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4)
- 2023(12225)
- 2022(9579)
- 2021(8149)
- 2020(6724)
- 2019(14493)
- 2018(14099)
- 2017(27285)
- 2016(14489)
- 2015(15811)
- 2014(15332)
- 2013(15672)
- 2012(14076)
- 2011(12255)
- 2010(12670)
- 2009(12028)
- 2008(12192)
- 2007(11052)
- 2006(9650)
- 2005(9036)
- 学科
- 业(80663)
- 企(74371)
- 企业(74371)
- 济(67450)
- 经济(67378)
- 管理(63210)
- 业经(29853)
- 方法(27913)
- 财(23612)
- 农(23228)
- 数学(20015)
- 数学方法(19854)
- 务(18984)
- 财务(18967)
- 财务管理(18953)
- 企业财务(17994)
- 农业(17158)
- 技术(16653)
- 中国(15427)
- 制(14697)
- 策(12984)
- 理论(12650)
- 划(12619)
- 和(12610)
- 贸(11912)
- 贸易(11907)
- 易(11619)
- 体(11099)
- 产业(11054)
- 企业经济(10952)
- 机构
- 学院(216535)
- 大学(210692)
- 济(92710)
- 管理(91025)
- 经济(90947)
- 理学(78087)
- 理学院(77396)
- 管理学(76567)
- 管理学院(76140)
- 研究(66784)
- 中国(53911)
- 京(43563)
- 财(43494)
- 科学(39360)
- 农(38953)
- 财经(34472)
- 江(33522)
- 所(33366)
- 业大(31424)
- 经(31343)
- 中心(30906)
- 农业(30750)
- 研究所(30009)
- 经济学(27244)
- 北京(26938)
- 州(26629)
- 商学(26157)
- 商学院(25916)
- 财经大学(25334)
- 经济学院(24601)
- 基金
- 项目(142417)
- 科学(114251)
- 基金(105461)
- 研究(104858)
- 家(91756)
- 国家(90902)
- 科学基金(80044)
- 社会(69791)
- 社会科(66310)
- 社会科学(66294)
- 省(56014)
- 基金项目(54634)
- 自然(51006)
- 自然科(49925)
- 自然科学(49910)
- 自然科学基金(49154)
- 划(45554)
- 教育(45456)
- 资助(41837)
- 编号(41591)
- 业(35375)
- 创(33209)
- 成果(32586)
- 重点(31080)
- 部(30795)
- 发(30631)
- 创新(30054)
- 国家社会(29699)
- 制(28090)
- 性(27336)
- 期刊
- 济(105635)
- 经济(105635)
- 研究(60366)
- 中国(40910)
- 管理(38550)
- 财(37729)
- 农(36573)
- 学报(30288)
- 科学(29202)
- 农业(25501)
- 大学(23319)
- 学学(22022)
- 技术(20804)
- 融(20211)
- 金融(20211)
- 业经(20012)
- 财经(17448)
- 业(16881)
- 经济研究(16775)
- 教育(16445)
- 经(15138)
- 技术经济(13544)
- 问题(13054)
- 图书(12600)
- 财会(11852)
- 现代(11489)
- 商业(11478)
- 贸(10867)
- 世界(10855)
- 会计(9997)
共检索到325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回归从专业化和多样化层面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样本检验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沿海省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作用机制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加快要素流动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蛟 宫云飞 郭艳慧 鲍芙蓉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总体GVC地位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而科技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同期积极推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攀升,行业竞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的调节效应较弱。这一结论为新发展格局阶段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双循环驱动下国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区域异质化调节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政策着力点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沈超
基于UIBE GVC-ADB 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邱雪情 卓乘风 毛艳华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际循环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7年,其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科学论证。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并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视角探讨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我国GVC地位,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提升GVC地位的重要途径;并且,当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GVC地位的提升力度(1.94%)依然高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0.09%)。进一步,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结构具有门槛效应,新基建投资占比超过23.11%以后,其对GVC地位的中介效应才能凸显。实现基础设施的"双轮驱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大对新基建的关注。上述结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科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我国GVC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秀香 黄伟凤
生产性服务是增加值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品投入,对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OECD AMNE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来看,专业与科学技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投入均能显著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运输和储存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一定正向影响,而信息和通信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有负向影响,对后向参与度则有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游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环
在考量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2011—2021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同时助力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均有助于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且融合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布设“天地一体、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先进引领、后发追赶”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和构建“企业参与、多方协作”的跨区域合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丰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助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桑玉昆 冯绪猛
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能获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性红利。最后提出,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性、跟进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提升全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帅 银成钺 张宁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关系受到一系列东道国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2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突破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后发现,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升二者正向关系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居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任暠凯 王文治
数字技术,作为驱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引入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探究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品进口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并且数字非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抑制作用更强;对于高价值链地位企业、内资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数字品产生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品进口通过创新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而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且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负面影响超越了创新效应带来的正向作用,加剧了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面对的“低端锁定”困境;发展和完善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负向作用。建议不断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进而助力突破“低端锁定”困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凤娇 陈蓉
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出口增值能力指数比较测度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构建上游依赖度和下游依赖度指标实证评估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于中国大陆。同时,中国大陆生产性服务业对台湾地区偏向于上游依赖,而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大陆偏向于下游依赖。未来,两岸应重点加强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日实施,探索构建以大陆市场为核心的国家价值链。
关键词:
两岸 生产性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文建东 花福秀
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假设健康是由公共健康支出、生产性基础设施服务和环境质量共同组成,考察了公众健康意识的改变是如何通过影响政府对健康及环保的投入而影响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得出:存在环境质量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机制,福利最大化下的政府应当投入环保支出改善环境;当公众越是关心健康,政府可选择的税收支出、公共健康支出和环保支出越会不断上升,实现提升健康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同时使经济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29个省1997—2013年的数据,通过面板计量模型验证了理论部分关于健康方程的假设,同时证实环境通过作用于健康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的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学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导向,也是改善双边贸易质量、加快贸易转型的主要基础。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在深化"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深度,加快产业合作与行业对接,共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