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5)
- 2023(12120)
- 2022(9596)
- 2021(8326)
- 2020(6918)
- 2019(14974)
- 2018(14684)
- 2017(27516)
- 2016(14741)
- 2015(16109)
- 2014(15187)
- 2013(15088)
- 2012(13573)
- 2011(11901)
- 2010(12250)
- 2009(11435)
- 2008(11620)
- 2007(10836)
- 2006(9565)
- 2005(8793)
- 学科
- 业(79470)
- 企(74581)
- 企业(74581)
- 济(68383)
- 经济(68316)
- 管理(62041)
- 业经(31345)
- 方法(27526)
- 农(23554)
- 财(22817)
- 技术(20055)
- 数学(19538)
- 数学方法(19384)
- 务(18424)
- 财务(18418)
- 财务管理(18407)
- 农业(17601)
- 企业财务(17416)
- 中国(16343)
- 制(13742)
- 理论(13736)
- 策(13728)
- 划(13715)
- 技术管理(13634)
- 和(12472)
- 企业经济(12281)
- 产业(11867)
- 经营(11787)
- 体(10914)
- 贸(10540)
- 机构
- 学院(214275)
- 大学(207098)
- 济(93040)
- 经济(91464)
- 管理(90809)
- 理学(77889)
- 理学院(77198)
- 管理学(76335)
- 管理学院(75920)
- 研究(65623)
- 中国(53036)
- 京(42754)
- 财(42334)
- 农(38857)
- 科学(38345)
- 江(33924)
- 财经(33250)
- 所(32097)
- 业大(32058)
- 农业(30649)
- 中心(30368)
- 经(30190)
- 研究所(28798)
- 经济学(27355)
- 州(26429)
- 北京(26249)
- 商学(26003)
- 商学院(25775)
- 经济管理(25259)
- 经济学院(24731)
- 基金
- 项目(140679)
- 科学(113741)
- 研究(105151)
- 基金(103076)
- 家(89329)
- 国家(88466)
- 科学基金(78466)
- 社会(69821)
- 社会科(66490)
- 社会科学(66473)
- 省(57595)
- 基金项目(54524)
- 自然(49149)
- 自然科(48148)
- 自然科学(48134)
- 自然科学基金(47418)
- 教育(46274)
- 划(46173)
- 编号(41427)
- 资助(39678)
- 创(36829)
- 业(36067)
- 创新(33293)
- 成果(31637)
- 发(31307)
- 重点(31184)
- 部(30231)
- 国家社会(29616)
- 制(28588)
- 课题(27794)
- 期刊
- 济(106510)
- 经济(106510)
- 研究(61127)
- 中国(44326)
- 管理(40362)
- 财(36747)
- 农(36727)
- 科学(29075)
- 学报(28520)
- 农业(25602)
- 大学(22527)
- 技术(22140)
- 学学(21378)
- 业经(20330)
- 教育(19845)
- 融(18819)
- 金融(18819)
- 业(17166)
- 财经(16806)
- 经济研究(16522)
- 技术经济(14787)
- 经(14709)
- 问题(13267)
- 科技(12305)
- 现代(11842)
- 财会(11475)
- 商业(11208)
- 世界(10337)
- 策(10315)
- 贸(10083)
共检索到324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修广利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创新要素集聚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创新要素乘数效应、制定差异化转型策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修广利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中,创新要素集聚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显著。据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创新要素乘数效应、制定差异化转型策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宏 李斯林 余红心
运用静态博弈以及演化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3—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中间机制,回应IT生产率悖论;数字基础设施对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对高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第二产业。因此,政府亟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企业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化发展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温湖炜 钟启明
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数字基础设施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研发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依赖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效应,而服务业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商业模式创新而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吴婷
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能力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4—2017年省级样本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能力,研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2)数字化能力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数字化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数字化能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3)数字化人才数量越多,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勇 黎鹏
从时空压缩效应、通用目的技术、信息通信平台和网络效应四个功能维度,分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6年东盟国家面板数据,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东盟国家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东盟国家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属于技术进步主导型的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网络效应,对东盟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郗恩崇 徐智鹏 张丹
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探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2001~2011年的TFP呈递增趋势,但部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与外部冲击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存在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广义矩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骆文月 随洪光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基础设施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整体上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区分流量效应和存量效应发现:传统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均提高技术进步、抑制规模经济;在技术效率方面,传统基础设施流量效应显著提高技术效率,存量效应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的存量效应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抑制规模经济,流量效应促进规模经济、抑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交互效应说明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存量和流量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时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本文构建一个异质性企业家模型,以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深入考察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机理,同时考虑金融摩擦、劳动摩擦和其他财税政策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TFP效应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TFP具有明显的"倒U型"影响,即存在TFP最大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这源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影响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即自融资机制,对企业间要素配置的重要影响。信贷约束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TFP效应影响显著(企业家面临的信贷约束越严重,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TFP的影响越大)。存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本文构建一个异质性企业家模型,以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深入考察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机理,同时考虑金融摩擦、劳动摩擦和其他财税政策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TFP效应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TFP具有明显的"倒U型"影响,即存在TFP最大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这源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影响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即自融资机制,对企业间要素配置的重要影响。信贷约束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TFP效应影响显著(企业家面临的信贷约束越严重,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TFP的影响越大)。存贷利差的影响则较弱。减少劳动摩擦可增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TFP效应,较大的有效基础设施服务、企业间差异性和公共消费性支出也具有类似影响,利用消费税融资可更好地发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TFP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谷成 尹朝静 吴清华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晓兰 鄢伟波
通过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检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88—2014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检验农村灌溉、道路、电力和医疗基础设施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这四类农村基础设施都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且灌溉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医疗基础设施,高于道路和电力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种植规模的提高和种植结构的调整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人均GDP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净替代效应。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外部性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金花 郭檬楠 郭淑芬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引擎。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进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替代部分人力资本投入、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宣旸 张万里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地区基础设施改进会从外部性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基础设施变化条件下,我国分地区集聚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差异需作分类研究,以便深入讨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使用PSTR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有关计算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的指标,实证研究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经济随着基础设施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相关多样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非线性影响,并基本为正;集聚经济对GML指数的正向作用小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出现过度集聚现象;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商投资均随着基础设施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强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政府干预促进当地生产水平,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作用随着基础设施增加而降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炜 张豪 王丰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及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体上具有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电信网络基础表现为"负溢出";电信网络基础和信息服务水平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电信网络基础的影响更大;电信网路基础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东部影响最大,中西部次之,信息服务水平则相反。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其空间溢出的特点,加强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适度考虑其内部结构,不仅要加强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应的服务水平也要同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