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1)
- 2023(19860)
- 2022(16236)
- 2021(14749)
- 2020(12252)
- 2019(27943)
- 2018(27772)
- 2017(53546)
- 2016(28912)
- 2015(32981)
- 2014(33126)
- 2013(32670)
- 2012(30294)
- 2011(27396)
- 2010(27708)
- 2009(25538)
- 2008(25246)
- 2007(22833)
- 2006(19968)
- 2005(18058)
- 学科
- 济(134376)
- 经济(134251)
- 管理(84779)
- 业(84117)
- 企(67905)
- 企业(67905)
- 方法(59259)
- 数学(52364)
- 数学方法(51626)
- 中国(37031)
- 农(35915)
- 业经(31163)
- 财(30336)
- 地方(30110)
- 农业(24224)
- 学(24136)
- 贸(23738)
- 贸易(23720)
- 易(22940)
- 制(22769)
- 技术(22637)
- 银(20572)
- 融(20530)
- 银行(20528)
- 金融(20527)
- 理论(20180)
- 行(19687)
- 务(19002)
- 财务(18918)
- 财务管理(18871)
- 机构
- 学院(424822)
- 大学(422351)
- 济(178316)
- 经济(174718)
- 管理(164879)
- 研究(143256)
- 理学(141738)
- 理学院(140219)
- 管理学(137547)
- 管理学院(136759)
- 中国(108968)
- 京(89710)
- 科学(86796)
- 财(80269)
- 所(72553)
- 农(71205)
- 中心(66729)
- 研究所(65568)
- 江(64984)
- 财经(64028)
- 业大(62463)
- 经(58132)
- 北京(56653)
- 农业(55725)
- 经济学(55158)
- 范(54949)
- 师范(54345)
- 州(51892)
- 院(51654)
- 经济学院(49870)
- 基金
- 项目(282387)
- 科学(223079)
- 研究(205059)
- 基金(204697)
- 家(178523)
- 国家(177073)
- 科学基金(152748)
- 社会(130823)
- 社会科(124251)
- 社会科学(124217)
- 省(111662)
- 基金项目(106976)
- 自然(98606)
- 自然科(96421)
- 自然科学(96400)
- 教育(95562)
- 自然科学基金(94678)
- 划(93383)
- 资助(85119)
- 编号(83171)
- 成果(66769)
- 发(64214)
- 重点(63933)
- 部(62277)
- 创(59201)
- 课题(57935)
- 创新(55375)
- 国家社会(54515)
- 科研(53830)
- 教育部(53603)
- 期刊
- 济(196094)
- 经济(196094)
- 研究(122352)
- 中国(85699)
- 农(64894)
- 学报(64688)
- 财(62449)
- 管理(62319)
- 科学(60528)
- 大学(49424)
- 教育(46786)
- 学学(46459)
- 农业(44272)
- 技术(42282)
- 融(40947)
- 金融(40947)
- 业经(33117)
- 财经(31975)
- 经济研究(31924)
- 经(27576)
- 问题(26043)
- 业(24441)
- 技术经济(23419)
- 统计(23206)
- 策(21380)
- 贸(20816)
- 图书(20694)
- 商业(20192)
- 科技(19484)
- 版(19406)
共检索到635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锦 畅红琴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市场化水平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特征。数字技术发展的最佳市场化水平区间为第二区间(5.3009.940)后,数字技术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略微弱化。因此,在不断提高市场化水平的过程中,应注重突破数字技术在核心领域的技术瓶颈,促使数字技术不断助力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慧超 孙丽云 崔婷
以风电产业为例,构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支撑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省份内环境支撑能力并不均衡,这在广东、内蒙古、江苏、北京等环境支撑能力较高的省份内部尤为突出;综合环境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它省份环境支撑能力较为接近且得分较低;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等途径为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产业化 风电产业 环境支撑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慧超 孙丽云 崔婷
以风电产业为例,构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支撑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省份内环境支撑能力并不均衡,这在广东、内蒙古、江苏、北京等环境支撑能力较高的省份内部尤为突出;综合环境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它省份环境支撑能力较为接近且得分较低;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等途径为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产业化 风电产业 环境支撑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为深入探索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规律,利用我国2000—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基于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受市场化水平的严重制约,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存在双门槛效应,2个市场化门槛值分别为4.465及8.540。2)到2013年为止,我国已经有10个省份进入高市场化行列,19个省份为中等市场化省份,但是仍然有西藏、青海2个省份没有迈过低市场化门槛。3)财政支农支出的粮食产出效应存在显著的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粮食产出 市场化 门槛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占荣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本文以风电产业为例,探讨了新能源产业市场化发展趋势。文章在对市场化背景下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有利于河西走廊未来风电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市场化 风电产业 发展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磊
如何降低能源强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而市场化对能源强度的调节机制作用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能源强度空间分布与能源资源禀赋分布十分类似。空间自相关检验揭示了省域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市场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资源越丰沛,能源强度越高"的命题得到了证实;重工业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有效因素;在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明显地改善了能源效率,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受政府管制,并非真实地反映市场调节行为,因此能源价格未能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琴 汤长发
利用前沿非线性PSTR模型和我国2007-2013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在体育财政投入水平较低的地区,体育财政投入无益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体育财政投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体育财政投入显著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随着体育财政投入水平逐步实现对相应门槛值的跨越,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同时,我国各省域体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京、浙江、广东、海南、内蒙古、陕西、西藏、新疆等八个省域体育财政投入显著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博
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和产业数字化,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较大,亟需探索三者是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内在作用机理。本文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效率、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流通环节以及产业数字化规模的重要程度,并以2001-2019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得到的启示如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拓宽数字技术在产业经济中的应用范畴,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阶段迈进;结合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增长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生态圈的新模式,注入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新活力,避免空间和区域之间的障碍,对区域协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艳春 陈羿彤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化发展对两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且该推动效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科技创新是重要中介机制,能够加速融合进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金融发展 能源消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凤荣 陈明
针对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问题,文章选取新能源产业的6个二级产业,14个三级行业的190家相关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级数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相对效率判定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情况进行判定。研究发现:加入风险因素和未加入风险因素得到的新能源产业经营效率值差别很大,而且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其经营水平不均衡,均未达到最大规模产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收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琴琴 舒斯亮
数字经济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以环境规制为门槛,构建数字经济与林业产业发展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黄河流域城市林业产业发展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数字经济正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推进系数分别为1.66和314.91。(2)环境规制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环境规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会因规制标准的实施强度不同而呈现阶段性特征。(3)数字经济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对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整体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的阶梯式特点,对非资源型城市的助推效应较大。文章拓展了数字视域下的林业经济发展理论,揭示了数字经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加大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投入和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提升环境监管精细度和实施适度环境规制、科学把握黄河流域城市差异,以及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等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玲芝 孙竹 孙林 李贵斌
本文在假设无极端环境政策出台的条件下,构建了分阶段Bass模型,并利用类比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的引入期是2013-2024年,成长期是2025-2043年,成熟期是2044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未来30年对传统汽车业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在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或传统汽车的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传统汽车业及石油行业产生的影响,还应关注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变化、汽车电池及储能技术突破,以及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汽车消费方式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消费升级、消费率变动与经济发展分化——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机理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农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27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
我国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结构重型化视角的实证分析
大数据产业、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与金融科技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数字化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碳排放市场与省域金融发展关联效应研究——基于贝叶斯空间异化模型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基于STR模型非线性效应的实证分析
FDI、地区市场化进程与制造业集聚——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