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3)
2023(15322)
2022(12604)
2021(11475)
2020(9119)
2019(20871)
2018(20727)
2017(39502)
2016(21040)
2015(23301)
2014(22970)
2013(22604)
2012(20457)
2011(18282)
2010(18193)
2009(16410)
2008(15698)
2007(13586)
2006(11720)
2005(9925)
作者
(58356)
(48484)
(47923)
(45568)
(30807)
(23121)
(21831)
(18940)
(18297)
(17183)
(16603)
(16128)
(15213)
(15007)
(14832)
(14449)
(14410)
(14350)
(13791)
(13666)
(11834)
(11711)
(11446)
(10868)
(10769)
(10749)
(10682)
(10649)
(9643)
(9465)
学科
(80724)
经济(80651)
管理(65564)
(64956)
(53817)
企业(53817)
方法(34868)
数学(29343)
数学方法(29015)
业经(23767)
中国(22976)
(22003)
(19704)
技术(19491)
地方(16861)
(16522)
(15181)
贸易(15169)
农业(15116)
理论(14891)
(14703)
(14620)
产业(13924)
(13447)
技术管理(13189)
(12834)
银行(12802)
(12757)
环境(12754)
财务(12694)
机构
大学(290087)
学院(289677)
管理(120985)
(111072)
经济(108432)
理学(105485)
理学院(104380)
管理学(102799)
管理学院(102247)
研究(91066)
中国(66765)
(61086)
科学(56714)
(49575)
(43360)
中心(41980)
业大(41868)
(41433)
(40855)
财经(40132)
研究所(39657)
(39218)
师范(38896)
北京(38335)
(36510)
(34539)
(34035)
经济学(32228)
农业(31652)
技术(31442)
基金
项目(206662)
科学(163629)
研究(156445)
基金(148531)
(127899)
国家(126742)
科学基金(110514)
社会(98528)
社会科(93254)
社会科学(93231)
(82234)
基金项目(79289)
教育(70885)
自然(69986)
自然科(68375)
自然科学(68363)
(68124)
自然科学基金(67144)
编号(65222)
资助(58274)
成果(52476)
(47271)
重点(45556)
(44502)
(44151)
课题(44150)
创新(43267)
项目编号(41236)
国家社会(40172)
大学(38590)
期刊
(119096)
经济(119096)
研究(82777)
中国(55549)
管理(44753)
学报(42672)
科学(39734)
教育(37737)
(36650)
(36306)
大学(32745)
学学(30175)
技术(26702)
农业(25957)
(22157)
金融(22157)
图书(21850)
业经(21415)
经济研究(18990)
财经(18287)
科技(16473)
(15554)
书馆(14965)
图书馆(14965)
问题(14808)
理论(14526)
技术经济(14277)
实践(13617)
(13617)
(13468)
共检索到41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尚君  谭洪波  
新兴信息技术驱动价值共创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不断丰富与深化,价值共创的渠道也逐渐由传统实体渠道转向虚拟的网络平台。本文在梳理服务价值共创内涵与主体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创造的特点、机理、关键因素和路径。通过梳理发现,平台参与服务价值共创具有网络性、数字化、社团性和实时性特点,平台通过网络口碑效应、数据赋能和服务创新等路径实现服务业价值共创。凭借数据与流量等优势参与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除了能为自身带来价值和无形资产之外还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价值。因此,平台的信息质量及其参与方的合作程度成为影响平台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提高平台的信息质量、规范平台企业对数据和算法的使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玥   董书赟   王卓   钱科研  
随着数字技术对突破现有资源和能力的作用日渐显著,数字化赋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价值共创绩效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化赋能对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280家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数字化对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赋能机制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化赋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影响平台价值共创绩效,动态能力中的多边协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起中介作用,其中,多边协同能力对互补绩效和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则对效率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在驱动路径上,服务集成化通过机会感知能力影响创新服务平台效率价值,资源数据化和流程智能化通过多边协同能力影响创新服务平台互补价值与创新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构建数字化赋能机制、促进创新服务平台价值共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冉从敬  马丽娜  
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明晰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多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及协同创新,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新视角。文章以“演化过程—机制提炼—建设路径”为逻辑主线,从平台试点创新、复制推广及拓展提升3个发展阶段探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演化过程,从“动机—功能—行为”组配视角提炼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价值共创机制,提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路径,从而共同推动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的一站式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建平  骆温平  
本文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多边价值创造视角,从供应链数据质量、数据透明度以及数据驱动协同度三个层面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结合平台理论、价值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支撑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核心能力,即供应链数据处理能力、数据融合能力以及数据治理能力,详细探讨能力内涵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在建构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各主体多边价值共创,剖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机理,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一是构建供应链数字化映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强化供应链数据质量管理;二是加快数据融合,为数字化供应链提供数据互联共享,提升供应链数据透明度;三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驱动供应链协同,实现供应链网络化价值创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正祥  郭婷婷  
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受到其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首先构建了一个互动路径作用于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对采用实验研究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验证结果证实:互动路径(结构路径vs.体验路径)正向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且相较于结构路径,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在高品牌知名度下,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依旧大于结构路径,但在低品牌知名度下,结构路径和体验路径对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影响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超越型社会价值观和自我提升型社会价值观分别在体验路径和结构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揭示互动路径影响消费者虚拟CSR价值共创参与意愿的机理,拓展了价值共创领域关于消费者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边界,为企业有效开展虚拟CSR价值共创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万兴  邵菲菲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个主体。平台分为三类,即需求侧主导的社区型平台,供给侧主导的创新型平台,供需匹配主导的交易型平台。相比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方在价值共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共创具有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合作;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基础;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依赖架构设计与平台治理的协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万兴  邵菲菲  
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个主体。平台分为三类,即需求侧主导的社区型平台,供给侧主导的创新型平台,供需匹配主导的交易型平台。相比其他组织形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如下特点:需求方在价值共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价值共创具有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合作;互补性是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基础;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依赖架构设计与平台治理的协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全喜  徐嘉徽  毕达天  
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共享服务平台的资源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商家平台开发和服务优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作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共享服务平台的特点,以UTAUT模型为基础,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个体创新、感知风险和便利条件六个维度,对共享服务平台中的资源用户参与价值共创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构建。最后,本研究从共享服务平台和资源用户两个不同主体视角出发,对平台的宣传、平台设计、用户体验以及资源用户自身安全的维护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其结论对共享服务平台与资源用户价值共创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明  张惠恒  许文东  
价值共创是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提出了价值共创的10个假设,构建了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以平台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影响平台能力进而影响价值共创的微观机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五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都不直接影响平台的价值共创,但通过平台能力间接产生作用;服务主导逻辑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顾客参与不仅直接影响平台能力,还通过网络嵌入间接影响平台能力;网络嵌入通过影响平台能力来间接影响价值共创;平台能力在服务主导逻辑、顾客参与和网络嵌入与平台价值共创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理念革新,引导顾客参与,并通过网络嵌入结构的优化,共同提升平台动态能力,发挥平台网络效应,实现价值共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晴  郝钢  丁莹莹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发展智慧养老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平台逐渐成为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引领者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的过程中,供给主体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动态信息交互,智慧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实现了价值重构的要素协同,供需双方实现了全方位的精准匹配。本文通过厘清数字平台驱动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探索在价值共创理念下供给主体的最优稳定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数字平台与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在价值共创理念引导下达成合作,是智慧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的关键,无论哪方参与价值共创的成本更高,最终都需要政府干预才能使系统最终策略选择趋于理想状态,表明政府干预下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优化;进一步仿真分析表明,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最优稳定状态,需要博弈主体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充分协作、实现共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惠平   姚艳虹  
如何利用数字平台实现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共创以持续提升组织韧性是企业实现逆势成长的重要手段。引入数字化战略更新(包括环境适配性学习和数字技术嵌入)和数字氛围,深入探索数字平台内价值共创影响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搜集247份中小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价值共创对组织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在价值共创与组织韧性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存在“价值共创—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组织韧性”的链式中介路径;(3)数字氛围对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适配性学习与数字技术嵌入的链式中介作用呈现增强效果。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组织韧性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也从价值共创视角为培育组织韧性提供一定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琳  杨皎平  徐永利  
有效实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是拉高其微笑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平台模式有助于克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悖论,价值共创是平台竞争力提升以及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以海尔卡奥斯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价值共创的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不同阶段,网络效应的激活要素、平台主体间关系、平台主体的价值行动均有所不同,而且阶段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要以网络效应为聚焦点,以打造平台生态圈为导向,以平台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松紧度为切入点,不断动态化调整战略目标,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的实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琨岳  顾新  王涛  
用户价值创造与平台价值实现是第三方众包平台经营战略的两个核心问题,但当前许多第三方众包平台的设计过于关注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忽视了平台自身价值的实现,难以真正为平台带来显性和隐性收益。文章构建了第三方众包平台的价值创造生态架构,分析了平台中参与者定位发生的变化;探讨了平台价值实现机理,即在用户价值创造与平台价值实现过程分离背景下,价值实现重点已转向在原用户群上开发新收益源;从服务和用户组合重构视角提出了第三方众包平台的价值实现路径。对平台价值实现机理进行数理建模、量化推演和实证检验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琨岳  顾新  王涛  
用户价值创造与平台价值实现是第三方众包平台经营战略的两个核心问题,但当前许多第三方众包平台的设计过于关注为用户创造价值而忽视了平台自身价值的实现,难以真正为平台带来显性和隐性收益。文章构建了第三方众包平台的价值创造生态架构,分析了平台中参与者定位发生的变化;探讨了平台价值实现机理,即在用户价值创造与平台价值实现过程分离背景下,价值实现重点已转向在原用户群上开发新收益源;从服务和用户组合重构视角提出了第三方众包平台的价值实现路径。对平台价值实现机理进行数理建模、量化推演和实证检验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  
明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是解决当前产教融合中“校热企冷”困境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从价值共创视域出发,试图探索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问题,包括行动路径的起点、推进和固化三个维度的问题讨论。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性抽样方式选择6个企业作为研究案例,并把其内部负责产教融合的主管领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并在后期进行文本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起点是基于价值共创视域下的需求对应;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推进是基于价值共创视域下的利益提升;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行动路径固化是基于价值共创视域下的共同体建设。因此,产教融合要通过主体合作的价值共创理念,引导企业行动;要实现主体互动中的价值提升,推进企业行动;要以价值共同体建设,促进企业行动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