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2)
- 2023(11180)
- 2022(8679)
- 2021(7559)
- 2020(6246)
- 2019(13519)
- 2018(13257)
- 2017(25322)
- 2016(13464)
- 2015(14781)
- 2014(14019)
- 2013(13985)
- 2012(12822)
- 2011(10933)
- 2010(11075)
- 2009(10646)
- 2008(10751)
- 2007(9934)
- 2006(8774)
- 2005(8040)
- 学科
- 业(77445)
- 企(73289)
- 企业(73289)
- 济(65387)
- 经济(65318)
- 管理(58778)
- 业经(30275)
- 方法(25865)
- 财(23336)
- 农(21489)
- 技术(19300)
- 务(18693)
- 财务(18686)
- 财务管理(18673)
- 数学(18014)
- 数学方法(17907)
- 企业财务(17694)
- 农业(16606)
- 中国(15028)
- 技术管理(13462)
- 策(13282)
- 制(12847)
- 划(12760)
- 理论(12651)
- 企业经济(12122)
- 和(11995)
- 经营(11477)
- 产业(11360)
- 体(10590)
- 地方(10566)
- 机构
- 学院(195882)
- 大学(188548)
- 济(86157)
- 经济(84850)
- 管理(81721)
- 理学(69892)
- 理学院(69293)
- 管理学(68523)
- 管理学院(68153)
- 研究(59636)
- 中国(48969)
- 财(40811)
- 京(38616)
- 科学(34907)
- 农(34392)
- 财经(31766)
- 江(31192)
- 所(29230)
- 经(28826)
- 业大(27931)
- 中心(27456)
- 农业(27051)
- 研究所(26054)
- 经济学(26023)
- 商学(24607)
- 商学院(24397)
- 州(24313)
- 北京(23665)
- 经济学院(23605)
- 财经大学(23142)
- 基金
- 项目(126755)
- 科学(102886)
- 研究(94200)
- 基金(93607)
- 家(80802)
- 国家(80050)
- 科学基金(71366)
- 社会(62679)
- 社会科(59705)
- 社会科学(59695)
- 省(52303)
- 基金项目(49294)
- 自然(44940)
- 自然科(44007)
- 自然科学(44000)
- 自然科学基金(43349)
- 划(41339)
- 教育(40962)
- 编号(36338)
- 资助(35762)
- 创(34349)
- 业(34204)
- 创新(30958)
- 发(28419)
- 重点(28147)
- 成果(27959)
- 部(26825)
- 国家社会(26789)
- 制(25919)
- 课题(24588)
共检索到299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苏二豆 金祥义 薛军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以数字产业为主要标的产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日益活跃。本文评估了境外投资数字产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型OFDI能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度量的“量”的维度,但未体现在发明专利知识宽度度量的“质”的维度;高科技企业、政府数字关注度较高地区企业的创新数量受数字型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数字技术知识共享机制和研发投入激励机制是数字型OFDI促进企业创新增量的两个关键渠道,而管理者短视是数字型OFDI未能带动企业创新提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参与数字产业投资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数字化赋予了国民经济与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综合MD&A部分数字化词频占比和无形资产数据等多个数据集以提高企业数字化指标的刻画质量,实证考察了其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具有“增量提质”的双重效应,并且该结论在创新性地采用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和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政府环保补助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当地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该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缓解了(环境)信息约束问题,促使企业自主参与环境治理,并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信用。文章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微观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共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伟娜
选取2011—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得出:ESG表现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大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而言,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均对ESG表现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呈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ESG表现 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 绿色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伟娜
选取2011—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影响。研究得出:ESG表现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传导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主要通过增强内部控制、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大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而言,ESG表现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正向影响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提高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均对ESG表现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呈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ESG表现 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 绿色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进口中间品的强度、种类、质量以及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相结合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随后使用2001—2007年工企库与海关库数据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单纯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强度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抑制作用;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与企业生产率相结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扩大而增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而减弱。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检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本文在企业层面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匹配文本挖掘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及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中的企业专利信息等,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只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没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双重套利”与“同群效应”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为套取政府补助或在资本市场中高位套利,企业热衷于利用数字化转型优势来提高技术创新数量,这会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趋同,这会加剧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增量”效应、抑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提质”效应。本文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培育企业高质量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淑名 李京泽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条件变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及各环境规制工具绿色创新激励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型规制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命令型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提升,而对质量无显著影响,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影响尚不显著;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提升,赋能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与量的激励作用,强化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抑制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而对命令型规制的绿色创新质量激励作用无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工具对不同规模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存在差异,大规模企业具有创新战略刚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智能制造的实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亦是兼得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借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总体上能够实现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主要通过提高企业效率、强化内部控制水平以及缓解融资约束三条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从企业、行业、地区异质性因素来看,当企业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行业属性为低碳行业、位于胡焕庸线东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地区时,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显著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智能制造的实施对同行业非试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溢出效应,而提高行业内实施智能制造的企业数量能够强化这种作用效果;另外,智能制造的实施对企业发展存在经济后果,企业可以借助智能制造的实施来提高绩效水平。研究结论验证了智能制造可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久 张朝帅
文章基于多目的国、多产品异质性贸易理论模型,利用2001~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出口规模扩张,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就影响机制而言,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多样性带动企业出口规模的提升,同时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私企、外企、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规模和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国企、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相对于出口到发达国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规模和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安印 张帆 苏志
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且对数量的影响大于质量。(2)机制检验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速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低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强度中高水平的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分棉 贺佳 陈丽莉
企业能否成为绿色创新主体以优化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有效突破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泊松模型,实证检验了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都有促进作用。新《环保法》实施后,相对于没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的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有环保处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但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无环保处罚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机制看,有绿色经历连锁董事通过减轻高管短视倾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提升高管环保意识来促进企业开展更多环保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对企业非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不仅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绿色经历联结来突破绿色创新限制的影响机制,而且对于改善中国绿色创新主体结构失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新 孙振亚 路航
研究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能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工具。使用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虽然会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提高,但却导致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下滑。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高创新能力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低创新能力与低碳排放密度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抑制作用更强,且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抑制作用并未因企业性质产生明显差异。机制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城市层面的环境规制以及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以及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基于此,提出继续推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有效评估以及根据企业特征进行低碳城市试点的差异化措施建设等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柴泽阳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爬取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造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管理性交易成本机制并不显著。(3)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企业,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论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吉赟 王亚童 乔智 雷牧君
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中对建立城市信息平台的要求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20年新三板挂牌的中小企业数据,研究数字型政府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试点城市的中小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发明型专利;试点城市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显著增长,融资约束得以缓解;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及资金约束紧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扬 陶锋 韦东明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本文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