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9)
- 2023(10216)
- 2022(7949)
- 2021(6806)
- 2020(5408)
- 2019(11512)
- 2018(11202)
- 2017(20418)
- 2016(10575)
- 2015(11552)
- 2014(10614)
- 2013(10298)
- 2012(9145)
- 2011(8183)
- 2010(8402)
- 2009(7804)
- 2008(7540)
- 2007(6949)
- 2006(5892)
- 2005(5077)
- 学科
- 济(42694)
- 经济(42673)
- 业(41192)
- 管理(40546)
- 企(36517)
- 企业(36517)
- 方法(15723)
- 业经(15662)
- 技术(15540)
- 数学(12982)
- 数学方法(12840)
- 中国(12359)
- 技术管理(11894)
- 农(11744)
- 产业(10842)
- 财(10147)
- 信息(9637)
- 总论(9222)
- 信息产业(9108)
- 银(7929)
- 理论(7927)
- 农业(7917)
- 银行(7899)
- 制(7682)
- 行(7602)
- 融(7383)
- 金融(7383)
- 贸(7376)
- 贸易(7371)
- 学(7249)
- 机构
- 学院(149193)
- 大学(147754)
- 管理(62479)
- 济(61001)
- 经济(59852)
- 理学(54275)
- 理学院(53741)
- 管理学(53010)
- 管理学院(52707)
- 研究(47303)
- 中国(35033)
- 京(30190)
- 科学(28031)
- 财(26249)
- 农(23255)
- 江(22686)
- 业大(22221)
- 中心(22062)
- 所(21966)
- 财经(20917)
- 研究所(20114)
- 范(19268)
- 师范(19079)
- 经(19036)
- 北京(18567)
- 农业(18237)
- 经济学(17938)
- 州(17853)
- 院(17457)
- 商学(16943)
- 基金
- 项目(105674)
- 科学(85575)
- 研究(78953)
- 基金(76965)
- 家(67391)
- 国家(66780)
- 科学基金(58862)
- 社会(52634)
- 社会科(50170)
- 社会科学(50156)
- 省(43211)
- 基金项目(40161)
- 自然(36580)
- 教育(36186)
- 自然科(35834)
- 自然科学(35823)
- 划(35634)
- 自然科学基金(35275)
- 编号(31060)
- 创(28941)
- 资助(28495)
- 创新(25911)
- 成果(24318)
- 重点(23547)
- 发(23071)
- 国家社会(22532)
- 部(22344)
- 课题(21554)
- 业(21165)
- 制(20802)
共检索到219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桑玉昆 冯绪猛
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能获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性红利。最后提出,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性、跟进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提升全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逖
“双循环”融通视域下,谋划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新策略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作用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集聚正向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中介机制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通过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提高产品多样性、加强数字新基建强化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对此,立足宏观、中观与微观视角,提出完善创新要素集聚顶层设计、建立差异化干预制度及完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的建议,以期赋能企业深度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乔越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库来测算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该提升效应对高科技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更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商业信用、客户集中度以及推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中介机制提升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因此,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对冲全球价值链“脱钩”风险是中国的有效政策选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月梅
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亦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选取2013—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可增强经济韧性,且该助力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影响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且该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增强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既能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又可为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丁可可 雷俐
文章利用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抑制效应,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48.98%;(3)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受到数字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而言,高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下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任暠凯 王文治
数字技术,作为驱动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采用何种方式引入数字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探究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品进口显著抑制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攀升,并且数字非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抑制作用更强;对于高价值链地位企业、内资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数字品产生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品进口通过创新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而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且俘获效应对企业出口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负面影响超越了创新效应带来的正向作用,加剧了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面对的“低端锁定”困境;发展和完善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数字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负向作用。建议不断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持,进而助力突破“低端锁定”困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然 刘大志 高康
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选取2006—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工业减碳增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工业实现“减碳”与“增效”双赢,但该促进效应既呈现长期大于短期的动态特征,又表现为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创新要素流动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工业减碳增效的重要路径,相比于创新资本流动产生“以邻为伴”的中介传导机制,中心地区高水平的数字基础设施会对外围地区创新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导致对外围地区工业发展产生“以邻为壑”的中介传导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然 刘大志 高康
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选取2006—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工业减碳增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工业实现“减碳”与“增效”双赢,但该促进效应既呈现长期大于短期的动态特征,又表现为东部地区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创新要素流动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工业减碳增效的重要路径,相比于创新资本流动产生“以邻为伴”的中介传导机制,中心地区高水平的数字基础设施会对外围地区创新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导致对外围地区工业发展产生“以邻为壑”的中介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环
在考量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2011—2021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同时助力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均有助于本地区、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且融合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布设“天地一体、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先进引领、后发追赶”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和构建“企业参与、多方协作”的跨区域合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丰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助力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能鹏 陈经伟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1998-2009年相互匹配的数据,对微观层面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还基于中介效应基本原理构建实证模型,对全球价值链机制下FDI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同时论证了FDI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作用具体异质性特征。基本结论为:(1)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FDI对中国企业作用机制显著,即中国企业可通过FDI促进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FDI对国内外资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民营企业次之,对国有企业的作用比较弱。
关键词:
FDI 全球价值链嵌入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