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7)
2023(18673)
2022(15273)
2021(14320)
2020(11986)
2019(27422)
2018(26982)
2017(49840)
2016(26710)
2015(30537)
2014(30037)
2013(29283)
2012(27441)
2011(24666)
2010(24544)
2009(22820)
2008(22900)
2007(20518)
2006(17577)
2005(15648)
作者
(75267)
(63146)
(62644)
(59984)
(39913)
(30156)
(28689)
(24548)
(23921)
(22367)
(21380)
(21296)
(19876)
(19834)
(19556)
(19494)
(18739)
(18618)
(18136)
(18070)
(15611)
(15280)
(15106)
(14403)
(14202)
(14145)
(13892)
(13872)
(12696)
(12581)
学科
(113699)
经济(113591)
管理(79943)
(76001)
(63070)
企业(63070)
方法(50841)
数学(44575)
数学方法(43985)
中国(34519)
(30064)
(29122)
业经(27037)
技术(22395)
(22168)
贸易(22155)
(21618)
(21558)
(21277)
地方(20560)
农业(19983)
(19380)
银行(19344)
(18766)
金融(18763)
(18557)
(17768)
财务(17708)
财务管理(17664)
理论(17302)
机构
大学(379518)
学院(376329)
(160075)
经济(156948)
管理(146637)
研究(129280)
理学(125952)
理学院(124582)
管理学(122402)
管理学院(121673)
中国(100889)
(80868)
科学(76685)
(72808)
(63499)
中心(61158)
(59352)
研究所(57555)
财经(57521)
(55879)
业大(53231)
(52540)
北京(51320)
经济学(49780)
(49195)
师范(48713)
(46793)
农业(46460)
经济学院(44835)
(44547)
基金
项目(251953)
科学(199971)
研究(186210)
基金(184155)
(160248)
国家(158933)
科学基金(137129)
社会(119833)
社会科(113660)
社会科学(113629)
(96990)
基金项目(96445)
自然(86780)
教育(85965)
自然科(84890)
自然科学(84865)
自然科学基金(83402)
(82178)
资助(74880)
编号(74738)
成果(61313)
重点(56752)
(56429)
(56320)
(53897)
创新(52072)
课题(51462)
国家社会(50861)
教育部(48853)
科研(48299)
期刊
(171813)
经济(171813)
研究(111548)
中国(80878)
(57649)
学报(56903)
管理(55597)
科学(53415)
(53112)
教育(44759)
大学(44094)
学学(40649)
农业(36716)
技术(35852)
(35288)
金融(35288)
财经(28684)
经济研究(28555)
业经(26373)
(24828)
图书(22804)
问题(22200)
(21718)
(20651)
技术经济(20014)
统计(19420)
科技(19142)
国际(18443)
世界(18437)
(18304)
共检索到572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嘉诚   刘钥   王炜  
采用熵值法、全局DEA-CCR模型、全局DEA-BCC模型和VAR模型科学测度2011—2021年中国数字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两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建设与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数字建设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但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却会催生数字建设惰性,并且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建设与科技创新效率间的互动作用关系,对于当前建设数字强国与科技强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嘉诚   刘钥   王炜  
采用熵值法、全局DEA-CCR模型、全局DEA-BCC模型和VAR模型科学测度2011—2021年中国数字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两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建设与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均呈良好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数字建设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效率提升,但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却会催生数字建设惰性,并且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建设与科技创新效率间的互动作用关系,对于当前建设数字强国与科技强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众  
基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本文对宏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劳动者报酬偏低的原因、政府部门财产收入构成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以及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有如下的研究发现:首先,初次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在2004年以后总体上出现了下降,受益者是企业部门;再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持续且大幅度下滑,受益者是剩下的两个部门。其次,政府部门利用自己在再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造就了一个向政府部门严重偏斜的再分配过程。再次,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虽有企业总体税负上升的因素,但企业部门压榨劳动者的因素也难逃其咎。再次,住户部门财产收入严重依赖净利息收入,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杨  
选取2011-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及GMM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力度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政府补贴对一线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比较显著,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某一行业制造业财政补贴力度,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卫国  袁建港  袁威  
在考虑异质性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基础上,本文使用MS-VAR模型和Probit模型考察了1999-2012年中国房价对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房价对消费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种区制,并且这两种区制在样本期间多次发生转换。当受流动性约束家庭占比增加时,房价上涨加剧了家庭流动性约束状况而抑制消费增长;当无流动性约束家庭占比增加时,在中长期房价上涨能够促进消费增长。上述结果得到了C-M模型比较检验的支撑。由此得到的政策建议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应密切关注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变化;当前多数中国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房价上涨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必须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梁  吕晨炜  徐舒琪  
技术创新对于就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和经济生态,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又意味着新技术和设备对传统劳动力的有效替代,大量就业岗位将消失。文章通过构建就业弹性模型研究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并基于1980—2020年中国就业增长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宏观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技术创新的动态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短期内技术创新的就业替代效应大于就业创造效应,中期内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总体动态就业效应呈现出规律性的正负交替现象,长期内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的作用力基本抵消,技术进步为中性技术进步;分区域来看,各阶段技术创新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动态就业效应,就业效应的方向和强弱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市场化水平紧密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本文通过全面总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3大表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指出2012年中国将面临外部经济放缓、内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泡沫经济逆转以及金融风险加剧的冲击,但在结构刚性的约束下,政府将全面转变政策定位,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在加速回落中实现反弹,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缓"的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陈大鹏  吴舒钰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消费也有所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展望2022年,GDP增速将处于4.9%~5.8%的增长区间。实现较为乐观的5.8%的增速预期,有赖于有效防控疫情反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释放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徐翔  吴舒钰  李稻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完成疫后恢复。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强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与经常账户的顺差强势反弹,但缺乏可持续性,随着欧美疫情的逐步稳定,中国外贸、外资、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很可能出现压力。为此,建议2021年保持"六稳六保"政策的连续性,力争下半年从根本上完成国内经济的疫后恢复,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臧传琴  赵海修  王静  刘立奎  
环境税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环境质量重要而有效的政策工具,而环境质量的提高又与清洁生产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本文以我国1995~2010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征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征收环境税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双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闫衍  朱戎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