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7)
- 2023(6385)
- 2022(4496)
- 2021(3445)
- 2020(2441)
- 2019(5292)
- 2018(5035)
- 2017(9157)
- 2016(5008)
- 2015(5355)
- 2014(5206)
- 2013(5273)
- 2012(5029)
- 2011(4669)
- 2010(4777)
- 2009(4256)
- 2008(4095)
- 2007(3776)
- 2006(3383)
- 2005(3071)
- 学科
- 济(29799)
- 经济(29778)
- 管理(17324)
- 业(13250)
- 中国(11050)
- 业经(10330)
- 企(10100)
- 企业(10100)
- 方法(9075)
- 产业(8815)
- 数学(8354)
- 数学方法(8296)
- 信息(8227)
- 总论(7889)
- 信息产业(7870)
- 地方(7108)
- 农(6113)
- 城市(6008)
- 财(5926)
- 环境(5744)
- 发(4926)
- 技术(4504)
- 农业(4390)
- 城市经济(4249)
- 学(4178)
- 资源(3857)
- 银(3777)
- 银行(3764)
- 制(3694)
- 行(3616)
- 机构
- 大学(79997)
- 学院(78919)
- 济(34482)
- 经济(33547)
- 管理(30956)
- 研究(29831)
- 理学(26454)
- 理学院(26098)
- 管理学(25774)
- 管理学院(25621)
- 中国(21347)
- 科学(18613)
- 京(18162)
- 财(14538)
- 所(14325)
- 农(13687)
- 中心(13426)
- 研究所(13120)
- 业大(12362)
- 江(11903)
- 财经(11667)
- 院(11640)
- 北京(11337)
- 范(11238)
- 师范(11145)
- 经济学(11056)
- 农业(10958)
- 经(10713)
- 经济学院(10044)
- 州(9778)
- 基金
- 项目(58466)
- 科学(47127)
- 基金(43612)
- 研究(41149)
- 家(38907)
- 国家(38666)
- 科学基金(33685)
- 社会(28833)
- 社会科(27616)
- 社会科学(27604)
- 基金项目(23085)
- 省(22119)
- 自然(20992)
- 自然科(20563)
- 自然科学(20555)
- 自然科学基金(20136)
- 划(19202)
- 教育(16871)
- 资助(15645)
- 编号(15480)
- 发(13542)
- 国家社会(13172)
- 重点(13166)
- 创(12179)
- 部(12155)
- 创新(11617)
- 成果(11156)
- 发展(10848)
- 计划(10729)
- 展(10706)
共检索到11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靳景玉 张媛媛
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抓手,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实现节能减排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可以显著提升城市能源利用效率,这一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克服试点选取非随机性、缓解内生性问题和反事实检验等得以强化。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产业集聚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存在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业结构均衡城市、产业结构高水平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更为突出,当样本城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长江中游经济圈时,数字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更好。本研究为因地制宜释放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在减碳领域和绿色变革等改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数字红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思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树华 王紫嫣 梁甜 方鹏飞
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基础设施在新时代背景下与新兴技术结合的转型产物,发挥着社会稳定器、风险调节器和经济新引擎的作用,是激发投资和创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评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对其投入效率准确测算,本文基于2019~2021年我国28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及空间计量方法测算效率并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北京、上海、广东和内蒙古4个省(区、市)连续3年实现投入产出有效,整体效率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格局;(2)新基建投入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会促进邻近地区城镇化发展。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新基建投入效率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孙红蕾 马岩 郑建明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年攀升,正确理解和准确测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提升城市承载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角度,综合运用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测度,探讨江苏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标杆管理、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静 张宏海
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成长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与低效是供给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文章基于1981—201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时间序列数据,对各类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及效率进行测度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 异质性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静 张宏海
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产业成长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与低效是供给水平低下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文章基于1981—201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时间序列数据,对各类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及效率进行测度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出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 异质性 实证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蔡洁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1.投融资渠道单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性资源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模式实现的。政府资金和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占投资总额的80%以上,直接投资比例不到20%。许多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军辉
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环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事业开展过程中需要涉及的重要内容,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效益,能发挥重要意义。文章围绕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效益 提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安 尹燕飞
本文应用非参数估计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中国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水平。将建设基础设施的劳动力和物质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将经济增长设置为期望产出指标,引入其对环境的污染为非期望产出。将中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产出数据为生产可能集,基于二阶段的SBM和CCR模型来评估中国基础设施效率水平。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有非期望产出和无非期望产出的两种情况下,东部省份基础设施效率要高于中部省份,中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另一方面,在非期望产出权重提高时,各省份的基础设施效率趋于下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边志强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丁可可 雷俐
文章利用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抑制效应,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48.98%;(3)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受到数字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而言,高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下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修岩 王雨昕
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而数字经济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文章从宏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20年的样本数据,从中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梯度和多中心指数维度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不同行业企业选址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程度的上升。这表现为CBD附近人口的密集化,同时人口密度随距离递减的速度加快,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展为城市中心带来更强的内聚动力,使得该区域更加紧凑。(2)尽管核心区域更为紧凑,但城市也在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新兴次级中心的形成与扩散。(3)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散,但这并未根本改变人口向城市中心的整体聚集倾向。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缓解中心区域压力,带动城市各区域共同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其轩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政策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06年—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著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且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或提升经济集聚进而赋能城市低碳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城市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