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4)
- 2023(12995)
- 2022(10234)
- 2021(8955)
- 2020(7260)
- 2019(15523)
- 2018(14986)
- 2017(27603)
- 2016(14961)
- 2015(16011)
- 2014(14955)
- 2013(14494)
- 2012(13315)
- 2011(12034)
- 2010(11942)
- 2009(10800)
- 2008(10784)
- 2007(9560)
- 2006(8252)
- 2005(6991)
- 学科
- 济(60962)
- 经济(60902)
- 管理(44824)
- 业(44249)
- 企(36645)
- 企业(36645)
- 方法(22903)
- 数学(19646)
- 数学方法(19430)
- 业经(17544)
- 中国(16542)
- 技术(16530)
- 农(16023)
- 学(14727)
- 地方(14691)
- 财(13993)
- 技术管理(12274)
- 产业(12110)
- 农业(11462)
- 贸(11224)
- 贸易(11218)
- 易(10854)
- 信息(10170)
- 制(10026)
- 银(9882)
- 银行(9830)
- 环境(9724)
- 融(9637)
- 金融(9635)
- 总论(9582)
- 机构
- 大学(213059)
- 学院(212229)
- 济(83550)
- 经济(82002)
- 管理(81029)
- 研究(75440)
- 理学(71402)
- 理学院(70449)
- 管理学(69144)
- 管理学院(68729)
- 中国(54740)
- 科学(50906)
- 京(44160)
- 农(42845)
- 所(38664)
- 业大(36458)
- 财(36222)
- 研究所(36152)
- 农业(34203)
- 中心(34166)
- 江(31896)
- 财经(29591)
- 范(28718)
- 师范(28283)
- 院(27858)
- 经(27090)
- 北京(26670)
- 经济学(25872)
- 州(24960)
- 经济学院(23506)
- 基金
- 项目(157233)
- 科学(125213)
- 基金(115694)
- 研究(107884)
- 家(105260)
- 国家(104424)
- 科学基金(88700)
- 社会(71324)
- 社会科(67783)
- 社会科学(67767)
- 省(62781)
- 基金项目(62067)
- 自然(58766)
- 自然科(57489)
- 自然科学(57467)
- 自然科学基金(56490)
- 划(53704)
- 教育(48173)
- 资助(43592)
- 编号(40599)
- 创(38824)
- 重点(36541)
- 创新(35446)
- 发(34946)
- 部(33175)
- 计划(31517)
- 成果(31162)
- 国家社会(30924)
- 科研(30648)
- 业(29910)
共检索到29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毅翀 竺李乐 吴福象
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难以演化出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而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先行资本被寄予了赋能厚望。文章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市数字基建水平的基础上,将区域创新活动分解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考虑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和专利保护强度的异质性影响,梳理出数字基建影响区域创新活动的特征事实,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数字基建能够促进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提升,与区域创新效率负相关;而人力资本水平并不能影响数字基建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但在高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地区和高专利保护强度地区,数字基建则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由此,文章进一步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知识资本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基建对创新精准赋能;二是坚持“互联互通”,营造多链融合的区域创新生态;三是坚持“包容审慎”,深化对数字基建综合有效监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娟 彭其 舒成利
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但其对实质性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机制仍模糊不清。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实质性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企业规模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开展这两种绿色创新活动,但数字化转型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这些结果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与两种类型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更突出,企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顺忠
本文对我国创新系统按照创新能力和所处区位的不同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的差异化。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科技经费投资差异化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不同的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基本相同,不存在差异化。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研究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存在差异化,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较高和企业投入较低是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科技经费 差异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仡 杨哲
科技创新要成为经济增长引擎必须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本文利用DEA方法测度了2000~2013年间我国27个省份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配置效率,在剔除规模报酬因素后,对造成纯技术效率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扶持、直接融资及间接融资等结构性资金投入会显著影响资金配置效率,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双龙
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参照一定的对象进行有效差异化。营销创新就是差异化维度和差异化导向的选择。差异化维度有营销组织、营销制度、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策略等维度。营销差异化导向有生产导向、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不同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不同的差异化维度和导向创新。
关键词:
创新 差异化 营销创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梁阜 李树文 罗瑾琏
差异化变革型领导是变革型领导多层次建构的结果。早期的变革型领导研究尚未触及领导层面的核心,而差异化变革型领导研究为分层面探讨领导理论提供了新视角。按照中国式交往原则,领导在不同的工作场所会根据与员工不同的关系质量形成差序格局,进而表现出差异化的领导行为。而资源守恒理论认为,差序格局是领导与员工间资源交换差异的结果。基于资源守恒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将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领导-成员交换引入差异化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机制中,构建以领导-成员交换为中介、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为调节的三维交互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资源视角揭示差异化变革型领导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ping法和双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层面和简单效应分析,以25人以上的科技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收集软件研发、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制造等多个行业32家科技企业人力和研发部门的58个团队配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团队一致性和个体差异性变革型领导均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个体差异性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团队一致性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没有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与环境竞争性的交互项在个体差异性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以领导-成员交换为中介的间接关系中有正向调节作用,且高动态-高竞争环境组合更能促进领导资源优化配置。中国情景下形成的圈子文化更利于领导与员工间的资源互动,进而促进创新行为,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高度协同更能促进领导与员工间的资源转化进程。均衡分配领导资源可以直接促进员工创新,但并不利于二者间的资源交互。研究结果厘清了复杂环境下差异化变革型领导者与成员的资源传递机制,为解释中国本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方大春 马为彪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方大春 马为彪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传忠 张远
本文在"新基建"部署进行的背景下,基于直接和间接的双重维度,尝试厘清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并结合2011—2016年中国267个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和城市创新力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能够成为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新动能,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商事制度改革前、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还能够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渠道影响区域创新:一是改善银行信贷的创新效应,二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信贷 消费需求 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文婷 程杰
目前,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顶层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城市群创新体系运行评价的"四三结构"模型;运用相对模糊偏差矩阵的方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对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状况可以分为4个层次,并在四维上均出现了同步非均衡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峰 吴思婷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职能部门间的人际关系区分为跨职能经理间人际关系和员工间人际关系,并探究了这两种关系对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差异化作用。对中国149家医药企业的调查的实证结果表明:跨职能经理间人际关系提升服务创新,而员工间人际关系提升产品创新;顾客关系质量越高,员工间人际关系对产品创新的作用以及经理间人际关系对服务创新的作用越强,而经理间人际关系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和员工间人际关系对服务创新的作用越弱。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赖红波
伴随消费升级和新技术的应用,零售业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单一的零售业态难以承载新的商业需求和消费需求,借助高度重视消费者体验的设计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中,提高用户的黏性,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商业流通的变革和改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设计驱动三个维度(美学维度、风格维度和用户洞察维度)对"新零售"顾客感知情感差异与购买意向、口碑传播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美学维度和设计风格维度对"新零售"顾客感知情感差异和顾客购买意向以及口碑传播都有正向影响;用户洞察维度比美学维度和风格维度对"新零售"顾客感知情感差异、顾客购买意向及口碑传播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顾客感知情感差异比购买意向对顾客的口碑传播有更大的影响。"新零售"不仅是从美学或消费者生活化场景来重新定义,也是对人性更深入的洞察和展望,是更具有人性关怀的生活方式,可从细节处打动消费者情感,从而带来一场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与革命。设计思维蕴含着工匠精神,对用户更用心,能实现去工业品化,可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背后物质和精神的多方面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建辉 范谋远 何淼 刘煜
文章基于2003—2020年1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和七个研究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地理分布图、基于空间自相关检验的时空跃迁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向好,整体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大部分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特征不断弱化,且极化现象由强转弱;组间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全国及七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效应呈现差异化特征,但均存在向各自稳态水平收敛的趋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世华
大学组织场域内外部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外部影响方式有强制性、契约性和关涉性三种;内部影响方式则遵循着学术逻辑、权力逻辑和时空逻辑三种逻辑,它们共同影响着大学组织文化外部适应性与内部一致性,使得大学组织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性选择。而外部依附性与内部行政化的同构,正是当下中国大学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组织场域 大学组织文化 价值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晨
本文在前人战略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差异化战略的内涵,并指出差异化战略的构建特征,以期指导企业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
差异化战略 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