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9)
- 2023(19267)
- 2022(15823)
- 2021(14328)
- 2020(11866)
- 2019(26670)
- 2018(26793)
- 2017(51624)
- 2016(28227)
- 2015(31554)
- 2014(31594)
- 2013(31224)
- 2012(28318)
- 2011(25475)
- 2010(25497)
- 2009(23868)
- 2008(23513)
- 2007(21277)
- 2006(19213)
- 2005(17392)
- 学科
- 济(116963)
- 经济(116788)
- 业(106618)
- 管理(95545)
- 企(88141)
- 企业(88141)
- 农(49480)
- 方法(47657)
- 业经(38243)
- 数学(37836)
- 数学方法(37450)
- 财(35780)
- 农业(32986)
- 中国(31670)
- 制(27457)
- 务(24401)
- 财务(24325)
- 财务管理(24288)
- 企业财务(23029)
- 学(22303)
- 地方(22018)
- 技术(21247)
- 和(21094)
- 环境(21059)
- 理论(20351)
- 体(20262)
- 划(20071)
- 贸(19598)
- 贸易(19586)
- 银(19100)
- 机构
- 学院(405899)
- 大学(402242)
- 济(165380)
- 管理(164241)
- 经济(161914)
- 理学(141125)
- 理学院(139719)
- 管理学(137631)
- 管理学院(136902)
- 研究(132265)
- 中国(103013)
- 京(85544)
- 科学(79898)
- 财(78118)
- 农(76460)
- 所(65584)
- 业大(63084)
- 江(62154)
- 财经(61437)
- 中心(61041)
- 研究所(59103)
- 农业(58614)
- 经(55770)
- 北京(53356)
- 范(50744)
- 师范(50300)
- 州(49421)
- 经济学(48718)
- 院(47526)
- 财经大学(45022)
- 基金
- 项目(271001)
- 科学(214610)
- 研究(202130)
- 基金(197284)
- 家(170369)
- 国家(168831)
- 科学基金(146647)
- 社会(129285)
- 社会科(122310)
- 社会科学(122278)
- 省(106926)
- 基金项目(104795)
- 自然(93377)
- 自然科(91167)
- 自然科学(91148)
- 教育(90451)
- 自然科学基金(89523)
- 划(88005)
- 编号(83599)
- 资助(79157)
- 成果(67305)
- 重点(59710)
- 部(59495)
- 发(58443)
- 创(58019)
- 课题(55983)
- 创新(53686)
- 制(53531)
- 国家社会(53347)
- 教育部(51132)
- 期刊
- 济(192164)
- 经济(192164)
- 研究(119206)
- 中国(80292)
- 农(75505)
- 管理(62380)
- 财(61927)
- 学报(61761)
- 科学(58099)
- 农业(50736)
- 大学(48077)
- 学学(45398)
- 教育(40846)
- 融(39833)
- 金融(39833)
- 业经(36285)
- 技术(35455)
- 财经(30041)
- 经济研究(28116)
- 业(26537)
- 经(25672)
- 问题(25584)
- 技术经济(20957)
- 版(20223)
- 图书(19780)
- 现代(19612)
- 科技(19305)
- 理论(19166)
- 商业(18288)
- 世界(18216)
共检索到607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聂凤英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钭露露 马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认知—意愿—行为”三个阶段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驱动机制,并引入家庭禀赋完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因素可具体显化为便利条件、难度评价、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且认知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2)便利条件能够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通过难度评价与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此外,主观规范也能够通过行为态度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3)家庭禀赋特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农业收入稳定性与农地的平均地块面积是影响农户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钭露露 马玲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认知—意愿—行为”三个阶段分析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驱动机制,并引入家庭禀赋完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户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因素可具体显化为便利条件、难度评价、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且认知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2)便利条件能够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通过难度评价与行为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此外,主观规范也能够通过行为态度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3)家庭禀赋特征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与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农业收入稳定性与农地的平均地块面积是影响农户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转化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昌 连港慧 徐蔼婷
在“双碳”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亟须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绿色发展、解决制度和效率困境的“破局”关键。本文尝试在深度解读企业绿色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解构数字化转型驱动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基于2009~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绿色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区域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效应更强;相较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基于多方压力而更具绿色转型内生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从作用路径看,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内部能力建设、增强市场外部关注、吸引政府补贴三种途径促进绿色转型。从政策层面看,低碳城市试点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双碳”目标囿于提出时间较短,其激励作用尚未显现。本研究拓展了绿色转型的研究视角,为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双转型”融合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双碳”愿景下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提供了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玉妹 李承翰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本文选取2013年—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BM_GML指数分别测算了数字农业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在非粮食主产区大于粮食主产区。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于农业绿色增长。淘宝村集聚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绿色增长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正U型”关系。[结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增长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向辉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地流转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会随时间逐步增强,具有长期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玉雨 葛察忠 于法稳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和资源再生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循环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刻画资源消耗、农业产出、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东部农业“碳达峰”节点出现较早,东北、西部相对较晚;2018年农业碳排放居前三的省份为湖南、黑龙江、河南,居后三的为北京、天津、上海;(2)资源消耗和农业产出之间呈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但影响力微弱;农业产出和农业碳排放之间“高产出高排放”的情形长期面临农业绿色化的严峻考验;农业碳排放与资源消耗之间呈现“低排放低投入”的资源再生化现象,影响力短期微弱长期较强;(3)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资源再生化的关键在于探索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多重路径.因此,应强化农业集约化生产,充分发展资源再生化模式,探索形成农业绿色化格局新路径,以此来加快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玉雨 葛察忠 于法稳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和资源再生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循环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刻画资源消耗、农业产出、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东部农业“碳达峰”节点出现较早,东北、西部相对较晚;2018年农业碳排放居前三的省份为湖南、黑龙江、河南,居后三的为北京、天津、上海;(2)资源消耗和农业产出之间呈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但影响力微弱;农业产出和农业碳排放之间“高产出高排放”的情形长期面临农业绿色化的严峻考验;农业碳排放与资源消耗之间呈现“低排放低投入”的资源再生化现象,影响力短期微弱长期较强;(3)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资源再生化的关键在于探索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多重路径.因此,应强化农业集约化生产,充分发展资源再生化模式,探索形成农业绿色化格局新路径,以此来加快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奕延 李晔 李存金 李群
基于循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背景,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标准及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论证了绿色数据中心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具有渗透性,并以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为案例,揭示了其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基于绿色数据中心数字化循环农业的技术架构研究,得到了“大循环”与“小循环”嵌套式的数字化循环农业框架,这一框架可以帮助农场降低技术成本、保护数据安全、实现数据管理智能化,并解决有机蔬菜以次充好、抗生素残留、生产流程不规范等经营性问题,总结了研究的不足,提出利用数据中心开发平台进行工程实践、丰富农业场景案例库、强化概念内涵辨析、采用跨学科理论融合的研究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奕延 李晔 李存金 李群
基于循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背景,对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标准及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论证了绿色数据中心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具有渗透性,并以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为案例,揭示了其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基于绿色数据中心数字化循环农业的技术架构研究,得到了“大循环”与“小循环”嵌套式的数字化循环农业框架,这一框架可以帮助农场降低技术成本、保护数据安全、实现数据管理智能化,并解决有机蔬菜以次充好、抗生素残留、生产流程不规范等经营性问题,总结了研究的不足,提出利用数据中心开发平台进行工程实践、丰富农业场景案例库、强化概念内涵辨析、采用跨学科理论融合的研究展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祎花
<正>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展现出其显著的建构性价值。它不仅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农业农村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施策,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更加高效、精准。因此,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中的建构性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恒 方兰
农业绿色化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数字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探究二者协同互动关系是当前新时代乡村振兴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二者内涵及耦合机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并对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10~2019年间,中国农业数字化水平呈稳步提升态势,总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东西部数字化差距正逐渐缩小。中国农业绿色化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区域间农业绿色化水平差异正逐步缩小。(2)中国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数字化是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未来优化的重点方向,绿色化是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未来应重点发展方向。(3)中国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创新水平和经济水平是核心影响因素。基于此,政府应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区域政策,推动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玉琼 艾大兵 谢贤健 童燕军
绿色消费是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农业低碳技术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它们不仅存在诸多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绿色消费 农业低碳技术 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