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7)
- 2023(16720)
- 2022(13307)
- 2021(12257)
- 2020(10083)
- 2019(22701)
- 2018(21973)
- 2017(40872)
- 2016(21680)
- 2015(24104)
- 2014(23291)
- 2013(22868)
- 2012(20842)
- 2011(18475)
- 2010(17873)
- 2009(15938)
- 2008(15235)
- 2007(13164)
- 2006(10987)
- 2005(9131)
- 学科
- 济(89980)
- 经济(89891)
- 管理(60992)
- 业(56609)
- 企(44320)
- 企业(44320)
- 方法(42076)
- 数学(38197)
- 数学方法(37772)
- 中国(27502)
- 农(25203)
- 财(24593)
- 业经(22033)
- 贸(18880)
- 贸易(18871)
- 易(18514)
- 农业(17180)
- 学(15269)
- 制(15187)
- 地方(14967)
- 产业(14040)
- 银(13715)
- 环境(13685)
- 银行(13678)
- 务(13619)
- 财务(13576)
- 财务管理(13549)
- 技术(13353)
- 行(13088)
- 融(12982)
- 机构
- 大学(298950)
- 学院(296003)
- 济(129022)
- 经济(126912)
- 管理(117441)
- 理学(102677)
- 研究(101672)
- 理学院(101606)
- 管理学(99951)
- 管理学院(99397)
- 中国(77834)
- 京(62574)
- 科学(61004)
- 财(56443)
- 农(51115)
- 所(48632)
- 中心(47855)
- 业大(46154)
- 财经(45800)
- 研究所(44854)
- 经(42327)
- 经济学(41120)
- 江(40492)
- 农业(40327)
- 北京(38908)
- 经济学院(37329)
- 院(37314)
- 范(36503)
- 师范(36016)
- 财经大学(34564)
- 基金
- 项目(214534)
- 科学(170393)
- 基金(160069)
- 研究(153182)
- 家(142398)
- 国家(141281)
- 科学基金(121414)
- 社会(101764)
- 社会科(96728)
- 社会科学(96705)
- 基金项目(84123)
- 省(80013)
- 自然(78277)
- 自然科(76591)
- 自然科学(76565)
- 自然科学基金(75238)
- 教育(69500)
- 划(69140)
- 资助(64123)
- 编号(59345)
- 重点(48453)
- 部(48079)
- 成果(46320)
- 发(45464)
- 创(45391)
- 国家社会(44812)
- 创新(42587)
- 科研(42031)
- 教育部(41506)
- 大学(40119)
- 期刊
- 济(127930)
- 经济(127930)
- 研究(82102)
- 中国(56369)
- 学报(49473)
- 科学(44680)
- 农(44627)
- 财(42889)
- 管理(41832)
- 大学(38155)
- 学学(35803)
- 农业(30811)
- 教育(27480)
- 技术(25401)
- 融(24036)
- 金融(24036)
- 经济研究(22687)
- 财经(22152)
- 业经(20123)
- 经(19176)
- 业(17581)
- 问题(17162)
- 图书(16101)
- 贸(15654)
- 统计(14744)
- 版(14231)
- 世界(14040)
- 技术经济(13937)
- 科技(13885)
- 国际(13816)
共检索到425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筱媛 张丽君 刘晴 贾雪梅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多期数据,采用事先参数法构建中国地市级收入机会不平等指数,利用中国地市级宏观层面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基础设施产出两方面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基于宏微观数据的匹配,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和机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且该结果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发现:(1)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东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收入机会不平等效应最为显著;(2)在机制分析中,检验了劳动力就业水平、城市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调节效应;(3)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红利”,缓解居民收入机会不平等,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守坤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作用方向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合理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综合影响效应,文章针对1980-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各省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全部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其地区差异。然而,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只有在达到一定门槛值之后才可能会降低其地区差异。对于这种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中出现的非线性效应,文章从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李金昌
未被观测经济(NOE)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影响,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动态均衡解的劳动报酬模型得到,随着NOE规模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即劳动者从事NOE部门的报酬与从事可观测部门的报酬之差)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但边际变化率先增后减。当考虑劳动者决策的随机动态调整因素时,NOE规模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高低两个动态变化均衡点。在该模型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NOE规模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和腐败水平也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城市化水平则呈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
关键词:
未被观测经济 居民收入不平等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 于津平
选取2006-2017年6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就全样本而言,有60%以上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化未达到拐点;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倒"U"型关系在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为显著。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公路基础设施便利化在拐点前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与收入不平等呈正相关关系,在达到拐点后通过降低工农业人均产出差距对收入不平等产生负相关影响;铁路基础设施在达到拐点前通过降低工农业人均产出差距与收入不平等呈负相关,但城市化不是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主要中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智勇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如何?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就业者的影响又如何?利用1989-2010年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分行业分地区分时期研究了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的就业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相当于投资和消费推动就业增长的11.3%-29%,但FDI对中国就业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并且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差异。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FDI对就业的影响明显不同。在当前经济增长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勇
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涨以及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中国产业能否逐渐提升效率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中等收入阶段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经济,尤其是FDI的利用,但是劳动生产率却并不高。这使得人们难免怀疑FDI对生产效率的作用。而FDI对产业生产效率有何种影响也一直未有共识。利用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文章分析并测算了FDI对非农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FDI对于产业效率的影响有限,仅对第三产业生产效率有一定促进作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才有效促进了产业效率的提升。未来引进FDI时应当采取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约束条件,...
关键词:
FDI 中国产业效率 系统GMM回归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荣 吴云峰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云 张建顺 陈珊
基于199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使用滞后生均公共教育支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从经验研究角度考察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这主要是由公共教育支出增加所导致的教育扩展压缩效应和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布共同引起的。运用多个公共教育支出的替代指标以及进行分地区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均证明模型结论是稳健的。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今后在继续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的同时,还应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注重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配。
关键词:
公共教育支出 收入分配不平等 经验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张维昊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分配格局,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及2014年3轮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和与之相匹配的区县层面最低工资标准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每提高100元,衡量居民收入不平等水平的基尼系数显著下降0.024,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或用各类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保持。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主要通过收入效应使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获得提升,进而缩减了其与中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本文并没有发现就业挤出作用存在的明显证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储雪玲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仅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还体现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后者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基于中西部5省(市、区)218个村的2009年、2011年与2013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基尼系数为0.38,接近收入分配状况的国际警戒线。在农村基础设施中,自来水、电力和集市普及率逐步提高,道路普及率增长迅速。同时,农村道路设施可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且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冀福俊
基于2006~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东中部地区回归系数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表明该地区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边际正向影响低于西部地区。这一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打破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消除障碍,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城镇化 公共基础设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安磊
基于中国2005—2013年地市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房价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住宅类与非住宅类两种商品房价格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时可能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是否在东西部地区表现出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动态演变特征逐步显现,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就全国而言,两类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住宅类商品价格上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分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住宅类商品房价格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非住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安磊
基于中国2005—2013年地市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房价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住宅类与非住宅类两种商品房价格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时可能存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是否在东西部地区表现出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动态演变特征逐步显现,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就全国而言,两类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住宅类商品价格上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分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住宅类商品房价格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非住宅商品房价格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刑乃千 师文明
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体上对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有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却存在抑制作用,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除西部地区外也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投融资体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统筹规划,选择正确的优先投资方向,使有限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福利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导致产业转移,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而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与地区收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信息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中国252个地市级的经验证据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加入WTO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结构与贫困、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