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8)
2023(16762)
2022(13567)
2021(12285)
2020(10231)
2019(23633)
2018(23450)
2017(45022)
2016(23639)
2015(26040)
2014(25993)
2013(25579)
2012(23260)
2011(20751)
2010(20601)
2009(19047)
2008(18836)
2007(16664)
2006(14003)
2005(12247)
作者
(65782)
(55114)
(54683)
(52159)
(34745)
(26400)
(25047)
(21450)
(20721)
(19408)
(18547)
(18396)
(17184)
(17141)
(17000)
(16708)
(16635)
(16333)
(15798)
(15744)
(13397)
(13284)
(13254)
(12450)
(12435)
(12276)
(12099)
(11920)
(10956)
(10867)
学科
(98630)
经济(98531)
(73408)
管理(73183)
(61092)
企业(61092)
方法(46631)
数学(40332)
数学方法(39784)
(26332)
中国(25875)
(25567)
业经(25502)
技术(20087)
(19396)
(18602)
(18511)
贸易(18500)
(17945)
地方(17928)
理论(17152)
(17031)
财务(16969)
财务管理(16934)
农业(16748)
产业(16156)
企业财务(16052)
(15454)
银行(15424)
(14877)
机构
大学(335549)
学院(334478)
(138170)
管理(135919)
经济(135321)
理学(118553)
理学院(117349)
管理学(115446)
管理学院(114786)
研究(103183)
中国(78096)
(68057)
(63219)
科学(62355)
财经(51042)
中心(49799)
(49236)
(49206)
(48857)
业大(47361)
(46407)
研究所(44879)
经济学(43258)
(43010)
师范(42559)
北京(41858)
经济学院(39183)
(39105)
农业(38635)
财经大学(38069)
基金
项目(230808)
科学(184033)
研究(170246)
基金(168961)
(145946)
国家(144720)
科学基金(126603)
社会(110635)
社会科(104916)
社会科学(104891)
(91404)
基金项目(89499)
自然(80763)
自然科(78980)
自然科学(78961)
教育(78784)
自然科学基金(77584)
(75958)
编号(69355)
资助(67363)
成果(55537)
(52647)
重点(51673)
(50751)
(49542)
创新(48490)
课题(46487)
国家社会(46313)
科研(44541)
教育部(44353)
期刊
(143567)
经济(143567)
研究(91219)
中国(60933)
(50554)
管理(49890)
学报(48362)
科学(45192)
(42793)
大学(37565)
教育(35396)
学学(35054)
技术(31675)
农业(28921)
(27087)
金融(27087)
财经(25054)
业经(24409)
经济研究(23843)
(21597)
图书(20518)
问题(18705)
技术经济(17620)
科技(16484)
统计(16291)
商业(16155)
(16146)
(16004)
理论(15539)
(15327)
共检索到475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晴  郝钢  丁莹莹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平台逐渐成为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引领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过程中,供给主体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动态信息交互,智慧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实现了价值重构的要素协同,供需双方实现了全方位的精准匹配。本文通过厘清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探索在价值共创理念下供给主体的最优稳定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数字平台与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在价值共创理念引导下达成合作,是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关键,无论哪方参与价值共创的成本更高,最终都需要政府干预才能使系统最终策略选择趋于理想状态,表明政府干预下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优化;进一步仿真分析表明,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最优稳定状态,需要博弈主体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充分协作、实现共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望  黄德海  
传统物流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物流快速向智慧物流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物流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促使各参与主体共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我国最大的智慧物流平台传化网为研究对象,从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主张、基于强化平台竞争的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协同机制进行剖析,并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模型。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对物流行业持续改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望  黄德海  
传统物流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物流快速向智慧物流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物流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促使各参与主体共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我国最大的智慧物流平台传化网为研究对象,从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主张、基于强化平台竞争的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协同机制进行剖析,并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模型。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对物流行业持续改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望  黄德海  
传统物流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物流快速向智慧物流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物流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促使各参与主体共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我国最大的智慧物流平台传化网为研究对象,从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主张、基于强化平台竞争的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协同机制进行剖析,并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模型。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对物流行业持续改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望  黄德海  
传统物流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物流快速向智慧物流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物流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促使各参与主体共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我国最大的智慧物流平台传化网为研究对象,从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主张、基于强化平台竞争的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协同机制进行剖析,并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模型。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对物流行业持续改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清娟  张贵平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金钥匙,然而当前的智慧养老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能有效整合养老资源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文章以智慧养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力求构建了一个养老服务的各方参与者(老年人、老年人亲属、医疗机构以及养老服务商等第三方)能够进行互动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各方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老年人能获得亲属的及时关心、精准化的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自我实现四方面的需求。同时,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对其中的知识进行管理可形成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库、老年人电子病历库、慢性疾病管理经验库、专家知识库等知识库,通过智慧养老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提升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以及实现老年人的知识的传递。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雷  杨怀珍  简兆权  
遵循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将网络平台功能性视为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触发点,充分考虑顾客使用经历、任务常规性在其中可能发挥的调节效应,并依据手段目的链理论,将电子服务质量作为中间环节引入其中。对634名网上银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平台功能性对电子服务价值具有直接驱动效应,顾客使用经历、任务常规性在这一直接驱动效应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电子服务质量则是这些效应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研究结论打开了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推动了服务主导逻辑向电子服务环境繁衍和深化,可以为电子服务型企业依托网络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雷  杨怀珍  简兆权  
遵循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将网络平台功能性视为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触发点,充分考虑顾客使用经历、任务常规性在其中可能发挥的调节效应,并依据手段目的链理论,将电子服务质量作为中间环节引入其中。对634名网上银行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平台功能性对电子服务价值具有直接驱动效应,顾客使用经历、任务常规性在这一直接驱动效应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电子服务质量则是这些效应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研究结论打开了电子服务价值共创的"黑箱",推动了服务主导逻辑向电子服务环境繁衍和深化,可以为电子服务型企业依托网络平台驱动电子服务价值共创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蔡玉胜  陈阳阳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之间呈现复杂的动态竞合关系,政府补贴与监管对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包含核心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利用MATLAB模拟不同参数变化下三方博弈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开创性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系数、投机系数、违约惩罚、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具有影响。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不同主体博弈的演化稳定均衡,企业要加强开创性创新资源建设,增强对外合作主动性;建立企业间良好的信任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尚君  谭洪波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价值共创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不断丰富与深化,价值共创的渠道也逐渐由传统实体渠道转向虚拟的网络平台。本文在梳理服务价值共创内涵与主体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创造的特点、机理、关键因素和路径。通过梳理发现,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共创具有网络性、数字化、社团性和实时性特点,平台通过网络口碑效应、数据赋能和服务创新等路径实现服务业价值共创。凭借数据与流量等优势参与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除了能为自身带来价值和无形资产之外还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价值。因此,平台的信息质量及其参与方的合作程度成为影响平台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提高平台的信息质量、规范平台企业对数据和算法的使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其辉  
根据网站学习平台的后台统计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原因主要是资源建设者囿于传统价值生产思维,视学习者为价值消耗者,单方面建设学习资源,忽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没有意识到学习者具有价值共创功能。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道。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指导,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模型从明确需求、共同设计、建设资源、学习体验、到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价值共创的目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勇  朱懿  
智慧社区建设为社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基于对广西北海市"阳光红页""农事网通"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主要通过项目推动、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和机制保障来实现。其中,项目推动以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或引入市场化等模式落地。党建引领突出价值、主体、技术、内容引领区域化党建强政治、平安化服务强法治、柔性化服务强德治、规范化协商强自治、智能化服务强智治的"五治"融合。平台创新侧重便民服务、诉求表达和政务公开。机制保障涵盖机构、人才、方案、经费等内容。最后,本文提出的关于智慧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管理启示是努力实现党建、公共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社区与"三社联动",智慧社区与"五治"融合的相互嵌入和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真荣  
主要运用了供应链环境的协作特征,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数据处理技术,以全社会物流需求为导向,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全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一个社会化的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以智慧物流信息处理平台为中心的大物流联盟战略,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建立以企业最大化盈利、客户最大满意度,设备高利用率的智慧物流实施平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玥   董书赟   王卓   钱科研  
随着数字技术对突破现有资源和能力的作用日渐显著,数字化赋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价值共创绩效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化赋能对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280家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数字化对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赋能机制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化赋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影响平台价值共创绩效,动态能力中的多边协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起中介作用,其中,多边协同能力对互补绩效和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则对效率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在驱动路径上,服务集成化通过机会感知能力影响创新服务平台效率价值,资源数据化和流程智能化通过多边协同能力影响创新服务平台互补价值与创新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构建数字化赋能机制、促进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