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3)
- 2023(18444)
- 2022(15044)
- 2021(13837)
- 2020(11520)
- 2019(25977)
- 2018(25263)
- 2017(46906)
- 2016(24559)
- 2015(27297)
- 2014(26624)
- 2013(26409)
- 2012(24310)
- 2011(22042)
- 2010(21767)
- 2009(19826)
- 2008(19131)
- 2007(16911)
- 2006(14923)
- 2005(12733)
- 学科
- 济(120972)
- 经济(120867)
- 管理(71516)
- 业(65717)
- 企(52573)
- 企业(52573)
- 方法(47522)
- 数学(42475)
- 数学方法(41999)
- 中国(32304)
- 农(29458)
- 地方(26420)
- 业经(25796)
- 财(25742)
- 贸(21555)
- 贸易(21544)
- 学(21051)
- 易(20990)
- 农业(20230)
- 制(18737)
- 环境(17634)
- 银(16319)
- 银行(16280)
- 融(16041)
- 金融(16039)
- 和(16010)
- 地方经济(15688)
- 行(15634)
- 技术(15467)
- 产业(14969)
- 机构
- 大学(353094)
- 学院(352054)
- 济(157613)
- 经济(154866)
- 管理(136044)
- 研究(123965)
- 理学(117609)
- 理学院(116279)
- 管理学(114401)
- 管理学院(113718)
- 中国(94089)
- 京(74029)
- 科学(73236)
- 财(67896)
- 所(60602)
- 农(57925)
- 中心(56715)
- 研究所(55406)
- 财经(54920)
- 业大(51743)
- 经(50182)
- 江(50143)
- 经济学(49736)
- 北京(46545)
- 农业(45471)
- 院(45008)
- 经济学院(44708)
- 范(44668)
- 师范(44070)
- 财经大学(40942)
- 基金
- 项目(243335)
- 科学(192427)
- 基金(179589)
- 研究(174777)
- 家(158799)
- 国家(157539)
- 科学基金(134925)
- 社会(115368)
- 社会科(109569)
- 社会科学(109542)
- 基金项目(94265)
- 省(91873)
- 自然(86573)
- 自然科(84477)
- 自然科学(84446)
- 自然科学基金(82988)
- 教育(79998)
- 划(78495)
- 资助(72496)
- 编号(67639)
- 重点(55378)
- 部(54378)
- 成果(53462)
- 发(53327)
- 创(50788)
- 国家社会(49798)
- 创新(47676)
- 教育部(46966)
- 课题(46949)
- 科研(46848)
- 期刊
- 济(171103)
- 经济(171103)
- 研究(102757)
- 中国(67619)
- 学报(55461)
- 管理(52745)
- 农(51839)
- 科学(51806)
- 财(51699)
- 大学(42694)
- 学学(40360)
- 农业(35478)
- 教育(32810)
- 技术(32743)
- 融(30118)
- 金融(30118)
- 经济研究(29127)
- 财经(27780)
- 业经(25752)
- 经(24098)
- 问题(22387)
- 业(19798)
- 贸(19665)
- 技术经济(18291)
- 国际(17724)
- 世界(17645)
- 统计(17212)
- 版(16219)
- 图书(16112)
- 资源(15732)
共检索到52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远东 裴馨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实施的“快进键”,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释放互联网发展效应、城市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规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阳 王守峰 李勋来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体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5—2018年285个地级以及上城市的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值,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缩小了中西部城市、南方城市、大中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第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互联网用户规模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效应传导机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继续贯彻"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示范城市的带头作用,通过增加互联网用户规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微 王新爱 郑展
本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这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拉动作用为0.01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大城市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产生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治理效应,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向仙虹 张瀚月 杨国歌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渐近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网络基础设施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平均而言,“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下降约12.31个百分点。异质性检验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碳排放量高的地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山 许秋生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减排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选取我国2007—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在排除可能的非随机选择因素和内生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区位异质性、城市规模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宽带中国”战略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视角下,“宽带中国”战略对碳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在不同权重矩阵下有所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晖 李靖 权天舒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重塑传统经济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但存在随着年份逐渐上升的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城市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薛飞 周民良 刘家旗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东中西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南北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南部地区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的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福前 田鸽 张勋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论证。那么,数字基础设施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能否促进以代际流动为代表的、更能体现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开放性的纵向公平?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人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首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代际收入流动分析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然后将“宽带中国”政策外生冲击与CFPS数据相结合,利用DID模型以及包括工具变量法在内的多种内生性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这一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劳动力供给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父代对农村户籍子代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减少农村户籍子代对父代社会资本的继承,即能够通过破解教育资源以及高水平社会资本对农村户籍子代的约束,实现对劳动力供给侧的数字化赋能。从劳动力需求侧来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社会监督,促进公平与法治,可以为农村户籍子代收入向上流动提供良好的“市场运气”,实现对劳动力需求侧的数字化赋能。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事实对代际向上流动的影响以及更全面地评价数字基础设施对公平和效率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也为政府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流动性、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持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温思敏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来分析“宽带中国”战略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显著促进了碳减排效应,但是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的实行提高了相邻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在促进碳减排效应的同时增加了成熟型城市和中国西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城市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是“宽带中国”战略影响碳减排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包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金花 郭檬楠 郭淑芬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引擎。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进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替代部分人力资本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和资源配置优化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性质和产权性质发挥着调节作用。笔者根据信息资源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倍差法模型,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资源配置优化发挥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技术密集度和非国有企业属性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关系方面拓展了信息传递理论和创新交互理论的应用边际,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配置扭曲——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与机制——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技术知识扩散——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产业化——来自“宽带中国”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能源效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