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8)
- 2023(16789)
- 2022(13298)
- 2021(12031)
- 2020(9780)
- 2019(21525)
- 2018(21261)
- 2017(40633)
- 2016(21214)
- 2015(23534)
- 2014(22953)
- 2013(22275)
- 2012(20011)
- 2011(17888)
- 2010(18315)
- 2009(17659)
- 2008(16846)
- 2007(15137)
- 2006(13370)
- 2005(12401)
- 学科
- 济(113927)
- 经济(113827)
- 业(86666)
- 企(79449)
- 企业(79449)
- 管理(77395)
- 方法(42116)
- 业经(35267)
- 数学(33414)
- 数学方法(32842)
- 农(29405)
- 财(27956)
- 中国(24735)
- 地方(22720)
- 农业(21282)
- 务(20687)
- 财务(20642)
- 财务管理(20618)
- 企业财务(19488)
- 技术(19094)
- 理论(18972)
- 制(18570)
- 学(17650)
- 和(17233)
- 策(16907)
- 划(16872)
- 贸(16332)
- 贸易(16321)
- 易(15761)
- 体(15217)
- 机构
- 学院(311174)
- 大学(302147)
- 济(137603)
- 经济(135147)
- 管理(124637)
- 理学(106628)
- 理学院(105605)
- 管理学(103955)
- 管理学院(103350)
- 研究(96264)
- 中国(76018)
- 财(62338)
- 京(61281)
- 科学(54512)
- 财经(49570)
- 江(47234)
- 所(46361)
- 经(44887)
- 中心(44320)
- 农(43603)
- 经济学(42547)
- 研究所(41371)
- 业大(39809)
- 经济学院(38088)
- 北京(38067)
- 州(37620)
- 范(37215)
- 师范(36908)
- 财经大学(36314)
- 商学(34794)
- 基金
- 项目(199684)
- 科学(160089)
- 研究(151774)
- 基金(145401)
- 家(123508)
- 国家(122419)
- 科学基金(108457)
- 社会(100219)
- 社会科(95250)
- 社会科学(95225)
- 省(80099)
- 基金项目(75182)
- 教育(69388)
- 自然(66661)
- 自然科(65151)
- 自然科学(65136)
- 划(64203)
- 自然科学基金(63990)
- 编号(62376)
- 资助(58553)
- 成果(49293)
- 创(44621)
- 重点(44304)
- 发(44179)
- 部(43104)
- 课题(42094)
- 国家社会(41853)
- 创新(40893)
- 业(39755)
- 项目编号(39135)
- 期刊
- 济(163178)
- 经济(163178)
- 研究(91455)
- 中国(57155)
- 管理(53300)
- 财(51452)
- 农(41847)
- 科学(38359)
- 学报(37936)
- 技术(31907)
- 大学(30363)
- 教育(30176)
- 农业(28846)
- 学学(28783)
- 业经(28391)
- 融(27799)
- 金融(27799)
- 经济研究(27098)
- 财经(25431)
- 经(22216)
- 问题(20026)
- 技术经济(19225)
- 业(17168)
- 统计(16685)
- 商业(16066)
- 策(15884)
- 现代(15685)
- 贸(15616)
- 世界(15258)
- 财会(14407)
共检索到468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斌 史晋川 罗德明
数字平台企业会自发地进行隐私保护,但其隐私保护水平较低,隐私保护制度应促使企业以社会所需水平进行隐私保护。然而,以事前赋权模式为特征的现行隐私保护制度,不仅无法促使企业有效保护隐私,还会限制数据的利用。本文构建了企业进行隐私保护的事后共享模式,通过建立用户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由企业主导进行平衡数据保护和利用的决策,让企业和用户在数据利用的过程中共担隐私安全风险、共享数据利用收益。实现事后共享模式应依托平台企业建立数据信托,以数据为信托财产、以企业为受托人的数据信托可通过信托条款、信义义务、过错推定原则和受托人权限等法律制度,健全隐私保护机制,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最后,设立平台数据信托宜采用合同形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 邢肖涵 梅蕾 贾月娟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导致了网络经济出现,在这个背景下平台型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也不断被完善和丰富。本研究依据前人文献及其理论的接受程度将零售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四个要素,并结合零售平台企业的特点归纳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发现:在价值主张角度的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突破口在于发掘或培养新的目标群体,综合交易双方制定价值主张;在进行价值创造时可以从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和建设客户与企业交流通道两方面出发进行考虑;在价值传递角度,创新路径的重点是时间价值和营销模式创新;最后是价值实现,零售平台企业通过发掘新的收费目标来实现创新。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 平台企业 路径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家玲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其绿色发展要求方便读者与保护读者隐私相结合。文章从网络平台和实体图书馆两方面分析智慧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RFID等高新智能技术给读者带来的隐私风险,并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给出相应的技术保护策略,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读者隐私 隐私保护 绿色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凯
VIE模式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常用的控制权架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公司合同理论认为一组合同的公司化降低了交易成本,VIE模式却是将公司控制权重新合同化。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外资准入法律的缺位和监管机构的主动沉默扭曲了交易成本,有限的司法能动也难以调和这种失衡,这激发了市场主体在此情形下的理性选择。但法律的缺失、监管机构的沉默以及司法裁判的不统一给VIE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合同效力危机,不利于引导市场主体预期和建立开放有序、高效透明的资本市场。在我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大背景下,《民法典》和《外商投资法》的施行为VIE模式的治理回归带来了新的可能。我国应当引入金融监管领域的“穿透式监管”思维对外资控制权进行实质识别,更好地保护外资准入法律所要保护的法益;完善制度供给,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续继 王于鹤
本文以互联网用户虚构个人信息作为这一行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使用CGSS2017数据进行Ordered Probit等回归发现,用户受隐私顾虑影响,倾向于向互联网平台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提升用户数字技能并不能显著降低个人信息虚构,但对个人隐私保护成效有正向影响;在线交易、在线社交需求增加,有助于缓解虚构个人信息的行为;且当用户对于平台相关企业普遍具有较高信任时,隐私顾虑会较少地转换为个人信息虚构。由此,本文建议政府着力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升国民数字技能,完善平台与用户间的信任机制,积极引导用户积极安全地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颖清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新发展阶段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基于“数字化悖论”的存在,中小企业本身面临着资源和能力有限、所在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较低的处境,需要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该从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出发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条件,就具体转型路径而言,中小企业应从商业模式、价值主张、经营系统及盈利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此外,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来自于宏观社会商业系统的支持,包括构建和完善数字生态系统,保障数字人才供给以及政府、企业、银行等多主体联动实现组织方式创新,共同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宋丽萍
平台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基于平台向多边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整合多主体资源和关系创造价值,使多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经济。从微观层面看,平台经济自下而上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基础层的主体包括电信运营商、软硬件服务商、中介服务组织等,它们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条件,是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先行条件。从宏观层面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敬宏 段泽宁 侯伟鹏 胡世明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预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可能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法,梳理当前业界发展现状及学界研究动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社交关系"和"移动支付",即"人流+钱流"。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三点:一是机构间的联合,实现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二是算法的优化,提升数据处理和数据投放的精准度;三是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是移动互联网商业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个人层面的自我保护,公司层面的技术保护,行业层面的自律和媒体监察保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商业模式 数据共享 隐私保护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韩伟
数据驱动型业务的发展,使得涉及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成为反垄断法的关注对象。对于如何将隐私保护纳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框架,通过剥削性滥用规则还是排他性滥用规则去规范隐私侵犯行为,目前仍存在争议。现阶段我国应坚持以反竞争效果作为支配地位滥用的认定基础,在《反垄断法》修订过程中可以研究剥削性滥用规则的合理性。为提升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意识,促进企业围绕隐私保护度展开竞争,执法部门可以通过竞争倡导、培育隐私保护竞争文化。
关键词:
数据 隐私 剥削性滥用 排他性滥用 竞争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飞飞
制度建构者通常从维护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视角出发,对弱者的权利做倾斜性保护安排。然而,作为一种对交易规则的人为性制度改观,权利的倾斜性配置因缺乏主体间长期的历史性博弈,容易产生被配置权利空置化、交易量减少、损害最差者利益与道德风险等制度积弊。而在遵循市场规律、不改变主体间固有交易规则的前提之下,责任的倾斜性配置通过对强者的责任而非弱者的权利进行倾斜性安排的方式,达到保护弱者利益与尊重主体行为自治二元协调的制度效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经济学广义上关注个人、组织和政府之间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权利平衡,狭义上聚焦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分享之间的权衡。隐私经济学涉及的领域和主题比较广泛,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因此系统地总结隐私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均衡—经济后果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已有的研究,包括供给个人信息的决策、对个人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对个人信息的定价、隐私保护的社会经济后果、数据产权划分等。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个人数据的产权研究、隐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检验、隐私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隐私研究等。本文的贡献在于定位了隐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建构了以隐私供求双方策略和均衡为逻辑主线的隐私经济学研究框架,系统总结了隐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经济学广义上关注个人、组织和政府之间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权利平衡,狭义上聚焦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分享之间的权衡。隐私经济学涉及的领域和主题比较广泛,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因此系统地总结隐私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均衡—经济后果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已有的研究,包括供给个人信息的决策、对个人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对个人信息的定价、隐私保护的社会经济后果、数据产权划分等。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个人数据的产权研究、隐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检验、隐私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隐私研究等。本文的贡献在于定位了隐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建构了以隐私供求双方策略和均衡为逻辑主线的隐私经济学研究框架,系统总结了隐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慧
具有反竞争效应及对消费者福利产生明显影响的数字市场横向并购是反垄断法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平台企业属性与数字市场横向并购的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分析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并购中的争议问题,即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的正向关系不明确、市场集中与进入壁垒存在矛盾、效率原则与福利标准存在冲突等。正是这些争议问题的存在,加大了反垄断规制的难度。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并购反垄断存在规制强度难以把控及多元目标难以兼顾、替代性分析定性存在争议及定量分析方法不成熟、竞争影响评估及救济措施实施均存在现实困难等问题。在完善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反垄断规制体系中,应坚持分类对待原则,按照市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制力度;推进反垄断实施机制创新,以直接证据为基础,淡化相关市场界定及市场势力测度的价值,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注重横向并购引发净效应的评估;完善反垄断规则,加强部门执法协同、反垄断规制与产业政策协同、反垄断规制与政府数据开放协同,以提升反垄断规制的协同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慧
具有反竞争效应及对消费者福利产生明显影响的数字市场横向并购是反垄断法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平台企业属性与数字市场横向并购的特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分析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并购中的争议问题,即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的正向关系不明确、市场集中与进入壁垒存在矛盾、效率原则与福利标准存在冲突等。正是这些争议问题的存在,加大了反垄断规制的难度。研究表明:我国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并购反垄断存在规制强度难以把控及多元目标难以兼顾、替代性分析定性存在争议及定量分析方法不成熟、竞争影响评估及救济措施实施均存在现实困难等问题。在完善数字平台企业横向反垄断规制体系中,应坚持分类对待原则,按照市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制力度;推进反垄断实施机制创新,以直接证据为基础,淡化相关市场界定及市场势力测度的价值,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注重横向并购引发净效应的评估;完善反垄断规则,加强部门执法协同、反垄断规制与产业政策协同、反垄断规制与政府数据开放协同,以提升反垄断规制的协同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向慧
平台经济作为新型商业应用模式及产业变迁方式,其技术、资源、产业链整合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我国电商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功能效用日渐完善,但存在垄断、消费者维权困难、监管不力等问题。平台经济赋能之后的电商产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流量、更精准供需匹配度及更宽广的跨界融合力,但平台经济的“赢家通吃”特性,导致的垄断、创新抑制、消费者权益受损等问题不可忽视。平台赋能后的电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协同监管机制,还需要促进电商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商企业的力量,实现电商企业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平台经济 电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