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35)
2023(18167)
2022(15427)
2021(14212)
2020(11707)
2019(26764)
2018(26482)
2017(50835)
2016(27714)
2015(31120)
2014(31315)
2013(30437)
2012(27592)
2011(24767)
2010(24644)
2009(22271)
2008(21580)
2007(19069)
2006(16417)
2005(14200)
作者
(79283)
(65522)
(65090)
(62178)
(41674)
(31622)
(29928)
(25779)
(24935)
(23542)
(22452)
(22011)
(20793)
(20449)
(20292)
(20046)
(19856)
(19464)
(18795)
(18789)
(16091)
(16088)
(15786)
(15005)
(14599)
(14588)
(14542)
(14477)
(13210)
(12979)
学科
(106285)
经济(106169)
管理(81471)
(75163)
(63378)
企业(63378)
方法(49568)
数学(42467)
数学方法(41821)
(28359)
(28148)
中国(27557)
业经(27280)
(24072)
(21123)
地方(20637)
理论(20017)
(19429)
银行(19385)
(19095)
贸易(19084)
农业(19013)
(18823)
财务(18739)
环境(18717)
财务管理(18690)
(18428)
(18240)
(17893)
企业财务(17659)
机构
学院(383999)
大学(382200)
管理(151557)
(145625)
经济(142216)
理学(131104)
理学院(129626)
管理学(127109)
管理学院(126400)
研究(123414)
中国(93697)
(81079)
科学(78544)
(67897)
(61761)
(61224)
业大(58417)
中心(58181)
(56697)
研究所(55882)
财经(54846)
(51168)
北京(50699)
师范(50635)
(49859)
农业(48349)
(46990)
(45878)
经济学(43403)
技术(43071)
基金
项目(267510)
科学(209524)
研究(195628)
基金(192159)
(167500)
国家(166089)
科学基金(143248)
社会(121104)
社会科(114666)
社会科学(114637)
(105860)
基金项目(101833)
自然(93958)
自然科(91721)
自然科学(91698)
教育(90810)
自然科学基金(90005)
(88641)
编号(81045)
资助(79010)
成果(64732)
重点(59749)
(57581)
(56307)
(55630)
课题(55536)
创新(51819)
科研(51371)
大学(50191)
项目编号(49945)
期刊
(155442)
经济(155442)
研究(107713)
中国(72016)
学报(62593)
科学(55590)
管理(55348)
(54852)
(53053)
大学(47474)
教育(46294)
学学(44304)
农业(37742)
技术(35714)
(34253)
金融(34253)
业经(27094)
财经(25711)
经济研究(24322)
图书(23716)
(21984)
(19836)
问题(19702)
理论(18761)
(18688)
科技(18444)
技术经济(17843)
实践(17457)
(17457)
商业(17189)
共检索到55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爽   单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驱动了组织间的跨界合作与价值共创,核心企业能否在构建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塑造互补性是企业建立优势的关键。本文针对科大讯飞构建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实践,探讨了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优势的构建。研究发现:(1)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的构建呈现过程化特征,核心企业首先通过搜索与吸引选择互补的生态伙伴进入,进一步通过建立关联结构和强化链接关系与生态伙伴建立连接,最后通过价值要素共享与反哺要素转化实现与生态伙伴核心能力的互补;(2)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围绕数字技术积累互补资源,基于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建立稳定依存关系,最终利用互补资源实现价值共创,将围绕数字技术的互补资源转化为促进数字商业生态系统发展的价值,建立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互补性优势。本文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对生态系统互补性形成考量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丰富了对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互补性优势构建的认知,并基于数字技术描绘了数字商业生态系统的特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刘健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把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规律。本文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量分为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行业12家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识别了枢纽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流主导演化模式和平台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流转换演化模式。本文为研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也为企业生态化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凤霞  夏爽  陈亚娟  
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经常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市场,沿袭以往仅仅依赖高层决策者识别创业机会并发起创业项目的做法会使企业失去很多发展机遇,由中基层员工主动识别创业机会、发起公司创业项目变得愈加必要。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以腾讯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由中基层员工主导的3次成功创业案例(QQ秀、QQ空间和微信)为研究对象,遵循创业机会识别、开发、价值实现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得到创业过程的构成要素,即创业机会感知与传递、公司创业决策、团队组建和资源整合、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新业务生成与成长、战略更新与组织变革等6个方面的关键要素,提炼出与各关键要素相匹配的管理机制——赛马机制、容错机制、快速决策机制、提出者负责制、共享型学习机制、基于顾客体验的快速迭代机制,进而构建起中基层员工主导型公司创业过程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敬伟  王迎军  
基于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与企业成长是一个共生演化过程的观点,运用三个案例对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发现:第一,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可分为启动、重构和确立三个阶段,新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不同;第二,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是一个定义业务、探索业务经营方式,直至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市场定位调整往往更为普遍,并引领商业模式其他维度的调整,创业者对不确定性的权变应对是定位调整的内在原因;第三,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不同阶段的转换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各受一组特定因素的驱动作用。这些发现为透视"新企业如何在调整中实现成长"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观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新波   苑丽秀   何建笃   刘剑桥  
商业模式的场景化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但其过程机制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抖音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整体过程性实现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复杂情境问题洞察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数字内容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起点;②采取与复杂情境问题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是数字内容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关键;③数字内容平台紧密围绕数字内容,以场景化商业模式属性为支撑采取适配不同复杂情境问题的资源行动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其演化轨迹表现为“创业生存型-市场扩张型-场景协同型”。这一发现在促进数字内容平台借助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湘林  
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加强问责是重中之重。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探究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的逻辑机理及建设的突破方向,可为加强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提供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为案例进行研究显示,构建"四轮驱动"式整合性全过程科研诚信问责制,通过"明责—知责—察责—追责",有助于达到科研诚信问责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目的与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加强科研诚信问责制度建设需从理念、体系、内容、工具、运行等维度进行突破。通过设立专门负责科研诚信问题治理的相关机构,系统建立健全科研诚信问责机制,绘制总体性的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流程图,将部门、问责链、机制整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度体系现代化,提升科研诚信问题治理能力,提高科研诚信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裕  李想  胡韩莉  万光羽  汪寿阳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占夺  齐丽云  牟莉莉  
复杂产品系统(CoPS)行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大型CoPS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理论与实践中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建立了复杂产品系统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价值网络理论框架,以振华重工(国企)和春和集团(民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情境下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如何成功获取竞争优势进行系统研究。案例企业都是从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成功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两者都成为了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但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两者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首先从CoPS的特性,分析了CoPS企业特有的价值网络;之后探寻了两家案例企业各自的核心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元  吴梅丽  苏芳  
伴随技术发展,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涌现,但现有研究对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缺乏讨论。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开展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术积累阶段、技术开放阶段以及技术赋能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分别支撑不同的资源编排手段以及价值共创模式。在技术积累阶段,企业通过资源结构化,形成整合式价值创造模式;在技术开放阶段,通过资源能力化塑造共享式价值共创模式;在技术赋能阶段,则通过资源杠杆化形成赋能式模式。本文由此提出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不仅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及资源编排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对其它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张志菲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彻底改变企业的价值创造方式。尽管现有研究结合AI技术情境提出了价值共创思想,但对AI能力如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问题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企业与客户间互动视角,遵循“AI能力→感知机制→响应机制→价值共创”理论逻辑,选取容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系统探究AI能力对价值共创的助推过程。研究发现:(1)AI能力呈现出由机械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到直觉智能化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轨迹,并依次通过“感知”与“响应”两个过程助推企业实现价值共创;(2)在感知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能力需求洞察、多元场景匹配、服务机会发掘实现价值感知进阶;(3)在响应过程中,企业依次通过价值方向锚定、价值空间延展、价值链条衍射实现价值响应升阶;(4)随着感知进阶与响应升阶双重逻辑的有序推进,企业依次实现从敏捷式、赋能式到开放式的共创程度逐渐深化。本文拓展了AI的阶段性发展框架,打开AI能力与价值共创之间“感知→响应”框架的机制黑箱,推进企业与客户间互动理论发展,为企业借助AI能力实现价值共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佳慧  张闯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内外两端的剪刀差,OEM企业能否在不断升级的全球价值链生态系统中升级组织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杨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学习视角系统探索了OEM企业如何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研究发现:(1)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存在替代式学习、嫁接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种构型,整体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的动态演化轨迹;(2)替代式学习通过局部的知识改善,降低OEM企业被领先企业替代的风险;嫁接式学习能够使OEM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盲目技术升级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启发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复合打造独特的能力空间,使OEM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形成独占优势;(3)OEM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过程,体现在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进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附关系向双向依赖关系转型,并以此为支点打破低端锁定。本文对于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学习机制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贡献于OEM企业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能够为后续对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组织能力升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正银   张晨   李妍  
平台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战略支撑和新引擎,实施平台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的过程与机制尚未被充分揭示。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平台化过程与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发展阶段中小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编排实现平台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依附-交互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意识萌发、参与-拓展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核心构建、联动-集成型数据资源编排驱动平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资源获取—转化能力—实施行动—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源编排过程。第二,平台化过程中数据资源编排驱动了中小制造企业“被动存储—主动建设—集成运用”的数据资源利用逻辑与“订单式—自主式—平台式”的核心业务拓展逻辑的递进,帮助企业实现数据要素向数据资产的转化,也进一步激发企业从专注产品价值向追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价值迈进。本文揭示了中小制造企业平台化的过程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为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刚   周琳   杜鑫  
鉴于当下赋能研究难以诠释数字时代的组织间关联,文章以海创汇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时代创业加速器赋能新创企业成长的情境、行为与结果。研究发现:基于企业成长时期演变,创业加速器的赋能情境分为新创企业“定位模糊”“规模约束”和“路径依赖”三种类型;创业加速器历经“预加速—加速中—加速后”三个阶段,且各加速阶段的赋能维度机理存在明显差异;在新创企业接受赋能实现成长的背后,以创业加速器为主导的赋能互动关系从单向联动逐渐转为双向强联动的稳固关系。研究有助于拓展赋能理论的研究维度与理论内涵,也为数字时代创业加速器及新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启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勇  曹磊  谭畅  
时代激变下,我国制造企业正借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战略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但已有文献对平台化助力机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基于宗申集团的案例研究,发现:(1)平台化通过探索性桥接、资源蓄能、数据激活、空间扩容、包容演化和生态反哺等关键环节,形成“支撑—驱动”并行的数字创新助力机制,助力制造企业分别跨越“智能升级与产业融合障碍”和“生态系统架构障碍”两个层级的数字鸿沟,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2)制造企业平台化反映出传统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主张转变遵循着“蓄势—进阶—升级”的渐进式演化轨迹,即首先在旧有的商品主导逻辑下利用平台化开展数字化改造进而摆脱生产困境,以此为基础逐步加深平台的产业嵌入性,实现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进阶,接着增强平台的系统丰富性,促进向价值共创与价值占有共同主导的生态系统型服务主导逻辑的升级。本文揭示了平台化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中数字鸿沟的“支撑—驱动”机制,延伸了平台化中价值主张的相关讨论,拓展并丰富了数字鸿沟与数字创新理论,为指导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启发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