病”的目标,但无法根治“鲍莫尔病”;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不同区域、要素密集度和细分行业性质下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提升效果。因此,通过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规模优势,未来我国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中抢夺先机,利用数字技术根治“鲍莫尔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建宇
山西作为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却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山西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也就是广义的服务业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解除服务业的瓶颈状况就成为当前山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山西 服务业 经济发展 制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维祥 许言庆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依赖于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的经济活动 ,其障碍因素除资金、人才、信息等客观因素之外 ,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心理障碍 ,诸如缺乏竞争意识、畏惧风险、急功近利等心理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这些心理因素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地进行 ,必须予以克服。
关键词:
企业 技术创新 心理障碍 克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庞瑞芝 李帅娜
基于“价格效应”逻辑,选用2011—2019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是否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以及数字经济对“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目前中国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减缓“成本病”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弱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高行业的“成本病”,但在住宿和餐饮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低的行业中,这种效应暂未显现;数字经济缓解“成本病”的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更为显著,西北地区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缓解“成本病”的原因在于其对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制造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业成本病 生产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少云
目前,我国低碳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是传统思想的束缚、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及发展低碳农业过程中遭遇的技术锁定等。克服障碍的基本路径是科技兴农,采用多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健全法规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民
一、引富技术创新是指由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等的新构想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品化及产业化过程的全部活动。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创造和改进;新生产方式、新组织体制和新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需求、新市场的开拓与占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国内、国际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大中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对服务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趋于增加,服务价格而非收入水平的上升是导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的首要因素,这些恰是服务业出现"成本病"问题的征兆。"成本病"问题不仅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困难,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统筹兼顾好服务业的需求与供给。在需求方面,要使服务消费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从主要通过价格渠道转为主要通过收入渠道上来;在供给方面,应进一步推动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增加服务供给,遏止服务价格过快上涨,防止由此引起的整个经济的通货...
关键词:
服务业 非均衡增长 “成本病”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董华 江珍珍
"服务悖论"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服务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跟不上服务化战略的要求是造成"服务悖论"主要成因。大数据的兴起不仅为新时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大数据价值创造的新特征也为缓解和克服"服务悖论"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包括:基于大数据进行顾客需求挖掘开发促进服务化产品设计的创新;关键流程数据化以及多流整合推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高速数据信息的流动共享加快管理模式与服务文化的转型,以及资产虚拟化大数据共享实现制造服务供应链资源的集成与协同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初步建立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个简单战略框架模型。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化 服务悖论 大数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韦楠华
将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置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角中,揭示学科馆员产生认知偏差的诱因。进而,阐释用户需求分析阶段、信息资源采集选择阶段、知识信息分析创新阶段以及服务反馈阶段中常见的认知偏差表现及影响。最后,从激励支持策略、认知改进策略、技术支持策略三面提出克服认知偏差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成 郝冬冬
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惰性"是指企业用已有的成功技术来应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的心理或行为倾向。当技术环境稳定或渐变时,这种惰性是有效率的,然而,技术环境的突变会使企业丧失技术优势和面临生存的危机。因而有必要探究这种惰性的内在生成机制,识别各种技术创新角色的惰性表现,用全面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对各种惰性予以克服,以保持组织持续创新的态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积极惰性 克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文晶 程华
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研究综述,延伸并引出了技术刚性的概念,并且分别从大型和中小型企业两个角度分析了刚性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刚性本质,认为资产专用性是企业技术刚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技术刚性克服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刚性 路径依赖 资产专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