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63)
- 2023(21556)
- 2022(17899)
- 2021(16559)
- 2020(13923)
- 2019(31281)
- 2018(30863)
- 2017(57388)
- 2016(30867)
- 2015(34339)
- 2014(33308)
- 2013(33006)
- 2012(30131)
- 2011(27014)
- 2010(27023)
- 2009(24843)
- 2008(24696)
- 2007(22303)
- 2006(19468)
- 2005(17158)
- 学科
- 济(130018)
- 经济(129883)
- 业(107095)
- 管理(100900)
- 企(94281)
- 企业(94281)
- 方法(57974)
- 数学(48027)
- 数学方法(47483)
- 农(38662)
- 业经(38022)
- 财(37937)
- 中国(36751)
- 农业(26804)
- 务(26192)
- 财务(26128)
- 财务管理(26076)
- 制(25747)
- 贸(25316)
- 贸易(25299)
- 企业财务(24737)
- 易(24659)
- 技术(24296)
- 地方(23666)
- 理论(22491)
- 和(21244)
- 学(20770)
- 银(20409)
- 划(20404)
- 银行(20364)
- 机构
- 学院(432928)
- 大学(428831)
- 济(180785)
- 经济(177351)
- 管理(171214)
- 理学(146713)
- 理学院(145202)
- 管理学(142924)
- 管理学院(142105)
- 研究(140380)
- 中国(111488)
- 京(90014)
- 财(84597)
- 科学(83242)
- 农(71566)
- 所(68580)
- 财经(67015)
- 江(65968)
- 中心(65942)
- 业大(62566)
- 研究所(61790)
- 经(61068)
- 北京(56500)
- 农业(56120)
- 经济学(55127)
- 范(53214)
- 师范(52545)
- 州(52299)
- 院(51150)
- 经济学院(49808)
- 基金
- 项目(287727)
- 科学(227854)
- 研究(211436)
- 基金(209684)
- 家(182958)
- 国家(181377)
- 科学基金(157047)
- 社会(136235)
- 社会科(129289)
- 社会科学(129258)
- 省(112401)
- 基金项目(110023)
- 自然(100737)
- 自然科(98371)
- 自然科学(98339)
- 教育(97819)
- 自然科学基金(96683)
- 划(93959)
- 资助(85004)
- 编号(84676)
- 成果(67678)
- 重点(64859)
- 创(63778)
- 部(63482)
- 发(61860)
- 创新(59000)
- 课题(58857)
- 国家社会(57201)
- 教育部(54963)
- 科研(54955)
- 期刊
- 济(198895)
- 经济(198895)
- 研究(124817)
- 中国(89322)
- 管理(69774)
- 财(69219)
- 农(65126)
- 学报(64348)
- 科学(60903)
- 大学(49965)
- 教育(47776)
- 学学(46753)
- 农业(44437)
- 技术(42356)
- 融(40757)
- 金融(40757)
- 业经(33905)
- 财经(33535)
- 经济研究(32156)
- 经(29004)
- 业(26976)
- 问题(25838)
- 技术经济(23003)
- 贸(22513)
- 图书(21661)
- 统计(20576)
- 版(20537)
- 商业(20095)
- 科技(20075)
- 现代(19944)
共检索到65299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和资源配置优化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性质和产权性质发挥着调节作用。笔者根据信息资源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构建倍差法模型,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证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降低、资源配置优化发挥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技术密集度和非国有企业属性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关系方面拓展了信息传递理论和创新交互理论的应用边际,揭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 王励铧
本文基于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劳动力流动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两种机制;(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中更强;(4)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本文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智勇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宽带中国”战略作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实施方案,在二代涉入的情境下,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家族企业绿色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来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同时二代涉入正向调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全面引领型省份、二代实际控制的家族企业中更显著,最终改善了地区环境绩效。文章结论将有助于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与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2)“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强化政府科教投入、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和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量”与“质”;(3)“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存在大中小规模城市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加强“宽带中国”战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微 王新爱 郑展
本文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这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拉动作用为0.01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大城市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产生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治理效应,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范红忠 范乐怡 宋颜希
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提升了城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并会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在沿海地区、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信息化和数字金融优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释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创新潜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金花 郭檬楠 郭淑芬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引擎。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进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替代部分人力资本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孔东民 陶云清
本文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标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这一结论在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管理效率提高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以及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中。进一步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显著促进了企业权益类投资和信息化投资;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度,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远东 裴馨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实施的“快进键”,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释放互联网发展效应、城市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规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向仙虹 张瀚月 杨国歌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环 魏佳丽 于立宏
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深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以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转型升级,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消除样本选择偏差以及选择城市坡度作为外生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升高端人力资本和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在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地,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果还显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制造业行业中成长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最大,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影响并不明显。结论不仅拓宽了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薛成 孟庆玺 何贤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抢抓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解答网络基础设施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信息传递和技术知识扩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和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向内部子公司的技术知识扩散,还可以促进与外部其他公司的技术合作。前者表现为注册地被选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后,当地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后者则体现为当地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联合创新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上市公司的技术水平较高,或者子公司的地理位置较分散、网络基础设施较完备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内部技术知识扩散的积极作用更大;而当上市公司技术水平较高或者所在地区互联网用户较多时,网络基础设施对公司之间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更大。可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有利于发挥技术知识的正外部性。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技术知识扩散 宽带中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晓芳 谢宝剑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影响下,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基于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相比于衰退期企业,其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服务业企业,其对制造业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相比于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企业,其对中部地区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三个机制增加企业劳动雇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为不同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创造广阔就业空间,但相比于低学历劳动力,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相比于财务岗位、销售岗位、其他岗位特别是生产岗位,其对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岗位的就业创造效应更显著。因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业创造效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推动地区就业规模稳定增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仪坤 步丹璐
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发展阶段,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与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合愈加紧密,已逐渐成为推动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为背景,利用2010—2020年129家沪深A股上市涉农企业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实证检验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农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涉农企业价值。具体而言,在坡度较大、日照时长较短、中西部地区以及可食用农产品企业中这种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涉农企业价值存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水平提高→企业价值提升”“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企业价值提升”和“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销售管理模式变革→企业价值提升”三条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应,也对信息时代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宽带中国”战略 涉农企业 企业价值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双碳”目标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碳排放——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与代际收入向上流动性——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劳动力配置扭曲——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降低碳排放的效应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中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低碳发展——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