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6)
- 2023(4365)
- 2022(2781)
- 2021(1902)
- 2020(1372)
- 2019(2728)
- 2018(2669)
- 2017(4633)
- 2016(2711)
- 2015(3145)
- 2014(3143)
- 2013(3107)
- 2012(3051)
- 2011(2818)
- 2010(2839)
- 2009(2631)
- 2008(2692)
- 2007(2593)
- 2006(2345)
- 2005(2281)
- 学科
- 济(15858)
- 经济(15847)
- 业经(8748)
- 业(8479)
- 管理(8166)
- 信息(7742)
- 产业(7727)
- 总论(7463)
- 信息产业(7429)
- 企(7054)
- 企业(7054)
- 方法(5014)
- 数学(4104)
- 中国(4062)
- 数学方法(3914)
- 学(3562)
- 农(3342)
- 财(3000)
- 制(2962)
- 银(2833)
- 银行(2826)
- 行(2752)
- 融(2616)
- 金融(2615)
- 图书(2451)
- 农业(2388)
- 书馆(2380)
- 图书馆(2380)
- 理论(2231)
- 和(2191)
- 机构
- 大学(48119)
- 学院(47347)
- 研究(17468)
- 管理(17386)
- 济(16368)
- 经济(15841)
- 理学(14588)
- 理学院(14374)
- 管理学(13955)
- 管理学院(13847)
- 中国(13195)
- 科学(11998)
- 京(11119)
- 所(9489)
- 农(9405)
- 研究所(8767)
- 中心(8257)
- 业大(7814)
- 财(7622)
- 农业(7575)
- 江(7412)
- 北京(7265)
- 范(6870)
- 师范(6784)
- 院(6610)
- 州(6154)
- 技术(6053)
- 财经(6048)
- 省(5797)
- 科学院(5506)
- 基金
- 项目(33023)
- 科学(25478)
- 研究(23586)
- 基金(22999)
- 家(21008)
- 国家(20812)
- 科学基金(17418)
- 社会(14461)
- 社会科(13777)
- 社会科学(13771)
- 省(12827)
- 划(11218)
- 自然(10871)
- 基金项目(10761)
- 自然科(10660)
- 自然科学(10658)
- 自然科学基金(10449)
- 教育(10028)
- 编号(10015)
- 资助(9603)
- 成果(8669)
- 重点(7407)
- 发(7139)
- 课题(6814)
- 创(6697)
- 项目编号(6604)
- 国家社会(6506)
- 部(6482)
- 计划(6479)
- 科研(6411)
共检索到72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付雅明 张永娟 刘炜 朱庆华
[目的/意义]在梳理数字叙事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方法化的可能性与潜在的价值。[方法/过程]对数字时代下产生的与数字人文研究息息相关的“数据叙事”与“数字叙事”概念进行辨析,对在传媒领域与公共史学领域首先提出并已经得到充分发展的数字叙事的相关实践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已经体现的数字叙事实践从资源组织与成果呈现、交互体验与增进认知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结论]提出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叙事的概念、内涵、特殊性以及数字叙事作为数字人文方法的可能性,并对形式化叙事及数字人文叙事评价的前景作出展望,构建“数字人文形式化叙事及信效度评价模型”,以期对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价值与潜能进行探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家友 唐馨雨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数据叙事,将有利推动数字人文研究,成为整合数据资源,以至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重要工具。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李涵 杨丽娟
[目的/意义]社会对“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在“非遗”数字人文项目实践中,探索有效的众包路径具有关键性意义。[方法/过程]立足游戏化和叙事相关理论,提出利用群体智慧开展情境化众包的思路,利用问卷法识别确认关键游戏元素,并以河南越调的代表性剧目为叙事线索,完成互动数字叙事框架的构建测试平台,且基于这个平台针对直接用户和潜在用户分别开展实验,对其可用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确定了8个关键游戏元素,设计出一套基于互动数字叙事的情境化众包方案,并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加快“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元数据或基础信息,为“非遗”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雷珏莹 王晓光 侯西龙
[目的 /意义]在图像互操作框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融合数字叙事理念对图像进行解读、阐释、组织与传播,成为人文领域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图像数字叙事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数字图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意义呈现。[方法 /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图像数字叙事的基本框架,从叙事素材、叙事结构、可视化呈现、用户交互方式4个维度对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图像数字叙事样本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归纳图像数字叙事的结构与策略。[结果 /结论 ]分析发现,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图像的视觉媒介为核心,围绕图像的解读与意义建构选择叙事结构和逻辑,并结合可视化呈现设计最终实现叙事目的。当前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传统叙事逻辑融合数字呈现方式的形式为主,图像内容解读的数字叙事机制与模式仍有待强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图像型资源的数字发布和叙事性呈现提供一定的理念指导和方法支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铁钟 夏翠娟 沈洁
上海图书馆“上海年华”项目以上海历史文化为背景,收集整理近代文献中的老照片,组成多重繁复的城市影像记忆。随着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型,语义网、知识图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设备和交互设计等技术发展,对消逝的城市记忆进行数字重构成为可能。项目依托上海年华知识图谱和上海记忆数据基础设施,尝试通过具身认知的交互设计手段,将不同历史时空的地标建筑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以交互可视化的形式设计呈现出来。在实现方法上,采用互动数字叙事,引导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得出基于参观者自身认知结构的叙事路径。互动数字叙事为多源异构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提供了新路径,其多维的叙事结构更适合展现复杂的数据内容。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互动叙事框架,将数据转换成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内容,最终形成可以分享的智慧内容。城市影像资源也以新形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这种对同一地标建筑多维度的文化解读与展示有助于GLAMs服务模式的创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晓光 赵珂
信任是数字环境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任模型的双向动态互动,涉及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叙事性架构、数字化呈现、系统本身的功能建设和知识服务,以及用户的意图和行动。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利用水平,促进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叙事内容的创意演绎、文化内涵的有效阐释与呈现,而且可望为可信的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发展。图3。参考文献46。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理清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叙事研究至为重要。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出发,主要在经验收集、意义诠释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收集个人经历或故事素材、如何进一步深化叙事,以及描述与诠释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期通过对叙事研究的一般策略和方法的基本描述,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教育叙事 经验 诠释 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敏 田慧生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故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肖李
文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思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内容。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是目前我国美名远扬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彝族撒尼人民称之为"我们民族的歌",自整理出版以来,不断在国内外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流传,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教育传承取得可喜成绩,在发展中也面临困难和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阿诗玛》 教育传承 现状 思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师宇明 安美荣
高校图书馆开展叙事疗法是一种既"助人"又"自助"的双赢教育策略。它遵循隐喻、干预、重复、反思和重构5项叙事原则,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普适性方法和倾听叙事、默读叙事、冥想叙事等针对性方法,使大学生重新找到自我,树立信心,构建起生命存在的新意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叙事疗法 叙事原则 治疗方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岱 叶健
文学传记是指以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类型,它既要真实叙述传主的一生,更离不开对其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在传主的作品及其心灵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著名传记作家的莫洛亚,在其文学传记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批评倾向:他认为一个作家不仅是普通的生活者,还是伟大的创作者,所以在为作家作传时不能忽视这种双重身份。此外,作家的生活经历不能完全代表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但可以从作家的作品中观察其生活。一直以来,对莫洛亚传记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叙事的真实性和文学性,而忽略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深入地来看,莫洛亚传记作品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莫洛亚 人物批评 作品批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张文敬
对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想的混淆阻碍了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许多人觉得文科的研究不过是写文章,网络名人机灵的感想可以取代学者规范的研究。在教育学界,"教育叙事"一度非常流行,并且很快进入了教育研究法教材。本文的探讨发现,"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写作,但它属于个人感想。文章从四个方面指出它跟学术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一套新的治学规范。跟革命前的作品相比,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著的写作形式和论证方法都完全不同。到了今天,不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算作学术研究。
关键词:
学术规范 专业难度 个人感想 个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