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7)
2023(19902)
2022(16709)
2021(15411)
2020(12994)
2019(29142)
2018(28852)
2017(55302)
2016(29766)
2015(33563)
2014(32704)
2013(32026)
2012(29336)
2011(26057)
2010(26094)
2009(24149)
2008(23920)
2007(21212)
2006(18637)
2005(16479)
作者
(83850)
(70069)
(69592)
(66156)
(44721)
(33559)
(31602)
(27395)
(26639)
(24994)
(23899)
(23472)
(22164)
(22055)
(21535)
(21450)
(20982)
(20543)
(20159)
(19923)
(17184)
(17084)
(16971)
(16144)
(15602)
(15556)
(15494)
(15448)
(13934)
(13830)
学科
(123146)
经济(123005)
(106421)
管理(100108)
(95671)
企业(95671)
方法(55851)
数学(44908)
数学方法(44201)
业经(38042)
(36181)
(35564)
中国(31208)
(25868)
财务(25784)
财务管理(25740)
理论(24871)
农业(24741)
企业财务(24368)
技术(24272)
(23978)
(23517)
地方(22161)
(21382)
(21225)
贸易(21209)
(20528)
(19758)
(19067)
(18545)
机构
学院(420824)
大学(419667)
管理(171513)
(167195)
经济(163615)
理学(147888)
理学院(146345)
管理学(143755)
管理学院(142978)
研究(132357)
中国(102491)
(89332)
科学(81634)
(78236)
(66150)
(64807)
(62694)
财经(62526)
中心(61701)
业大(61388)
研究所(58632)
(56898)
北京(55924)
(53895)
师范(53356)
农业(51652)
(50814)
经济学(49826)
(48730)
财经大学(46381)
基金
项目(284428)
科学(225417)
研究(209970)
基金(206874)
(179051)
国家(177484)
科学基金(155040)
社会(132887)
社会科(125971)
社会科学(125940)
(111645)
基金项目(109002)
自然(100396)
自然科(98168)
自然科学(98147)
教育(96550)
自然科学基金(96421)
(92648)
编号(85857)
资助(84540)
成果(68463)
重点(62902)
(62198)
(61895)
(60052)
课题(58203)
创新(57429)
国家社会(54887)
科研(53905)
项目编号(53629)
期刊
(185210)
经济(185210)
研究(120895)
中国(81306)
管理(68857)
(63964)
学报(63378)
(60387)
科学(59181)
大学(49600)
教育(48498)
学学(46449)
农业(41946)
技术(41070)
(35250)
金融(35250)
业经(31981)
财经(31006)
经济研究(28544)
(26731)
(24327)
问题(23511)
图书(22997)
技术经济(22584)
科技(20724)
(19823)
现代(19815)
理论(19531)
商业(19043)
财会(19004)
共检索到62119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兴武  张皓  刘洋  陈帅  
本文基于事件系统理论,以钉钉数字化创新成长为纵向案例研究,深入探索平台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塑造的过程机理,并揭示数字创新模式、合作意愿、迭代创新对该形成过程的作用及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的相关属性会影响平台企业的数字创新模式支配地位,被动型事件迫使企业采取重组式创新扫描与吸收数字创新机会的同时,也促使企业采取分布式创新创造主动型事件提升数字资源利用和探索能力;网络效应下的合作意愿一定程度影响数字创新模式的选择,迭代创新能够强化主动型事件在数字创新能力塑造过程中的正向效应;主被动型事件的交互影响帮助平台实现“冷启动期→成长期→扩张期”的快速跃迁,表现为主动型事件增加,被动型事件减少,逐步形成数字创新能力的正向反馈。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在动态事件环境中进行数字创新模式选择、塑造数字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默  任声策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刘子琪  尚钰  
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两家本土知名制造企业为纵向研究案例,揭示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创新开放度在创新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可为其它制造企业提供指导。研究发现:事件空间、事件强度影响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在被动性事件中通过利用性创新能力识别创新机会,在主动性事件中通过探索性创新能力获取创新机会和资源;创新氛围有助于促使利用性创新能力向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创新开放度有助于提升主动性事件对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在制造企业成长历程中,被动性事件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新质量提升的正反馈,被动事件变少、主动事件变多,创新质量得以提升。研究结论对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如何在复杂动态的事件环境中进行创新管理、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常淼  蒋春燕  
面临复杂多变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家精神作为克服路径依赖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日益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重视。事件研究为非常规工作场所事件如何塑造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思路,基于事件系统理论,从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切入,探究了企业家感知到的事件新颖性与创业身份认同、创业激情及企业家精神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Mplus软件的Bootstrap法对潜变量链式双重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事件新颖性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身份认同和创业激情分别在事件新颖性与企业家精神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创业身份认同和创业激情在事件新颖性与企业家精神的正向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家在复杂的创业情境中塑造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常淼  蒋春燕  
面临复杂多变而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家精神作为克服路径依赖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日益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重视。事件研究为非常规工作场所事件如何塑造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思路,基于事件系统理论,从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切入,探究了企业家感知到的事件新颖性与创业身份认同、创业激情及企业家精神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Mplus软件的Bootstrap法对潜变量链式双重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事件新颖性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影响;创业身份认同和创业激情分别在事件新颖性与企业家精神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创业身份认同和创业激情在事件新颖性与企业家精神的正向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家在复杂的创业情境中塑造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节祥   郭斌   江诗松   贺锦江  
数字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开展“只做平台”还是“兼做自营”的业务边界塑造,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议题,但相关的学术讨论十分有限。本文采用嵌入式案例设计,对两家数字平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业务单元做归纳分析。研究发现:处在突破临界规模、强化用户粘性和开拓生态系统不同阶段的平台业务呈现出不同的边界塑造机制:数字平台企业在突破临界规模阶段的战略情境是追求“快速增长”,单纯依靠平台企业自身的有限资源难以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对供方业务实施自制的重要考量是交易成本,供方业务的信息不对称和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平台企业越倾向“兼做自营”;在强化用户粘性阶段的战略情境是追求“持续增长”,是否对供方业务实施自制受到交易成本或资源能力与网络效应交互作用的影响,越能带来交互增强,平台企业越倾向“兼做自营”;在开拓生态系统阶段的战略情境是追求“品质增长”,平台企业自身已积累起丰富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对供方业务实施自制主要受供方业务上平台资源能力优势和培育水平的影响,水平越高,平台企业越倾向“兼做自营”。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平台企业边界塑造机制的演变与平台交易和创新属性存在关联。本文基于平台网络效应特征,拓展了对经典企业边界塑造机制适用性的认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吴睿智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丰富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体系,并更有效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构建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江浙沪中小LED照明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该区域内中小LED照明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小LED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产出能力产生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协调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论文还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具体变量间的关系,发现在中小LED企业中,企业战略支持程度和研发设备投资额对企业专利数呈现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弘钰  于佳利  
本研究采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王小川研发搜狗浏览器的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借鉴事件系统理论,选取越轨创新事件强度、空间和时间属性为切入点,系统深入地探索越轨创新事件影响过程的跨层次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发现:越轨创新事件的强度属性越强,越会给个体和组织带来冲击。随着时间的延续,越轨创新事件倡导者通过持续地意义建构实现个体创意、团队创造以及组织创新的跨层次动态发展。越轨创新事件主要倡导者所处的地位越高,越有助于增强越轨创新事件的影响,其非正式地位越高,越容易获得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合作,有助于越轨创新事件由个体创意向团队创造发展;其正式地位越高,越有益于确保越轨创新事件顺利孵化,有助于推进越轨创新事件由团队创造向组织创新发展。本研究贡献在于揭示越轨创新事件的跨层次影响和动态演化,拓展了现有越轨创新后果研究。同时,本研究关注到越轨创新事件倡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争取创意合法性,推动创意跨层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培   吴溧楠  
数字技术可供性是数字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但多主体数字技术可供性对数字创新的复杂动态作用机理尚未得到深入探讨。聚焦商务印刷企业自研数字平台的数字创新实践展开纵向案例研究,揭示关键主体数字技术感知变化及其对数字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分布于创新决策层、开发实现层、创新应用层的业务主体、数字技术主体和转译主体在数字创新三阶段的高频交互能够显著加快数字创新进程;在企业持续性数字创新过程中,关键主体的数字技术功能感知和原理感知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出现功能新生感知,表明关键主体数字技术可供性由积累可供性向变异可供性转变,进而对数字创新结果产生差异化影响,积累可供性促进利用式数字创新,变异可供性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共存的数字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红丹  孙文愿  徐晶  
当今社会中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要求互联网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互联网企业伪社会责任事件频发。互联网企业伪社会责任对企业危害巨大,但目前学术界缺乏对企业伪社会责任的治理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事件系统理论(EST)为基础,从强度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三个方面分析"魏则西事件"爆发的后续演进特点。经分析发现:强度属性可直接影响事件结果,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可调节强度属性与事件结果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互联网企业伪社会责任事件治理模型,并分别从监督机制、事件强度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可为减少和应对互联网企业伪社会责任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红  张妙甜  
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是一类拥有大量专利但不利用专利从事产品制造的专利运营组织,其存在饱受争议。无线未来将索尼上诉至南京中院标志着国外NPE首次将诉讼战火延烧至中国,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客观公正地认识NPE,以恰当的策略应对外国NPE带来的专利风险,对中国ICT企业十分重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澄清有关NPE的认识并给出NPE的定义;利用事件系统理论对中国首例NPE对ICT企业专利诉讼案进行分析,构建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NPE在华专利风险评估模型;从应对NPE专利诉讼被动事件和发起专利保护主动事件两个角度,提出我国ICT企业防范和规避NPE专利风险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秋华  刘潇  
针对作为生态系统设计者的平台型企业如何在技术范式转移时期重塑商业生态系统以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难题,以百度公司为对象,运用单案例研究法,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究平台型企业在技术范式转移下重塑商业生态系统的微观过程机制,并构建概念模型。研究发现:(1)范式内的技术演进驱动商业生态系统的迭代优化,而技术范式转移驱动商业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实现重塑;(2)重塑机制表现为平台型企业在技术范式转移驱动下颠覆商业生态系统原有的价值主张,围绕新的价值主张更新平台基础、进行资源编排和价值创造,最终重构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平台型企业的价值获取路径;(3)平台型企业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与整合能力支持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重塑。根据研究结论,正在进行平台化转型的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提高对平台及其商业生态系统的认知,而已经是平台型的企业则应重视资源编排能力的培育,以推动商业生态系统不断演化,实现系统成员间的价值共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平台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推动了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现有关于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还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基于价值创造理论,本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捕获”的逻辑关系对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展开双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所差异。对于数字交易平台企业,首先以市场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消化和信息反应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与需求方和供给方主体利用交易杠杆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在绩效价值、成本价值和信任价值三方面实现价值捕获;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则是以技术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或服务创新,协同互补者和用户主体利用创新杠杆共同创造价值,实现网络价值、互补价值和治理价值。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数字平台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鸿佳  林樾  
平台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推动了构建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开放价值网络。现有关于数字平台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还远落后于实践发展。基于价值创造理论,本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捕获”的逻辑关系对遥望网络和海尔智家展开双案例研究,探索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数字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所差异。对于数字交易平台企业,首先以市场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消化和信息反应分析市场需求,进而与需求方和供给方主体利用交易杠杆进行价值共创,最终在绩效价值、成本价值和信任价值三方面实现价值捕获;而数字创新平台企业则是以技术导向作为价值主张,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或服务创新,协同互补者和用户主体利用创新杠杆共同创造价值,实现网络价值、互补价值和治理价值。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数字平台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的理论黑箱,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数字平台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添舜   屈蓉   顾颖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企业数字创新的重要情境,基于生态系统观与技术能力观构建“生态系统—数字能力”研究框架,以207家数字平台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创新是由多个条件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且各条件变量均不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企业高水平数字服务创新的前因组态包括数字支持—生态助力型和生态导向—数字协助型;企业高水平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组态包括全维度协同型和生态链接—数字保障型;由企业数字能力应用特征差异化分析可知,数字能力在数字服务创新模式中主要发挥场景构建和服务融合作用,在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中主要发挥协同创造和价值重塑作用。结论可为企业数字创新提供理论视角,为企业与外部生态系统良性互动提供优化路径,进而为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