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4)
- 2023(13624)
- 2022(11341)
- 2021(10512)
- 2020(8667)
- 2019(20012)
- 2018(20081)
- 2017(38856)
- 2016(21302)
- 2015(24286)
- 2014(24420)
- 2013(23949)
- 2012(22042)
- 2011(19747)
- 2010(20412)
- 2009(19103)
- 2008(17829)
- 2007(15397)
- 2006(13380)
- 2005(11568)
- 学科
- 济(87938)
- 经济(87847)
- 管理(62614)
- 业(58218)
- 企(50017)
- 企业(50017)
- 方法(42673)
- 数学(37060)
- 数学方法(36310)
- 业经(22747)
- 中国(21481)
- 农(21341)
- 财(19673)
- 学(19602)
- 理论(16612)
- 地方(15823)
- 贸(14883)
- 贸易(14874)
- 易(14447)
- 农业(14204)
- 和(14098)
- 制(14065)
- 技术(13549)
- 产业(13172)
- 务(13032)
- 财务(12954)
- 财务管理(12927)
- 银(12782)
- 银行(12744)
- 融(12735)
- 机构
- 大学(306249)
- 学院(305370)
- 管理(123124)
- 济(113628)
- 经济(110926)
- 理学(107212)
- 理学院(106033)
- 管理学(103667)
- 管理学院(103134)
- 研究(97846)
- 中国(72170)
- 京(65803)
- 科学(64106)
- 财(50857)
- 所(49412)
- 农(48434)
- 业大(47174)
- 研究所(45309)
- 中心(44731)
- 江(43476)
- 北京(41562)
- 财经(41335)
- 范(40840)
- 师范(40444)
- 农业(38122)
- 经(37471)
- 州(36221)
- 院(35780)
- 技术(34305)
- 经济学(32951)
- 基金
- 项目(212041)
- 科学(165558)
- 研究(153362)
- 基金(152108)
- 家(132833)
- 国家(131737)
- 科学基金(113309)
- 社会(93635)
- 社会科(88689)
- 社会科学(88662)
- 省(83799)
- 基金项目(80186)
- 自然(75444)
- 自然科(73750)
- 自然科学(73734)
- 自然科学基金(72329)
- 教育(71246)
- 划(70383)
- 资助(64136)
- 编号(63554)
- 成果(51200)
- 重点(47075)
- 部(45363)
- 发(44043)
- 创(43823)
- 课题(43640)
- 创新(40731)
- 科研(40640)
- 大学(39503)
- 项目编号(39451)
- 期刊
- 济(120969)
- 经济(120969)
- 研究(85099)
- 中国(56049)
- 学报(50507)
- 科学(45572)
- 管理(45227)
- 农(43484)
- 大学(37956)
- 财(37761)
- 教育(37721)
- 学学(35461)
- 农业(30782)
- 技术(29126)
- 融(22825)
- 金融(22825)
- 业经(20077)
- 图书(19440)
- 财经(19151)
- 经济研究(19000)
- 经(16241)
- 业(16225)
- 技术经济(15431)
- 科技(15345)
- 问题(15165)
- 理论(15098)
- 统计(14842)
- 版(14418)
- 实践(14077)
- 践(14077)
共检索到435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雪华,M.C.Bronsveld,A.G.Toxopeus,M.S.Kreijns,张和明,潭迎春,汤纯香,杨建,刘明聪
本文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00km2范围的数字地形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濒危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生境研究上。通过计算机叠加大熊猫可分布的高度、坡度及竹子分布区域,获得了大熊猫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潜在生境区,其比实际的熊猫分布范围大出近一倍,文章还对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模型,生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爽 姚静
数字高程模型是支撑地理过程模型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DEM数据获取、加工及压缩精度直接影响地学相关模型及地理过程的模拟效果和研究质量。在分析比较当今国际地学界应用DEM数据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绝对差值法和三维剖面法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生产的基于1:50,000扫描地形图DEM产品(NFGISDEM)、GTOPO30DEM数据及基于SRTM数据生产的DEM数据集进行了精度检验及评估。同时分析了影响由SRTM数据所生产的全球范围DEM数据集精度与数据质量。研究结果表明30-90m分辨率的SRIMDEM产品在精度和数据质量控制方面远优于GTOP030DEM数据,与NFGISDEM数据质量相当。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30m分辨率SRTMDEM产品,将极大促进基于DEM数据的地理过程模型的研究,尤其会大幅提升对DEM空间分辨率较敏感的地学相关研究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娜 李迪强 刘毅 王兰芬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迫切需要了解它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现状.而微卫星DNA具有多态性信息丰富、共显性遗传、易于检测等特点,作为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在濒危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其在濒危动物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因流程度、种群进化史、物种的判定和种群数量调查、亲缘关系等中的应用情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只要你出得起价,我可以帮你弄到任何动物。"欧洲一名动物剥制师放出话来。事实确实如此。只要有钱,无论是几张老虎皮还是一只印度豹标本,此人皆可供货。欧洲一贯倡导保护动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缘何出现这种肆无忌惮的珍稀动物交易现象?是有人胆大包天,是监管不力,还是存在法律漏洞?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两名记者近期假扮买主,暗访了濒危动物交易黑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凤 徐明
论文以异地保护成本替代法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价值。栖息于四川省森林生境的濒危野生动物需要生存下去所必需的食物、水、居住环境等一切生存条件完全由人为提供、人为创造和维持的成本就是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价值。论文以动物园饲养动物的基本成本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核算依据,得到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为15.45×108元/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惠子 林源 刘雄盛 蒋燚 杨继生 黄荣林 王仁杰 王勇
【目的】海南风吹楠为中国湿润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破坏、盗伐而处于濒危状态。预测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其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变化,可为海南风吹楠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风吹楠的37个种群分布点和11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经过R语言优化的MaxEnt模型以及GIS软件预测该物种的适生区的分布及未来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精度高,平均AUC值为0.960;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海南风吹楠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适宜值范围为9.7~14.7 ℃,年平均温度差适宜值范围小于20.7 ℃,归一化植被指数适宜范围大于211;当代时期海南风吹楠的适生区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西、云南和海南3省区,总面积为20.71×10~3 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为8.63×10~3 km2,低适生区面积为12.08×10~3 km2;在未来3个时期4种情景下,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呈整体扩大趋势,生境分布质心位置将向高纬度迁移,表现为向北部变化的趋势。【结论】优化的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海南风吹楠潜在适生区。海南风吹楠在当代时期仍有较大范围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温度相关因子影响。随着气候变化,未来海南风吹楠适宜生境面积增大,适生区向北迁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国海 潘扬 覃国乐 谭卫宁 鲁长虎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子滨 刘中军
濒危动物的保护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保护工作亟待强化。在对其生存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其法律保护进行系统阐释。以此为切入点,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作为理论原点与归宿,把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目标与路径指引,通过运用法律经济学范式的理论阐释方法,即法律供求理论、成本效益理论和法律均衡理论,试图探求对濒危动物保护的法治化与合理利用的均衡发展路径。
关键词:
濒危动物保护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冯霞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 ,遗传多样性则是一切多样性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成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 ,其中RAPD技术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珍稀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有助于实施最佳的保护策略 ,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综述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该技术在珍稀濒危物种研究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遗传多样性 RAPD 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
关键词:
林分因子 群落特征 生境特征 更新 藤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张炜银 罗建 汪书丽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大花黄牡丹 生境 群落特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梦晖 陈明 席晓桃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利用Bi LSTM–CRF模型和Bi 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The density effect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suga longibracteata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whole density change process of plant population, i.e. N =exp( a ln 2S+b ln S+c) , where N and S represen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mean basal area of ...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密度 密度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梦晖 陈明 席晓桃
针对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特征、分类等级、濒危系数、保护措施等知识不明确的问题,设计了文本融合轻量级双向转换编码表示模型(Albert)的知识抽取模型框架,实现批量抽取珍稀濒危植物知识,从而构建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1)在现存一般性植物本体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珍稀濒危植物本体,得到5个体系,即物种分类体系、生长形态特征体系、命名体系、保护现状体系和生态习性体系;2)采取Albert预训练模型来增强下游任务模型输入向量的珍稀濒危植物属性描述文本语义的表征能力;3)利用Bi LSTM–CRF模型和Bi GRU–Attention模型分别实现命名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在珍稀濒危植物数据测试集上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关系抽取模型的召回率和准确率的调和平均值(F1)值分别达到98.07%和93.76%,将得到的大量的实体和关系所形成的三元组存储在图数据库Neo4j中,完成珍稀濒危植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英 田旗 彭红玲 胡永红
对舟山群岛2种濒危植物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的天然生境和迁地保护区生境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种植物所处群落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普陀樟原生境土层较厚、有机质较丰富,呈酸性;舟山新木姜子原生境土壤土层较薄,肥力较强,呈酸性。迁地保护区群落具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点。迁地保护区土壤呈酸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呈中等程度。对原生境和迁地保护区重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气候条件、群落特征还是土壤理化性质上,2种生境都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本着尽可能保持种群多样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