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0)
2023(270)
2022(239)
2021(223)
2020(201)
2019(473)
2018(504)
2017(927)
2016(511)
2015(584)
2014(540)
2013(529)
2012(503)
2011(437)
2010(406)
2009(372)
2008(337)
2007(334)
2006(270)
2005(242)
作者
(1495)
(1296)
(1232)
(1218)
(809)
(622)
(608)
(519)
(481)
(462)
(460)
(421)
(417)
(410)
(402)
(394)
(384)
(366)
(363)
(328)
(318)
(309)
(308)
(293)
(284)
(283)
(282)
(274)
(270)
(264)
学科
(2395)
经济(2395)
方法(1892)
数学(1714)
数学方法(1626)
(1497)
(1440)
企业(1440)
管理(1437)
(666)
(561)
(468)
(460)
决策(453)
理论(423)
技术(400)
(373)
财务(369)
财务管理(368)
企业财务(350)
业经(343)
(335)
经营(282)
中国(276)
(271)
环境(260)
研究(231)
计划(231)
(229)
分析(219)
机构
大学(7393)
学院(7153)
管理(3286)
理学(2882)
理学院(2857)
(2811)
经济(2754)
管理学(2725)
管理学院(2713)
研究(2099)
中国(1776)
(1617)
科学(1612)
业大(1219)
工程(1124)
(1098)
中心(1069)
(1068)
北京(1012)
信息(1002)
(996)
研究所(993)
财经(943)
技术(897)
(896)
(861)
经济管理(851)
(843)
科技(837)
农业(834)
基金
项目(5389)
科学(4412)
基金(4264)
(3767)
国家(3756)
科学基金(3424)
研究(3321)
自然(2620)
自然科(2572)
自然科学(2572)
自然科学基金(2522)
基金项目(2092)
资助(2092)
社会(2073)
社会科(2013)
社会科学(2011)
(1919)
(1777)
教育(1540)
编号(1225)
(1221)
计划(1199)
重点(1153)
科研(1120)
(1041)
教育部(1005)
创新(989)
科技(983)
成果(956)
人文(950)
期刊
(2022)
经济(2022)
研究(1517)
管理(1379)
统计(1240)
学报(1179)
(1078)
科学(1074)
决策(1019)
中国(936)
大学(928)
学学(911)
技术(845)
(768)
(694)
情报(629)
技术经济(558)
农业(545)
理论(512)
实践(498)
(498)
科技(393)
财经(386)
图书(363)
资源(354)
业大(353)
经济研究(342)
(332)
工业(329)
(328)
共检索到9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红娜  孙美玲  王莉静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组织认同理论和情感—认知评价理论,检验数字化领导力各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究绿色组织认同的传导作用和数字化威胁的调节作用。为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统计关系和集合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对238份问卷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领导力的4个维度均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绿色组织认同在数字化领导力4个维度与绿色创新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威胁在数字化领导力与绿色组织认同间发挥负向调节效应,数字化威胁调节绿色组织认同在数字化领导力与绿色创新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的9种前因构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树华   方鹏飞  
企业绿色创新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组成的条件组态是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论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上市企业绿色创新相关数据,构建三大条件框架指标体系,基于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运用fsQCA方法探讨导致相同结果的不同组态之间的协调组合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环境—组织型、环境—组织—政策和组织—政策型三类组态作用路径,其中企业信息公开、区域市场化水平与绿色金融政策条件在促进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多数组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注意力分配与绿色金融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方面效果更好,因此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路径上有不同选择。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区域绿色创新以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树华   方鹏飞  
企业绿色创新是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组成的条件组态是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论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上市企业绿色创新相关数据,构建三大条件框架指标体系,基于组织条件、环境条件与政策条件运用fsQCA方法探讨导致相同结果的不同组态之间的协调组合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环境—组织型、环境—组织—政策和组织—政策型三类组态作用路径,其中企业信息公开、区域市场化水平与绿色金融政策条件在促进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多数组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注意力分配与绿色金融政策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方面效果更好,因此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路径上有不同选择。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区域绿色创新以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祥民  李支东  柴晨星  
以来自上海、南京和镇江的24名创客为样本,应用组态思维与QCA方法,通过整合内生性、外生性等6个影响因素,对创客精神生成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学校教育是创客精神生成的核心必要条件;②教育实践主导、兴趣教育主导与人际关系感染是3个促进创客精神生成的有效策略组合,其中,教育实践主导是最常见的创客精神生成策略组合;③社会关系网络与主观认知在创客精神生成过程中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智林   谭文浩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文选取2014—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技术对企业年报中有关“数字化转型”标识词进行定位和提取,以此来评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并系统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检验揭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信息共享和公司治理水平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贞  李华晶  陈睿绮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绿色创业视角出发,依据生态伦理的自然价值和权力、人类价值和行为、生态公正、道德规范和生态伦理制度化维度,运用QCA方法探究创业者生态伦理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模型。据此,结合我国创业者现状,指出创业者生态伦理与创业意图影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优化关系模型的对策建议:创业者应打破原有思维方式,树立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创业企业应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应对符合生态伦理规范的绿色创业者进行激励,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贞  李华晶  陈睿绮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绿色创业视角出发,依据生态伦理的自然价值和权力、人类价值和行为、生态公正、道德规范和生态伦理制度化维度,运用QCA方法探究创业者生态伦理对创业意图的影响模型。据此,结合我国创业者现状,指出创业者生态伦理与创业意图影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优化关系模型的对策建议:创业者应打破原有思维方式,树立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创业企业应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应对符合生态伦理规范的绿色创业者进行激励,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规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林刚  耿文月  熊焰  
动态能力是促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将动态能力划分为外部动态能力和内部动态能力,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组态思维方法对334家中国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企业内外部动态能力间的协同交互作用如何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存在三条动态能力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一是研发式转型,借助产品的引进与开发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创新式转型,运用感知能力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进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是破坏式转型,通过对资源与能力的引进,从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整体变革,促使企业进行颠覆性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宏祥  田高良  刘飞  
基于对我国企业的调查,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清单管理在管理会计应用中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清单管理嵌入并应用到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过程中,实施程度最低,对管理会计的战略实施和预算管理影响最显著,而对投融资管理影响最不显著;另外,认知程度、重视程度、投入程度的组合,对清单管理应用到管理会计中的效果最显著,但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强在管理会计中对清单管理的实施和应用,同时要提高清单管理投入对管理会计影响的效率,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清单管理组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彭学兵  陈梦婕  刘玥伶  
社会身份影响自举行为,然而现有净效用的研究思路无法解释社会身份与自举行为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本研究运用组态思维整合创业者归属身份与获得身份共计6个条件变量,探究不同社会身份组合的创业新手如何选择自举行为。通过对103个创业新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1)单个身份条件不是创业新手选择自举行为的必要条件。(2)男性归属身份和社群型获得身份互为替代关系,都会导致兼有达尔文型和使命型获得身份的年轻高学历创业新手选择支付相关自举;社群型获得身份和使命型获得身份互为替代关系,都导致年轻低学历男性创业新手选择联合利用自举。(3)年轻男性混合型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支付相关自举,而高学历的年长女性混合型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股东相关自举。(4)年轻男性高学历达尔文和使命型混合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支付相关自举,而年轻男性低学历社群型单一获得身份的创业新手偏好联合利用型自举。并且年轻男性创业新手的学历归属身份与获得身份存在互补关系,形成组态共同影响其自举行为的选择。研究为创业者社会身份与自举行为关系提供了更细粒度的解释,丰富了自举行为前因的解释空间,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的应用场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赵菲  唐雨辰  
以20142016年中国89家典型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QCA方法对价值观要素及其组成维度的绩效作用机制和作用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绩效的增加不依赖于单个价值观要素,而不同价值观要素的横向协同作用则具有明显提升效应;不同营业收入层次的企业有着特定的价值观维度组合,高进取观和低社会地位观是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价值观要素横向协同、绩效差异立中守正和合作共生价值链构建等方面为企业绩效改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葛娇娇  
为了探究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因素,选取了20个典型平台企业公共事件案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前因要素构型,厘清形成机理的六种微观路径。根据布尔代数算法逻辑分析,结果发现,员工道德水平低下、内部活动控制力较弱、平台责任评价标准不明晰、外部监督不足是导致平台社会责任缺失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此,平台企业应提高员工道德认同水平、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明确多方主体责任评价标准、健全外部监督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文章聚焦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采用动态QCA方法,在R语言环境下分析2017—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时间纵轴上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移动端互联网影响是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关键条件,三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并识别出两条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即多核心驱动型路径和数字交易主导型路径,二者均有利于发挥数字经济中多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相对有限。在时间维度上,赋能作用受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各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萧阳   康红芹  
以TALIS 2018调查项目中2906位上海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研究数据,基于UTAUT理论分析框架,利用QCA方法分析探讨上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单一要素不能构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低的必要条件,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上海教师存在三种提升路径,即综合联动,打造新手教师协同发展强基础;环境驱动,塑造熟手教师蓬勃发展新生态;主观能动,锻造专家教师创新发展主引擎。基于此,未来应增强角色认同,建立发展愿景;营造良好环境,助推自主发展;奏响领航强音,提升聚合效能,以更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谢玉华  高嫦  蒋镇武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远程办公等新就业形态在得到了推广的同时相应的劳动争议案件也在大量增加。远程办公在我国法律上属于一个新出现的工作类型,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和成熟的典型案例来供参考,政府出台的政策对远程办公的规定过于模糊,判决中远程办公员工的劳动争议胜诉率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首次将fs QCA的方法引入到劳动争议胜诉率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多重并发因素对远程办公员工劳动争议胜诉率的影响,从劳动争议企业因素、员工因素和第三方因素的整体视角联动考虑。研究发现,单个要素并不能直接决定员工的胜诉率,远程办公员工的高胜诉率存在5条驱动路径,其中最核心的要素为远程办公政策,出现在所有的路径中。研究结果可对员工申诉、企业管理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