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0)
- 2023(17881)
- 2022(14618)
- 2021(13563)
- 2020(11112)
- 2019(25307)
- 2018(24524)
- 2017(45822)
- 2016(24806)
- 2015(27965)
- 2014(27404)
- 2013(27232)
- 2012(25029)
- 2011(22679)
- 2010(22332)
- 2009(20373)
- 2008(19875)
- 2007(17066)
- 2006(14847)
- 2005(13016)
- 学科
- 济(101062)
- 经济(100951)
- 管理(69422)
- 业(65846)
- 企(53231)
- 企业(53231)
- 方法(45894)
- 数学(39815)
- 数学方法(39446)
- 中国(29802)
- 贸(27391)
- 贸易(27373)
- 农(27164)
- 易(26622)
- 业经(24302)
- 财(24117)
- 学(21476)
- 地方(18570)
- 农业(18209)
- 制(17114)
- 环境(15881)
- 技术(15492)
- 和(15280)
- 银(15220)
- 理论(15171)
- 银行(15154)
- 务(14727)
- 财务(14662)
- 融(14658)
- 金融(14657)
- 机构
- 大学(360318)
- 学院(355209)
- 济(148100)
- 经济(145300)
- 管理(139098)
- 研究(126791)
- 理学(121248)
- 理学院(119872)
- 管理学(117941)
- 管理学院(117326)
- 中国(92836)
- 科学(78868)
- 京(77309)
- 所(63849)
- 财(63488)
- 农(63344)
- 研究所(59005)
- 业大(56811)
- 中心(55760)
- 财经(51928)
- 农业(50249)
- 北京(49140)
- 江(48754)
- 经(47637)
- 范(46209)
- 院(46074)
- 师范(45679)
- 经济学(45180)
- 经济学院(40962)
- 州(39515)
- 基金
- 项目(251740)
- 科学(196810)
- 基金(183998)
- 研究(179650)
- 家(164306)
- 国家(162763)
- 科学基金(137378)
- 社会(114796)
- 社会科(108953)
- 社会科学(108923)
- 基金项目(97245)
- 省(95206)
- 自然(89705)
- 自然科(87607)
- 自然科学(87579)
- 自然科学基金(86046)
- 划(81932)
- 教育(81006)
- 资助(75115)
- 编号(71096)
- 成果(56990)
- 重点(56797)
- 部(55689)
- 发(53804)
- 创(52379)
- 创新(49013)
- 课题(48762)
- 科研(48522)
- 国家社会(48521)
- 教育部(47321)
- 期刊
- 济(153370)
- 经济(153370)
- 研究(104326)
- 中国(65550)
- 学报(63772)
- 农(56826)
- 科学(55885)
- 管理(49187)
- 大学(47353)
- 财(45573)
- 学学(44638)
- 农业(39896)
- 教育(36910)
- 技术(27646)
- 融(27007)
- 金融(27007)
- 经济研究(26681)
- 财经(24767)
- 业经(24049)
- 业(22011)
- 贸(21573)
- 经(21289)
- 问题(20909)
- 国际(19236)
- 图书(19229)
- 科技(18233)
- 版(17335)
- 世界(16969)
- 业大(16453)
- 技术经济(16444)
共检索到514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森 刘雨 呙小明
利用2010—2021年RCEP国家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OFDI与数字贸易质量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同RCEP各成员国之间的数字贸易质量水平呈现出“南北两端高,西北方向低”的空间地域特征;数字基础设施OFDI显著提升了双边数字贸易质量,且该促进作用具有近三年的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外溢效应;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中国同RCEP相关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增强了数字基础设施OFDI对于数字贸易质量的促进作用,而科技水平差异和监管质量水平差异并不会对该促进作用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颖 李维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为此,基于2011—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2)从中国对东道国出口来看,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出口推动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公路与航空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中国自东道国进口来看,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较小;(3)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4)交互项分析发现东道国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改善对港口与航空基础设施及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对航空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对铁路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升级 技术扩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杭雷鸣
本文揭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在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当中,本文将基础设施跟要素禀赋结构结合起来考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并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差异: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性差异;中国在进口与出口方面的差异。以中国—东盟及上合组织区域为对象,采用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的基础设施增长提高了本国的进口依存度,对邻国亦然,这说明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为正。(2)邻国基础设施对中国具有空间溢出,其增长提高了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中国的基础设施对邻国同样具有空间溢出,且提高了邻国的进口依存度。这说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中国与邻国的贸易融合。此外,本文未发现"负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3)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美云 谷阳
基于2008—2022年RCEP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并且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与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迅速,网络用户量及教育研发投入力度具有明显或一定优势,新型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及提供的相关服务具有明显或一定劣势。中国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及深化与RCEP伙伴国相关领域的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原 杨莉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新的发展基石。本文基于2005-2021年跨国面板数据,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出发,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增强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2)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对个人文化与娱乐、保险和养老金、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无明显影响。与高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低收入水平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推动效果更强;(3)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渠道,间接提升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4)在研发强度约束下,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非线性的边际递减效应。鉴于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优化制度环境保障;关注数字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搭建国际数字化交流平台,培育数字化专业人才;注重提升研发投入效率,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导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为利 刘红 李艳姗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点,能否依托数字赋能推动绿色贸易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使用APEC成员国2007—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推动绿色贸易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绿色贸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传导作用;数字基础设施不仅对本国绿色贸易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对他国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长期中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溢出效果较弱;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正向影响在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不同贸易依存度和不同信息通信技术监管水平的异质性分析中均得到进一步验证,但在不同海运水平下存在差异。进一步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贸易的影响存在制度质量的非线性边际效应递减的正向促进效果。基于此,应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为绿色贸易发展数字赋能,并着力提升一国制度质量,为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绿色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政策冲击,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评估“宽带中国”战略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净影响,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组及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但仅能显著促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边际促进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大更显著。作用机制显示:“宽带中国”战略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显著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并且,持续推进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在提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的同时,间接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健全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城 白凤兰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和绿色发展转型。因此,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维度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减少了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PM2.5、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两个渠道来减少污染排放。本文还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污染减排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地区空间差异,也佐证了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黄森 毕婧 呙小明
为推动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2010-2020年相关面板数据,系统考察RCEP区域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影响。研究结论显示:RCEP国家间数据流动限制存在显著的空间群聚特征,且国家区域面积与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成正比;RCEP区域内中国开展数字服务贸易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该效应能削弱跨境数据流动限制带来的负面影响;RCEP范围内的海岛国因其孤立于海外,更加愿意与他国进行数字服务贸易,中国应该更加关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发展数字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可对我国数字贸易乃至出口贸易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出口贸易绩效,利用LSDV估计法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根据特征事实,样本期内,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态势,仅2021年出现小幅下滑,且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区均值呈阶梯状分布,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出口贸易绩效的全国和地区均值呈上下波动态势,地区均值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递减态势,省份均值在东部地区普遍较高,在西部地区普遍较低,且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差异大小不同,东部地区差异最大,西部地区差异其次,中部地区差异最小。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出口贸易绩效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强于在东部地区,在2002—2011年不显著,在2012—2021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产业融合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促进出口贸易绩效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绩效的提升作用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其提升作用增强。因此,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贸易基础;缩小数字基础设施地区差异,释放数字贸易红利;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驱动数字贸易高效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针对全球供应链的研究不断深化,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促进本国产业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论题,其中与运输成本密切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各国投资的重点。本文利用31个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1990-2008年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引入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和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指数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就物流基础设施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港口、航空和公路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但铁路基础设施的影响仅部分有效。代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的物流设施综合指数,在消除贸易障碍、增强国家出口贸易竞争力方面成效显著...
关键词:
物流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扩展的引力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艳艳 于津平
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64国1996—2016年的贸易数据,采用似无关方法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将空间模型思想引入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出口贸易模型,构建相邻效应函数,实证分析进口国及其邻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及其邻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将会减弱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加强对中等收入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